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021-12-03 00:53黄梅珍
百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业规划职业

黄梅珍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99)

做好学业规划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第一步。大学生学业规划是学生对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相联系的学业所进行的谋划和安排,主要是解决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动力、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重要问题。学业规划是大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科学利用时间、高质量完成学业、提升自我管理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制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二级学院共同参与的学业规划工作机制,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指导队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业规划的主观能动性,强化符合个性特长的学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大学生成功走向职业生涯。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主渠道的作用,通过举办讲座、组织研讨、校内外比赛、参观体验等形式,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完整的学业规划,为走进社会、步入职场打牢基础。

一、加强学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办公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指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要求“根据目标职业要求,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2]该门课程包含一章重要的内容:大学生学业规划与实践。可见,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充分了解目标职业须具备的素质和技能之后,制定严密的学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提高这些素质和技能。

(一)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同向发力,对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齐抓共管,能够从社会层面为大学生重视学业规划、制定学业规划、落实学业规划营造有利环境,对瞄准社会建设人才的需求,打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通道意义重大。

(二)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的知名度

高校是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的具体组织者,也是学业规划教育的受益者。因此在学业规划教育方面要勇于担当,责无旁贷。高校加强学生学业规划教育,是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完善高校治理体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地方高校办学知名度的重要环节。

(三)有利于提高人才成长的自觉性

学业规划教育的最终成果将体现在学生的成长进步,将体现在学生顺利毕业,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成功走向工作岗位。通过接受学业规划教育,大学生能够加强自我认知,加强对社会的了解,统筹社会资源和自身能力,实现全面自由发展。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业发展规划,有助于大学生精准确定学业发展方向,避免专业学习走弯路、走重复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人才成长的自觉性。

二、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学业规划意识不强

“00后”出生的大部分大学生受独生子女优势影响,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生活起居主要由老师、家长包办,甚至高考填写志愿基本上都听从于家长和亲戚的“指导”。他们进入高校大门,一切都感到新鲜,喜悦和兴奋之后,才发现大学的管理与中学相差甚远,可支配的时间多,老师讲课速度快,管理相对松散,辅导员、班主任一周甚至一个月都见不到,没有固定教室。于是产生学习、生活上的困惑和迷惘,不知所措。虽然接受了短暂的新生入学教育、专业介绍、职业发展教育,但是角色一时转换不过来,依赖心理依然存在,缺乏自主意识,满足于课堂教学,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哪怕是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学业规划作业也是应付了事,“为学分而学习”。笔者从多年授课情况看,相当部分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是模糊或者根本没有目标;能真正为自己制定学业发展规划的不足三分之一,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意识较为淡薄,需要培养学业规划的自觉性。

(二)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由于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导致自我发展定位不准确。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本专业未来就业趋势和就业方向的认识较为模糊,甚至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无法把握行业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学业规划,他们对于大学期间“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等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得过且过,随波逐流。

(三)学业规划不能落实

相当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了学业发展规划,但有的学生要么把学业规划方案搁置一边,要么在实施方案过程中缺乏自觉的行动,“导致学业规划未能有效实施或实施后毅力不足,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3]。这使规划的目标成为“镜中花,水中月”,这是学生自身惰性导致学业规划没有很好执行。为此,高校不仅要抓好学生学业规划的制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克服自身惰性,督促学生在学业规划制定后要狠抓落实,让规划落地生根。

(四)专业认同程度不高

专业认同度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有些学生对专业认识不够、发展前景不明,必然会淡化专业认同感,导致缺乏专业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有些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受家长意见影响而选择的,或者是学校录取时被调剂进该专业,并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专业,因此缺乏专业认同;有些学生不知道对自己的专业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存在过一天算一天的思想,因而没有学习积极性。因而对学业规划制订的积极性不高,出现学习不专心、考试不及格等情况。

(五)学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学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学校层面的原因。总体上说,高校对学业规划教育是重视的,把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职业发展与规划指导、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列入必修课,但对于相关教育的有效融合做得还不够,出现操作层面与顶层设计融合度不高的问题。笔者了解到相当部分高校对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做法是:就业指导部门负责开设相关课程,授课教师以辅导员、行政人员为主,教学形式普遍是大班授课,开课时间主要集中在第1或第2个学期和第6或第7学期,中间跟踪指导较少,不能实现全程、全方位、“一对一”指导;二级学院负责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项目、“毕业季”的就业推荐等。二者之间的对接程度不高,需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六)学业规划指导跟不上

高校对学生学业规划教育效果还有待提高。教师课堂上讲理论,只关注共性,不注重实操,忽视个性要求。教师上完课,评定完成绩,接着忙于下一个教学任务,没能与学生一起深入探讨个性化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也无暇顾及跟踪评估学生学业规划执行反馈情况,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好更可行的建议。由于教师的监督指导不到位,导致部分目标、路线笼统模糊的学生,更是安于现状,乐得其所,随遇而安。等到毕业季,学校领导、二级学院领导、老师着急,学生本领恐慌、就业恐慌、升学恐慌接踵而来,不知所终,可是为时已晚。

三、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在学业规划方面出现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重视不够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内在动力的问题,还有家庭监督引导的问题。

(一)从学校管理层面看,学业规划教育缺乏针对性

一是学业规划指导教师不足,缺乏稳定的专业队伍。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业规划教育主要依赖于职业指导课教师。职业指导课教师一般由辅导员和机关干部担任,辅导员的学业背景也不完全一样,大多没有经过学业规划理论的专业培训,还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繁杂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上,加上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大,容易造成辅导员在学生学业规划教育方面缺乏专业性、连续性;机关干部担任学生学业规划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更低,他们工作的重心是行政事务,没有精力去研究学业规划教育理论,兼上学业规划教育课目的是挣课时、评职称,他们接触学生少,不了解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只是把学业指导当作一门理论课来上。学业规划教育队伍专业性和稳定性不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的质量。

