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2021-12-02 07:24侯力源张丽艳文慧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重要性培养

侯力源 张丽艳 文慧

摘要: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基于此,在幼儿3~6岁阶段是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关键时期。幼儿学前教育与常规教育显著不同,幼儿稚嫩的身心条件,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培养中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关怀。对此,幼儿学前教师首先要认清自身的责任使命和职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重要性

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幼儿园教师普遍认识到,开展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幼儿能够实现行为习惯的转换,从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一、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三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不够清晰、明确,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缺乏对自身的管理,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行为。与此同时,不同幼儿的家庭环境不同,部分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时间,这使得家长在纠正孩子行为等方面手足无措,使孩子错误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坏习惯慢慢积累,则很难改变,会十分影响幼儿后期的发展。对此,在幼儿园这个黄金阶段,教师充分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将更具针对性,可以及时纠正其错误行为,弥补家长教育的不足,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推动其健康成长,使其能够受益终身。

二、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

(一)陈旧观念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目前幼儿园和家长在促进幼儿共同发展这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过于陈旧的观念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个陈旧观念一方面指的是幼儿教师,另一方面指的就是幼儿家长。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幼儿园把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作为目标,这本身没有错误,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阶段幼儿年龄比较小,没有自理能力,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那么他们很容易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说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洗手等。家长方面的陈旧观念主要体现在家长总是处于让孩子服从的状态,不放心孩子做很多事情,总是会大包大揽,孩子该做的事情帮助他们做完,导致孩子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二)在教学中为幼儿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

在进行行为养成的教育中,有的教师采用的方式,是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管束,常常对幼儿说“不能这么做”“不能那么做”,为幼儿设置了较多的条条框框,而没有告诉幼儿正确的行为和方法,使得幼儿无法正确对行为习惯进行认识,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指示来进行行动,从而无法真正意义上掌握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一)借助绘本教学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从幼儿行为习惯分析的角度来看,幼儿行为习惯分析包括整体性分析和个性化分析,其中整体性分析是介于幼儿群体,分析幼儿行为习惯共性,并从共性中识别出幼儿行为习惯弊端,若能行之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这样可以更好地辅助幼儿行为习惯的优化工作。个性化分析是依托个性化差异,对各个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识别出行为习惯弊端,从而针对性地展开因材施教教学法。例如,在展开绘本教学中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整体性分析时,如果发现幼儿普遍存在行为习惯不佳的情况,幼儿教师便可以结合幼儿需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性化分析时,可以具体细分到洗手习惯、脏衣服更换习惯、规避脏东西习惯等,若能针对某个幼儿的某种坏习惯进行有效的引导,则可以在幼儿卫生习惯塑造上形成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目的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因为幼儿对消毒液的认知颇为匮乏,若初步拟定消毒习惯为教学目的,經方案分析,了解到消毒液对幼儿的危害性,就可以放弃该项教学方案。

(二)构建优良集体

在幼儿的言行习惯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构建优良的集体氛围,创设相应的养育环境。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幼儿的身体与心理特征,构建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只有和谐、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才能约束幼儿的言行习惯。另外,教师要善于为幼儿构建民主与平等的教育氛围,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一视同仁,多多体贴与关怀幼儿,对于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差或者是有缺点的幼儿,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鼓励与呵护,以此共同构建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同时,教师要明确尊重与规则之间的关系,对幼儿开展有目的性的言行习惯养成教育,而且教师不要站在成人角度去要求和规范幼儿,而是要尊重他们,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设定相应的规则与方法。另外,教师也要善于为幼儿构建活动情境,以此来开展言行习惯教育,教师需要把认知和情感活动充分融合起来,体现活动鲜明与生动的特征,实现情感与经验的衔接,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内心情感最大的满足。

(三)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孩子

幼儿具有向师性,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的行为,幼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幼儿。幼儿时期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以及对于一些观念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给予他们的,因此作为父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不可以说脏话、不可以随手丢垃圾、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吵架等,父母的良好行为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同父母保持一致。

(四)营造情景

对于年龄尚小的学龄前儿童来说,在面向其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单纯地通过理论讲解,显然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成效,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对此,建议幼儿教师采用营造情境的方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学习文明礼貌用语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带有文明礼貌用语的卡通图片、动画片或者儿童歌曲,让幼儿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观看。此后,教师再带领儿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比如,教师将全体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再给每一个小组设计一个对话情境,例如问路、拾金不昧、借橡皮等等,让孩子们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对话练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外在行为,促进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便可完成的任务。幼儿教师应当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投入足够的精力,全面将行为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指导,让幼儿能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韩琳.启蒙教育下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36):159-160.

[2]朱允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刍议[N].贵州民族报,2020-12-03(A03).

[3]贾海霞.幼儿教育渗透习惯养成活动的具体方法[J].家长,2020(34):182-183.

[4]颜智英.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现实应对[J].新教育,2020(32):75-76.

[5]徐雨节.幼儿行为习惯的家庭教育[J].教育界,2020(45):93-94.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重要性培养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