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1-12-02 10:18张博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张博

摘要:“双循环”是面对全球化出现逆潮,立足我国实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成渝地区又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极;从国际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加快培育成渝地区经济建设,释放内需潜力,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

关键字:“双循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双循环”是基于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崭新概念,是我国应时代之变主动作为,在危机中找寻新机,化被动为主动扭转局势,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级”的成渝双城经济圈,普遍看好的内陆发展新高地,为国内循环注入新的活力。

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破解中国经济发展新困境供给新思路

(一)成渝地区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生态禀赋优良、产业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重庆、四川视察调研,亲自谋划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两中心两地”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提升了成渝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为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塑造了竞争优势、创造了重大机遇。

(二)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困境,要从经济活动发展的四个层面入手,生产层面要解决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状况,分配层面要解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流通层面要解决降低成本问题。消费层面,健全社会保障提振消费信心,放心消费,大胆消费。

一是激活新要素。着眼“聚、通、用”,进一步推动政府的大数据优势,数字经和实体经济的耦合,打通行业间的贸易壁垒,充分发挥数据价值优势。

二是创造新价值。在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经营销售等领域深度创新。深化区域协同,着眼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化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合作,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

三是,培育新业态。抢抓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机遇,发展“宅经济”“云服务”“直播带货”等线上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打造多主体、多类型、多层次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体系,重点面向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重点行业产品研发和应用需求,加速打造综合的新业态服务平台。

(三)近年来,重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抢抓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壮大“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健全“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构建“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创新型经济取得长足进展。

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指明新方向

改革开放40年的经历,一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模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创新能力,遭遇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忽视培育国内需求和供给的创新能力,影响了大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二是,总体发展布局上受牵制的状态,不利于创新和研发自主品牌;三是,“短、平、快”的经济发展方式,容易受制于人,缺乏主动性,科技含量低很容易被淘汰,产品质量不高也影响了国内和国际的需求。

从国内看,中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中。经过几十年的转方式、调结构,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将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发挥出来,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繁荣国内经济,带动世界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成渝地区以高质量发展为带动,挖掘国内需求,满足国内十四亿这个巨大消费群体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集中力量办法自己的事,以成渝地区自身确定性和稳定性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变”与“不变”中寻求新的平衡,推动国内经济良性循环,有效对冲国际风险冲击,促进价值链和需求链转型升级,并以成渝地区的内部循环力带动国内经济循环,从而带动国际循环。

三、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全球新一轮经济复苏注入新活力

近来,随着经济逆全球化的加速,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得我们要思考新变局下的突围。因此,国内经济寻求新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中国经济为全球新一轮经济注入活力的必然选择。

成渝双层经济圈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双循环”格局。

首先,确保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实现“开放+自立”。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把成渝地区建成中国的制造业强区。粮食是事关国計民生,粮食安全是重要基础。加大创新的力度,提高成渝地区自主创新的能力,目前成渝地区的状态是“开放+依赖”,未来的目标应是“开放+自立”,当然,不是搞小圈子,要与国内其他地区合作。

其次,吸引消费和人才回流,多措并举扩大内需。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持可持续的收入增长。加快市场化进程,推进要素市场改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不是等同于内循环或“内卷”,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基建是实施“双循环”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新基建在成渝地区可以缓解稳增长、稳就业的效果。

最后,主动加强地区间合作,高质量发展。改革教育科研及相关政策体系,培养并吸引更多人才。考虑发挥高校的作用,成渝地区有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一批国家“985”、双一流大学,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为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智库,回流人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发挥用好互联网的作用,加强电商平台的应用,搞好数字经济。

经济下行情况下,国内消费趋于谨慎,复工复产后的消费明显不足,出口受到重创的情况下,以国内循环为主的紧迫性尤为突出,畅通国内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循环,确保我国经济快速复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0

[2]庄晋财,尹金承,庄子悦.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创业的演变轨迹及未来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19,(7).

[3]董志勇,李成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溯源、逻辑阐释与政策导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10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成渝共振,高质建设双城经济圈
“汉长昌”经济圈可行性分析及其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