二是学业规划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灵活的教育方法。目前,高校开展学业规划教育主要以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为主要途径。另外,再举办一些学业规划教育讲座、学业规划比赛等活动,对学生来说还是理论到理论,缺少社会实践环节,缺乏“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

三是学业规划教育时间脱节,缺乏系统的教育过程。高校学业规划教育普遍存在着“抓两头,轻中间”的情况。大部分高校把重点放在一年级和三四年级,带有功利主义倾向,即注重一年级的新生入学教育,把学生的思想稳定下来,减少生源流失;注重毕业班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追求就业率。而对二年级、三年级学业规划过程的管理重视不够。由于学业规划教育时间脱节,对学业规划的跟踪指导跟不上,学业督查和警示不及时,造成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的过程性、连续性、系统性普遍降低。

(二)从个人发展方面看,学业发展规划缺乏自觉性

学生是学业规划的主体,也是学业规划的最终实施者。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学业规划内生动力不足,学业发展规划意识淡薄,对自己的兴趣特长、个性特点了解不够,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把握不准,导致大学期间学业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与动力缺乏,甚至出现学习倦怠,影响个人发展。有的学生虽然在一年级制定了完整的学业规划,但由于自觉性不强,执行力不够,缺乏长期坚持的韧性和信心,自己制定的学业计划实施不下去而导致半途而废。

(三)从家庭引导方面看,学业规划监督缺乏引导力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大学后就应该由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自己管理不到位也无法进行监督教育,不再像中学那样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过多的操心和关注。学生离开父母到异地上学,必然会有诸多不适的地方,家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合力通道没有打通,很容易让学生放飞自我,学习上的自觉性减弱了,纪律上的自我约束也放松了,课余时间沉迷网络、恋爱,忽视了学习,出现挂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家长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管不到位甚至缺位,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没办法提出具体的要求,缺乏对学业规划的指导和督促,导致学业规划实施出现各种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的策略

高校要提升学业规划教育质量,应该完善相应的学业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并进行有效跟踪指导管理。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业规划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自我规划的意识和能力”[4],对个人素质状况、职业要求与自我差距进行详细分析,明确需要加强学习和锻炼的项目,然后规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并付诸行动。

(一)加快角色转换,树立科学的学业观

大学与高中学习生活的主要区别,就是大学专业性强,学习课程门数增多,内容加深,学校、社团活动多,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作息时间由固定转向灵活,自主性强。对于从中学进入高校的学生来说,如何规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参加什么社团,参加哪些校园文化活动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兴趣爱好广泛、性格活跃的学生和兴趣单一、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讲,可能会出现参加活动项目过多或什么活动都不参加两个极端,如果处理不好,都将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业。因此,为避免学生盲目参加各类比赛活动或各种社团活动而分身乏术,也避免不参加任何活动而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人格不健全、视野狭隘,影响发展的情况,要充分发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学科专家、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开展好学生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掌握专业课程、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专业兴趣,尽快转换角色;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学业规划是自我管理、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尽早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业规划,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执行力和自制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做到知己知彼,制定目标和执行方案

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职业愿望的学业规划,需要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外部环境评估,准确定位自己。可以通过“MBTI职业人格评估”“霍兰德人职匹配测试”“职业能力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试”等工具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进行个性分析;通过SWOT分析工具,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职业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行评估。在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的基础上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有清晰的认知,选择与自己性格爱好能力相匹配的职业。在确立职业目标后,应及时了解目标职业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途径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通用技能包括信息技术、法律、公关礼仪、心理学、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应该拿到一些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执行方案需要将总发展目标细化为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并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从而通过一个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提升获得感与成就感,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业规划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分清轻重缓急,科学管理学习时间

加强学习时间的管理是学业规划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管理学习时间,要注意两点:一要规划好总的学习时间。明确大学阶段要达到的总目标和任务;二要规划好各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可以细分到以学年、学期、月、周、日为单位,制定完成目标和任务的方案应清晰、规范、可量化。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一要制定作息时间表。重点关注上课以外自由支配的时间;二要注意轻重缓急。按照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的顺序列好清单,确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三要确定某一段时间专注做某一件事;四要高效利用碎片时间;五要做一件事设定多重目标,根据需要关注不同的观测点;六要定期绩效考评。如阶段性行动结果成正反馈,可继续为下一目标努力奋斗;如阶段性行动结果成负反馈,应分析其原因,及时进行调整与修正,完善学业规划,直到实现最终的目标。

(四)创新管理方式,形成校院协同管理

从学校的层面,高校要认真研究学生成长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坚持立德树人重要任务。整合资源,建立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与二级学院两级学业规划,职业指导联合培养教育,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规划、建章立制到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分层次、分类别、全程化、专业化的指导,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共同做好新生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学业规划、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工作,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进行学业规划的指导。通过广播、工作群、公众号和学业规划设计大赛、学业考核反馈等方式,在全校营造重视学业规划的良好氛围,使大学生学业规划更趋科学性、系统性,最终完成高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任务。

(五)加强跟踪考核,实现学业指导全程化

建立健全学业预警联动制度。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是学业规划指导的实施者,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了解最全面,二者可以形成联动机制。一是学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后,定期询问学生学业修习情况,并持续跟踪,干预引导,登记造册,经常与辅导员沟通交流;二是学生定期向辅导员报告个人学业规划执行情况、教师指导情况以及个人修正情况;三是家长在督促和鼓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同时,向辅导员反馈孩子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四是辅导员向二级学院分管领导、家长报告双向监督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做的执行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成效,为顺利就业、稳定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学业规划职业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职业写作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我爱的职业
业精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