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诗瑶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大鱼海棠》作为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成绩可观,口碑两极分化。故事讲述人类男孩儿“鲲”其他人“椿”和天神“湫”为了彼此无畏付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他们交错的人生丰富了整个故事线。在彼此交错的人生中为彼此倾尽一切,也守护了整个世界。无论是赞赏还是贬低,我们都不能忽视其蕴含的深层次生态学理念以及为生态文明在当今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著名的深层次生态学,当代的深层生态学创始人阿伦·奈斯。其深层生态学就是对于原初作为自然科学的生态学从人文价值角度深度追问。(曾繁仁,2012)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受到印度甘地的哲学思想与佛学及中国的道家思想的影响。深层生态学打破了主张在不削弱人类利益的前提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将整个生态圈乃至整个宇宙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认为生态系统内的每一个事物都是相互作用的,人类只是这一系统中的一部分。总之所谓的“深”就是对于生态问题的深层社会与人文原因进行深层的追问与探索。
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的核心是“自我实现”和“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其中“自我实现”是指“生态自我”。每一个个体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利益,更是为了他人和整体的利益。(雷毅,2001)只有整个生态系统实现共生和平共处才能称为“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核心是“普遍共生”。“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其内涵不言而喻“自我实现”的前提是遵循“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原则。(曾繁仁,2015)生物圈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值得被尊重,任何人和事物都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去剥夺自己以外事物存在的权利。当然这里的平等并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指生态圈赋予人和自然存在物的权利和利益平等。了解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理论之后,不难发现这其中与中国道家,以及《易传》中蕴含的相似之处。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即自然而然。天、地、人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辅助构成了整个生态环境。“道法自然”则万物和,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将万物视作整体,尊重并平等对待个体存在的意义,不在局限于二元对立。《周易》的核心思想“生生之为易”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审美智慧。《周易·系辞上》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天地创始,万物乃是一体。《周易》强调整体的生态观,也强调辩证的看待不同的事物,黑的另一面不仅仅是白,尊重每种事物存在的意义。正是受到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影响,奈斯开创了深生态学。值得一提的是道家和《周易》中蕴含的思想远不止于此,其包含的哲学、美学思想至今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哲学、美学的发展。现代生态学、深生态学都是由西方提出,但使开创者受到启发的中国古典哲学中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亦不可忽略,值得研究细读。《大鱼海棠》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等信息全球化的形势下,包含古今生态学理念的一部作品,值得进一步的分析。在观影时感动之余,也要自省自查。
这部电影中的三位主人公“鲲”,“椿”和“湫”来自不同的世界,代表着人,“其他人”和天神构成了整个生态环境,这与道家所说的天、地、人三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三者看似差别很大,但其实是同源都是从大鱼变化而来只是各司其职。影片的开头说道:“大鱼是人类的灵魂,其他人掌管人类的灵魂”。人死后会变成鱼去往天边的世界,像“椿”这样的“其他人”会在成年礼这天变成大鱼,通过天神之力打开海天之门去往人类世界,七天之后安全返回方可成年。在电影的开头就表明,最古老的世界就是一片大海只有一群大鱼。因此人也好,或是神也罢在最开始都是从大鱼演变而来。历经沧海桑田,形成不同个体,好人死后变成大鱼,坏人死后变成老鼠。电影的开始,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天、人、神皆为一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海天之门”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在“椿”和“湫”生活的世界中天空就是人类世界的大海。