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峰,张 勇
(石河子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境内外狂热的分裂分子与宗教极端分子,利用老殖民主义者炮制的一整套所谓的“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反动理论,进行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活动。至今,“三股势力”依然藉此来散播非法言论、传播极端主义,他们在历史问题上大做文章,宣扬“新疆是东突厥斯坦”“历史上是一个独立国家”“我们不是中国人”“汉族人侵略了新疆”等荒谬言论,[1]在国内外造成了极坏的舆论,严重地威胁到新疆的社会安定,极坏地扰乱了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进行。更为严重的是,新疆高校一度是其渗透非法言论的重要场所,高校青年大学生成为其主要的渗透对象。这些大学生是新疆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接班人。他们年纪尚轻,社会经验不足,而且正处于理性思维提升和建构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理论和合适教育路径的引领,其很容易受到这些错误言论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面对新疆特殊的社会形势,传统的思政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完全适合新疆高校的教育实情。而且近些年学界所推动的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尚在不断建设中。在高校学生接触到错误言论时,我们的思政课教师如何用深刻的学理理直气壮地对其予以回击,如何运用令人信服的方式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成为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新疆优秀历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脉,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几千年来,世世代代不计其数的劳动人民,不辞劳苦,变沙漠为绿洲良田,上演了一幅幅人进沙退的伟大历史剧;一批批英雄少年,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却远离乡土,勇赴边疆,为祖国的屯垦戍边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这一波澜壮阔的史实虽已逝去,但他们英勇的历史实践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透过遗存今世的历史遗迹或流传至今的文本传说,我们仍可感受到那股强烈的、震撼人心的不朽力量。一方面,其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仍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这些优秀历史文化的关注和开发,也是推动古老西域文明见诸世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同时,新疆优秀历史文化在地方思政课中的融入也是贯彻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方针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鲜明地指出,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3]那么,如何将实际中所存在的历史、民族、宗教等问题在思政课教学中讲清楚,成为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针对当前新疆维稳形势与意识形态安全保障的需要,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学一是应突破教材课纲的统一模式,着眼当前形势,开展基于大局的历史话语权、意识形态主导权层面的广泛教学。二是针对容易误导高校青年学生错误思潮、错误舆论展开专门化教育,如长期以来的“双泛”思想、最近又沉渣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等。三是阐释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精神内容,需要将其置于历史的长时段视野中予以观察。而新疆优秀历史文化所具备的丰富性、学理性、生动性等文化特点,使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将成为新疆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范式。
首先,新疆优秀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视野。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的教学要着眼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5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余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深奥的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其次,新疆优秀历史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新疆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光辉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样具有丰厚的涵养,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据国家文化部门统计,截止2017年,新疆拥有文物点954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6处、国保单位113处、区保单位558处。文化文物系统下辖博物馆93个,馆藏文物45万件/套。新疆拥有历史文化名城5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历史文化名村4个、历史文化街区2个、中国传统村落17个、中国少数民族村寨22个。在历年的考古发掘活动中,有8项考古发掘项目先后被列入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有闻名于世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等国宝级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木卡姆艺术、《玛纳斯》、麦西热普分别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入选国家级非遗83项、区级非遗294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2位、区级传承人403位。[4]
第三,新疆优秀历史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尚有待开发实践。尽管新疆拥有如此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社会对其的关注或开发的重点仍局限于纯粹的学术研究或地方旅游开发等方面,而对如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的作用,仍存在很大的推进空间。目前“新疆四史”的教育宣传中已经涉及对若干新疆历史文物的实证运用,为此方面的研究开辟了有效路径。其次,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新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引领和主导新疆历史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舆论阵地,其应当以客观真实的证据、有效可行的研究路径,在学理上寻求支撑。新疆历史文化具有直观性、丰富性和震撼性等特点,对新疆历史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构建不可或缺,尤其是对被错误思潮误导、对新疆历史缺乏正确认知的高校学生群体,其所起到的直观宣教作用更加突显。而且,新疆优秀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对于提高高校青年学子国家认同观念、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将新疆优秀历史文化纳入到当地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当成为我们今后致力的重要方向。
思政课教学有着较为规范的大纲内容,有着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将新疆优秀历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系统地明晰新疆优秀历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二者具有的内在契合性。其次,新疆优秀历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务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突显政治性的首要地位,“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最后,要依据新疆优秀历史文化自身的特点与内涵,找到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将其合理地安排其中。
