王剑峰 杨宗照
(1杭州市原种场,浙江杭州 311115;2杭州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浙江杭州 310019)
众所周知,猪的汗腺不发达,加上皮下脂肪较厚,不能通过皮肤发汗来调节热量,只是通过呼吸、排尿、增加饮水等方式来散发热量。如果在高温季节,猪舍没有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会使猪群热量散发不及时,还可能引起猪的热应激,从而降低猪的生产性能,给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
谚语“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说明公猪在生产中有着较高的地位,而公猪受热主要会影响精液的质量,一般公猪睾丸的临界温度是24~26℃,当环境温度超过此温度时,就会影响精液质量。据报道,环境温度超过29℃时,就会出现精子活力下降、甚至部分精子死亡。韩有元[1]研究了夏季高温对杜洛克种公猪配种的影响,发现温度能明显影响种公猪的交配准备时间,且温度越高,交配准备时间越长。当温度超过35℃时,公猪的精液品质会严重受损,甚至出现无精或死精现象,在自然交配情况下,高温会使个别公猪不愿交配,从而导致母猪受胎率和繁殖指标明显下降。因此,高温明显影响公猪的精子活力,且影响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公猪精子活力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至少2个月的时间,养殖场在饲喂过程中就需增加2个月的饲料成本,给猪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南方等地的夏季一定要给种公猪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母猪受到热应激影响时,主要表现为卵巢机能减退,不能有效正常排卵、降低受胎率、在妊娠期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的数量增加,产仔数下降,产仔窝重减少,更为严重的是母猪妊娠期出现流产。许和顺[2]通过对南方某一夏季炎热城市辖区内一养猪场中2 000头母猪产仔情况进行追踪记录,发现母猪在2—6月份的产仔数逐渐升高,而进入7月份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母猪的产仔数和仔猪成活数都有所降低,且8月份仔猪的死亡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而10月份以后,随着天气转凉母猪的产仔数又逐渐回升,说明高温对母猪的产仔数影响较大。此外,高温对饲料中维生素的破坏较大,特别是维持母猪正常繁殖功能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导致母猪缺少必要的营养元素而使受胎率降低,胚胎发育不正常,也易造成流产、死胎等现象。
初生哺乳仔猪需要的环境温度较高,一般在35℃左右。热应激对仔猪的影响主要是对分娩母猪的影响,夏季由于分娩母猪受高温影响,采食量偏小,产出的仔猪也偏小。此外,夏季的高温高湿容易引起母猪感染乳房炎等细菌性疾病,致使奶水质量差,仔猪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夏季蚊蝇较多,蚊虫叮咬容易使一些病原微生物危害仔猪,造成仔猪腹泻等疾病,降低仔猪成活率。
高温容易引起母猪采食量下降,乳汁分泌减少,致使哺乳仔猪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腹泻增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降低生长速度。据统计,1头健康母猪,其所产仔猪在40日龄时的体重是20日龄时的2倍,60日龄时的体重是20日龄时的4倍。如果母猪受热应激影响,泌乳量下降,直接导致仔猪个体日增重和窝重相应倍数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引起仔猪发育不良,影响后期的生产性能。
保育仔猪一般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4℃左右,据报道若环境温度每高于最适温度区0.5℃,保育仔猪的日采食量就会降低1%。并随着猪只体重的增长,日采食量受高温的影响将会明显下降。保育阶段的仔猪,其生理机能尚不完善,抗病能力差,加上断奶后体内母源抗体降低,仔猪得不到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机能下降,如果再受到热应激,更易引起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腹泻病、链球菌病、湿疹等。徐勇等[3]的研究表明猪舍内的温度超过适宜温度,每增加1℃,猪的采食量下降40 g左右,当猪舍内的温度超过最适宜生长温度5~10℃之后,猪的采食量显著下降,导致猪只生长缓慢。刘圈炜[4]等研究了持续高温(33℃)对二元杂交(长×大)阉公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发现持续高温(33℃)可使生长猪采食量和日增重显著下降,分别下降16.7%和14.7%。此外,持续高温还会使生长猪对饲料的干物质和能量的消化率有所下降。