清透的海水是两个世界的阻隔,是一扇门,也是一面镜子。看似是两个世界,其实是彼此的映射。电影中没有刻画出以往长生不老,绝情断爱的神仙形象,他们也和人类一样正常生活。在他们生存的世界也有着良好生态环境和自然生长规律,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态循环。在这部电影中刻画出这样的一个镜像世界,映射出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诗意的栖居世界,镜子中照出了人间理想,映出世间的险恶。生活在这样诗意盎然的世界中人们,可以让观众在虚实之中去寻找对于错,去反思爱与恨,去分辨善与恶。同时也在暗示“其他人”生活的世界生态循环也在人类世界上演,像一面镜子一样将人类世界的黑暗与温暖,自私与奉献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不同人对于生命的态度和价值。
“海天之门”是大海,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是人类世界和其他人世界的相互映射。它让两个看似没有联系的世界有了直接的交集。“其他人”的世界亦是人的世界。“海天之门”的打开意味着故事真正开始。人类的贪婪和欲望使化成大鱼参加成年礼的“椿”受到生命危险,“鲲”这个人类男孩为搭救“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一场爱恨交错的救赎与付出便由此开始。人类先破坏了生态平衡,认为自己可以主宰,视其他生命如草芥,最终施加给其他生命的痛苦都需要人类自己承担。
“椿”回到自己的世界,找到灵婆用自己一半的生命去交换那个人类男孩的生命。“椿”将人类男孩化作的鱼带到自己的世界,亦是打破了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错误的循环也开始了,因为在“椿”生活的世界里是不允许鱼的存现,“椿”为救她的恩人打破了规则,将化成鱼的“鲲”带回自己生活的世界。也因此生态循环受到破坏,四季颠倒,海水倒灌,万物濒临死亡。“海天之门”这面“镜子”破碎的起因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在“镜像世界”中所有的苦难是对现实世界破坏生态系统循环的警示与讽刺。镜像中的世界,正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电影他们都为彼此打破了规则去修补生态秩序的破坏。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生态平衡一旦被干扰,生活的环境一定会发现变化,生活的人必将付出代价。
“自我”的实现不仅仅是指个人的目标和梦想,而是甘愿为生物圈中存在的所有整体付出自我的大局观。在这部电影中有着太多这样的情节。电影的初衷不是为感动而感动,为了煽情而煽情。更不是像批评它的人所说的那样,这部电影仅仅是“鲲”与“椿”和“湫”之间的三角恋。显然这种说法是以偏概全,更像是为了批评而批判。确切的说这部电影是借三人交错的命运来展现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无私的奉献的大局观,他们都是彼此的守护者。不仅如此,“椿”代表自然界生物,代表人与自然的守护是相互的,这正是深层次生态美学观的内涵。
这样的人类男孩“鲲”为救化身大鱼的“椿”牺牲了自己。“椿”用了半条命来换人类男孩“鲲”的重生。“湫”用全部的生命来换取“椿”的复活。在“湫”中双头蛇毒时,“椿”的爷爷用生命帮“湫”解毒。爷爷死后化成海棠树在危难之际守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当“椿”看到自己生活的家园面临毁灭的危险时,便主动放弃生命和爷爷一起去拯救自己的家人伙伴,恢复生存世界的秩序。在“湫”为救“椿”死去之后,掌管好人灵魂的灵婆舍身换取“湫”的复活。各自的付出换来了生态秩序的重建。在这份交错爱的背后,是为爱人也为家人更为他人用生命的守护。为恢复生态的平衡大家舍弃“小我”成“大我”。每一个“自我实现”到实现“生态自我”。“生态自我”是在大地共同体中实现,可以总结为“谁也不能得救,除非大家都得救”。换言之“只有当我们从自身而来亲身保持那个守持我们的东西时,使我们守持在本质中的东西才能守持我们”。(海德格尔,孙译,2005)电影《大鱼海棠》体现了深层次生态美学的理念,尊重每个个体存在的意义,在生活的平衡环境被打破时,他们愿意舍“自我”成“大我”将破碎的生态世界重构,生动的体现了深层次生态美学的核心—“普遍共生”。
《大鱼海棠》带给我们的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当下的生活节奏,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高效率,推着当下的人不得不加快脚步追逐,肆无忌惮的破坏环境。是时候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一下如何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立足长远。电影中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破坏生态,将人与至于整个环境的对立面。为了弥补这一过错,太多人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幸得众人的守护。如果一直破坏下去在“椿”生活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亦会在人类世界上演。待到那时,不知是舍己为人的付出,还是你争我抢的掠夺。和谐共生,彼此守护,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才会有更好的未来。这部电影有感动有美好也有警示。感动留在心里,警示指引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