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其芳踪去有“圆”自然成

2021-12-02 01:03秦威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动点思路图形

秦威

摘  要:图形运动中的几何问题,有着独特的数学魅力. 同时,这类问题的探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望而生畏. 以作辅助圆解决运动图形中最值问题为题材的拓展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此类问题的深入理解. 文章通过对三类问题的剖析,挖掘问题本质,追溯知识源点,构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使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图形运动;最值问题;圆

在几何解题教学中,线段最值问题是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对此类问题感到困惑. 本文突出作辅助圆解决一类线段最值问题的拓展教学引导,揭示图形运动变化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探寻解题思路来源,引导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一、铺设问题引导,解法自然生成

解题是激活已有解题经验,并积累新的解题经验的过程. 在几何动点问题的解题教学中,依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解题经验,寻求动点的运动特征,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 教师通过铺设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可以让自然解法破土而出.

1. 定点、定长随圆动

将一个复杂且陌生的问题变为简单且熟悉的问题,把问题从一个高度递减式分解成若干个符合学生“数学现实”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 对于此题,教师可以对学生做以下引导.

(1)题目中,哪些点是动点,哪些点是定点?

(2)连接GD. GD的长度在[EF]取不同位置時,发生变化吗?点G做怎样的运动?

(3)如果点G是固定的,如何求PA+PG的最小值?

(4)如果点P是固定的,如何求PG+GD的最小值?

问题(1)引导学生将题意和图形相融合,意在让学生理清题意. 问题(2)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GD的长度不变. 提出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图形的运动中,把握不变的因素,根据这些不变的量,确定点G的运动形式,发现问题的本质. 提出问题(3)(4)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回溯已经具备的解题经验. 如图5,以点D为圆心、DG为半径的作⊙D,延长AB至点A,使AB=AB,连接AP,AD.通过回顾“将军饮马”模型和“圆外一点到圆上一点的最短距离”问题的解题思路,让此题的解题方法渐渐显露.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经历了“拨云见日”的过程,思维的指向更加明晰.

在求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把有难度的问题转化成若干个阶梯式小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向更高一级层次发展. 例1中通过折叠产生了定长MA,例2在直角三角形中产生了定长DG. 通过问题引导,有助于学生抓住这些不变的量,根据“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在同一个圆上”添加辅助圆,找出相应点的运动特征,转化问题,破解难点.

2. 定角、动弦暗生圆

例3  如图6,在矩形ABCD中,AB=3,BC=3,动点E,F分别在AC,BC上,且∠ABE=∠BFE, 则BF的最小值为 ____  .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发现条件∠ABE=∠BFE是解题的关键点,挖掘这一关系中隐含的信息,有助于突破难点. 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引导.

通过以上问题的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将拾级而上. 然而,在问题(4)上,学生容易出错,直接认为当[OE⊥AC]时,OE取最小值,这样的思路是有缺陷的. 问题(4)的给出在于突出易错点,引发后续思考. 因此,教师需要指出,若点O是定点,那么当[OE⊥AC]时,OE取最小值,则BF也取最小值. 但是在此题中,随着点E的运动,点F也是运动的,从而点O也是运动的,所以不能直接说当[OE⊥AC]时,OE取最小值. 此题的具体解法如下.

例4  如图9,点A是直线y=-x上的一个动点,点[B]是x轴上的动点,若AB=2,则△AOB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 .

此题在定角和动弦的对应关系下,添加辅助圆,通过问题的引导,将问题的本质挖掘显现,从面积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形高的问题,再从三角形的高与所隐含的动圆之间的关系,去发现高取最大值时的状态. 这样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引向了学生具备的“数学现实”,使得学生在思考中收获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解决此类问题时,抓住不变的元素是关键,构建辅助圆,再根据条件寻找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 不难发现,运动中存在角度不变的情况,可能与所学过的圆周角有联系,通过知识筛选,得出问题中的角在某一圆周上,从而使思维进一步向问题指向靠近.

3. 动角、定弦圆犹在

二、唤醒解题思路,展现思维流程

1. 问题引导,关注思维流线

上述的问题引导,立足于思考教学生如何想,从哪里着手解题,通过具有层次性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拾级而上,最终获得解题思路. 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题经验的积累. 在例1中,设置了5个问题,从题目的条件出发,探索翻折过程中不变的量,引发学生对这些不变量之间关系的本质思考,寻求点[A′]的运动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形成有序的思考. 例2的引导是把问题转化成若干个阶梯式的小问题,通过问题的层层推进,使得学生的思维向更高一级层次发展. 这些问题的引导,使得学生的思维流线更加自然.

2. 问题类比,积累解题经验

在几何解题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和总结,通过问题的类比,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通透. 例6相对于例5更加复杂,因为学生对“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的理解更为明晰,在例6中,弦AB所对的圆周角为120°,从而得出点P的运动特征,突破问题求解的思维障碍. 对“定点、定长”“定角、动弦”“动角、定弦”三类问题分别展现两道例题求解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方法. 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探寻运动图形中的不变元素,发现动点的运动规律,进而通过知识类比,实现数学推理,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形成一类问题的解法(如图15).

3. 抓住本质,提升核心素养

上述6道例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添加辅助圆实现问题的解决. 将这一内容作为拓展教学,通过条件分析,挖掘运动中不变的元素,探寻知识之间的关联,把新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进而实现问题的求解.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设置引导式问题,有助于学生发现这类问题思考的切入点,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钱宜锋. 一道填空压轴题解答切入点的探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9(4):51-53.

猜你喜欢
动点思路图形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突破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动中求静
分图形
找图形
我的思路我做主
解析几何中两动点间的距离的最值类型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