随着生猪月龄的增长,猪只所需的最适温度有所下降,据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适温度5~10℃时,育肥猪的采食量则要降低6%~21%。分析原因主要是热应激使猪的采食量下降,营养需求得不到正常生长所需,致使日增重缓慢,显然高温不仅影响育肥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导致猪的出栏时间延长,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受热应激的影响,还会引发猪只中暑、猝死及其他许多疾病。
高温季节,要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防暑降温、增强饲料营养、强化疫病防控等来提升生产效益,减少相应的损失。
2.1.1 加强周围绿化种植
要降低猪舍周围环境的温度,目前植树绿化是经济、有效的方法,绿化能有效降低猪舍周围的环境温度,绿树既能抵住太阳辐射,避免阳光直射猪舍,又可以降低周围的环境温度。绿化还可以去除猪舍外的臭气,具有净化空气、改善猪舍及周围环境的作用,从而降低猪舍内空气的温度。因此,一般猪场要加强周围环境的树木种植,以降低环境温度。养殖场种植的树木,以高大茂密的树木为宜,要引起重视的是在树木未长高之前,易遮挡猪舍窗口通风影响散热效果,应及时对树木进行修剪。
2.1.2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通过安装空调等降温设施来调整栏舍的温度。相对封闭的栏舍,可用湿帘降温系统,敞开式的猪舍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也可以配置电扇。一般公猪栏内面积不得小于10 m2,可在公猪栏内建一个12 cm高的水槽,公猪可以在水槽内洗澡调节降温,减少高热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精液品质。母猪栏舍可安装喷雾降温系统进行降温,没有条件的猪场,可在母猪舍内增设滴水管或喷雾设备来达到降温效果。夏季,还要降低猪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降低可大大改善猪舍环境,维持空气清新,降低舍内的温度,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产生,维持较好的生产水平。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饮水,猪可以通过多饮水,用排尿等方式达到散热的目的,维持体温正常。
2.1.3 改善猪舍环境卫生
高温环境下粪尿易发酵、腐败,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可直接刺激生猪的呼吸系统,同时粪尿发酵也会造成大量病原微生物孳生,引起猪只的疾病。因此,应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在养殖过程中,应切实控制好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及时将猪舍内的粪便清出,不使其在栏舍内发酵,必要时做好环境消毒,保持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生猪健康生长的环境,发挥生猪的最大潜能。
炎热季节,必须保证生猪各个阶段的营养需求。由于热应激影响,一般生猪的采食量会下降,可采取适当调整日粮配方来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比例,保证猪每日的需求量。此外,可以通过调整饲喂方法和饲喂时间,除自由采食的猪群,在饲喂猪时,应避开最热的时段,杨海成[5]等认为夏季应避开午间最热的时段喂猪,建议每天饲喂4次,分别在凌晨4:00时、上午10:00时、下午16:00时、晚上21:00时各喂1次,这样可减少猪最热时段的活动量。
加强防疫工作,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合理的免疫方法是防止生猪疫病发生的根本途径。不同规模化猪场使用疫苗的种类、免疫剂量、免疫次数等均不同,母源抗体维持时间也有所不同,如果不进行抗体检测,就会造成免疫失败或免疫效果降低,一旦有野毒侵入,猪群就可能感染发病。因此,需要进行适时的免疫抗体检测,制定最佳的疫苗免疫时间和免疫次序,有效预防疫病的感染,增强猪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疫病发生。
高温对猪只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持续时间长,如果猪场在夏季管理不当,就会发生公猪性欲下降,精子死亡,母猪受胎率低,产乳量不足,食欲下降,仔猪腹泻,热应激引起生猪掉膘、生长缓慢,甚至中暑死亡的现象及因热应激引起疫病的发生。因此,夏季一定要做好猪场的防暑降温工作,通过合理饲喂、有效防控等措施,有效降低高温对猪群的影响,从而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