其一,新疆优秀历史文化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分布地域广袤,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内容广泛、类别多样的素材。同时新疆优秀历史文化以物质和非物质形式遍布新疆各地州县,为疆内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拓展提供了便捷有利的条件。其二,新疆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并非杂乱无章,将其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并非将其作为单纯的素材库予以建设。除此之外,新疆优秀历史文化本身即包含思想、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发展的内中线索与规律,其为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拓展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的架构。同时亦为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提供了科学契入点。其三,新疆优秀历史文化具有实证性、直观性、独特性等特点,具备重要的教育、旅游、文化传播交流等功能。新疆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在整体上文化品位较高,仅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就有六项。其余亦因其在亚欧大陆丝路廊道中发挥的独特历史作用而备受世人关注,在国内外有着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它的融入对于强化思政教学的学理性、说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深入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做好思政课改革的理论保障。政治性导向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应严于恪守的根本原则,同时也规范了思政课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努力方向。习近平同志鲜明地指出,推动思政课理论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基于新疆社会实际情况,新疆作为中国反恐怖主义斗争的主战场,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很可能还要持续很久。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政课教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坚持政治性,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务必首要明确地阐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5]这应是我们将新疆优秀历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也是新疆优秀历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所应发挥的首要作用。我们要依据新疆优秀历史文化中所蕴含的历届中央政府治疆方略和举措、古代新疆社会演化规律、古代新疆多种宗教传播和发展线索等,进行深入的学理性分析和研究,以铁的实证、坚实的学术成果掌控新疆历史领域的话语权、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有力地抑制“双泛”思想、疆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抬头。
按照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新疆优秀历史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切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基于新疆历史话语与意识形态话语背景的专题教育,一个是在思政课教学中相应课程中的融入。前者是围绕如何正确认识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文明融合史,基于新疆优秀历史文化选取梳理相应的线索予以阐述。后者是就如何紧扣思政课教学的主旨及大纲将新疆优秀历史文化合理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如在“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在讲述有关个人价值的实现时,以各时代新疆先进人物事迹为主线,以此来引入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的双向选择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可以将历史讲述延展至封建社会,以历代新疆的治理为例,通过古代中央王朝与今天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对比,以大历史观角度来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可以通过对新疆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疆的传播与实践活动的归纳,以此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在边疆建设中是如何与实际相结合指导边疆开发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可以用优秀历史文化中富含哲学思维的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以此来阐释唯物论中深奥的哲学观点,如劳动人民将沙漠变绿洲的农业活动即体现了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的结果。“简明新疆地方史”课中,可以充分利用遗存至今的文物古迹来补证古代中央王朝对新疆的有效统辖与治理的史实。
新疆优秀历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个庞大的文化宝库,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尽管其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资料库,但与思政课教学的结合仍需要我们首先将其条理化、系统化,而非杂乱无章地拿来即用。根据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层次需求,将历史文化中相应的内容整理归类,建立相应的资料数据库。可以联合相关文化部门,搭建共享数据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与思政学科体系相适合的终端搜索门户。
优秀历史文化本身即是一门较为专业的文化类别,其对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专业知识的储备有着相当程度的要求。因而作为第一线的授课教师要对新疆现状,尤其是要对新疆优秀历史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素养积累。其次,优秀历史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的具体实践要涉及到政府机关、文化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机构等,如何加强交流协作、整合社会资源,发挥最大优势,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共同推进融入机制的建立健全亦是亟待关注的课题。
进教材,就是要在教学和备课的过程中加入新疆优秀历史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课堂就是要紧密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深入发掘新疆优秀历史文化中蕴含的典范案例,人文精神,历史故事等,并将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课堂的讲解,使课堂更有文化渲染感,历史带入感。进头脑,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新疆优秀历史文化内涵,用生动真实的案例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提升学生国家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促使其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知行合一,培养其承担起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新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红色历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历史文化与今天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增强“五个认同”,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发掘和利用红色历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一度是连接国际与国内红色革命的大通道。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派遣一批党员来到新疆,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幸福、求解放,散播革命火种。其中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有李卓然、李先念领导的西路军左支队。新疆和平解放后,更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一代代优秀兵团人。他们可歌可泣的伟大英雄事迹,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构成了红色历史文化的主体。其对于今天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和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思政课教学应十分重视与新疆红色历史文化这条主线的融合。
注重实践教学的地域优势,增设场景教学。一是新疆优秀历史文化分布广袤,几乎每所新疆高校所在地都有涉及,尤其是许多历史古迹至今仍存。新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应当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开展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染。二是注意充分利用好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的教育功能。新疆博物馆几乎是每县一馆,而且在高校所在的地级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品级较高、文化开发程度普遍较好,可以将其作为学生思政课外教育基地。如此,既能调动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领略地域风情,增强文化自信和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注重教学素材的挖掘,扩展思政课教育载体。新疆优秀历史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融入并非仅限于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新疆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内容与思政课教学主题,我们可以出版专题教育类的书籍、建设专题网址、拍摄纪念视频、组织开展文娱活动等,以此来对新疆优秀历史文化进行多种形式的开发,探索思政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