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角下粤北地区民间童谣在幼儿园的应用现状

2021-12-02 07:00陈梦婷
文教资料 2021年25期
关键词:粤北童谣方言

易 静 陈梦婷

(韶关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一、 共生视角以及粤北地区民间童谣的概述

共生是事物基于某些共同的价值,规范和目标向异质者开放的一种结合方式与关系。[1]对于童谣的定义,目前没有比较统一的概念。就目前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为词句简单押韵,没有乐谱,传唱于民众之中,表达儿童的情感的简短的歌谣。[2]粤北指广东省北部地区,在汉代以前以百越话为主,后至唐朝中期以韶州土话为主,后期以客家话为主沿袭至今,后因战乱流徙,广州话也成为当地语言之一。因此粤北民间童谣主要以客家话为主,融合部分韶州土话、广州话童谣。粤北地区民间童谣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具风格的特点,具有历史性、时代性、趣味性、游戏性、区域性、方言性等。其方言包括客家方言、粤语方言以及少数民族方言等的方言体系,也形成了包括讽喻童谣、宗教童谣、启智类童谣、科学类童谣、游戏童谣、问答童谣、数数童谣、谜语童谣等的童谣体系。时代在发展,同样需要传统文化作为铺垫,从共生视角下如何更好地让民族童谣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成为我们充满自信的源泉,更需要从国家的娃娃们开始培养。

二、 粤北地区民间童谣在幼儿园应用的价值

(一)有利于粤北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民间童谣是粤北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而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学习和培养良好习惯的一个黄金时期,也是幼儿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此阶段的幼儿不受约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俱佳,在幼儿园中引导幼儿了解和学习粤北童谣的相关知识,可以培养幼儿及巩固教育者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儿童心灵的窗户,也是儿童感知外在事物的一种重要的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语言领域的发展对其他领域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为儿童创造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并提供适宜的儿童读物,丰富其语言表发能力。[3]童谣是简短生动、充满想象的,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教育素材。比如童谣《挫条狗》:“挫(骗)条狗,溜溜走,一溜溜到西门口”,这首童谣是粤北地区的一首民间客家童谣,有其特殊的方言,而且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可以从生活中的事物中得到启发,并开口唱诵,长此以往,待幼儿积累到一定的词汇之后,就会有一个语言的爆发期,幼儿的语言和方言发展水平也会明显提高。

(三)有利于幼儿归属感的培养

因方言具有区域性,每个地区的方言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讲方言是培养地方归属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当今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以普通话教学为主,造成了新生代客家人不会说客家话,只会说普通话的现象。粤北民间童谣的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白,在学习童谣内容的过程中学习地区方言。

(四)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民间童谣有很多是关于游戏方面的,而这些游戏类的童谣大多数是多人游戏,比如粤北民间童谣《炒黄豆》:“炒黄豆,炒黄豆,炒到两个翻跟斗”,这首童谣需要两个游戏者才能完成,他们要面对面,手牵手,在说到“炒到两个翻跟斗”时需要同时作出翻跟斗的动作。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还学习了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同时,有些幼儿在熟练掌握了游戏规则之后还会主动建立新的规则,并且跟小伙伴一起分享。[4]利用童谣,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拉近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自然愿意和他人进行交流,那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会因此而得到发展。

三、粤北地区民间童谣在幼儿园应用的调查概述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进行深入分析。问卷调查以参加“幼儿教师访名园培训”的韶关一线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80份问卷,共收回问卷74份,有效问卷74份。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如下:

表1 基本信息

(二)调查现状分析

1.教师接触粤北民间童谣的情况

图1 教师接触粤北民间童谣的情况

在关于粤北地区民间童谣的认识和使用方面来说,偶尔接触粤北地区民间童谣的教师较多,占74.32%。经常接触和没有接触的教师占少数,分别占8.11%、17.57%。同时,通过调查及深入访谈,目前教师所接触、了解到的童谣大部分是来自网络和书籍以及自己在小时候听长辈说过或者教过的,来源比较分散,且无法辨别是为粤北民间童谣还是整个广东地区童谣。在接触的过程中教师也仅凭经验对童谣进行筛选,少数幼儿园有专门或丰富性的童谣资源提供。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只有他们多了解民间童谣的内容和意义,才能向幼儿传达其中的知识和情感。

根据数据,大部分教师认为民间童谣对幼儿发展可以起到推动作用,也认为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应用是有必要的。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自认为对民间童谣的了解不多。此外,通过访谈发现,教师们在接触童谣并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选择的民间童谣语种基本上是普通话,而不是本地方言。普通话本身具有通用、日常的特点,且普通话民间童谣也较为容易寻找,因此是教师的首选。另外,部分地方的方言与普通话差异较大,非本地的教师掌握起来存在困难。同时,教师主动搜寻本地民间童谣应用于民间童谣教学的频率也较低。

2.教师运用童谣进行教学的情况

图2 教师运用童谣进行教学的情况

对童谣的兴趣是将其应用于教学的首要条件。幼儿教师对粤北地区民间童谣资源的挖掘以及理解程度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经常使用童谣的占6.76%,偶尔使用的占78.38%,从未使用的为14.86%,尽管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童谣,但还有近15%的老师从未使用,说明教师们教学中对使用民间童谣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入,也不能积极主动运用民间童谣。最后在研究问卷中,关于“民间童谣在教学运用上有哪些问题”,59.46%的教师认为幼儿对民间童谣的教学活动形式没有吸引力,也有47.3%的教师认为所选择的民间童谣不符合幼儿的实际。另外也有教师表示没有适宜的童谣资源,幼儿园没有专门组织相关的教学研讨。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童谣的随意性较大,运用方式较为单一。幼儿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频率从高到低分别是节奏诵读、欣赏、多媒体教学、表演、律动、游戏、打击乐器伴奏和绘画。而幼儿喜欢的民间童谣学习方式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律动、游戏、表演、节奏诵读、多媒体教学、绘画和欣赏。不难看出,幼儿最喜欢的民间童谣教学方式皆为易模仿与律动的活动,这符合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善模仿的天性,但是这与幼儿教师最喜欢采用的民间童谣教学方式不是很吻合,教师更喜欢易于操作、相对安静的教学活动。

此外根据统计,幼儿在幼儿园中一年能够掌握的民间童谣数量为 3—20 首。其中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幼儿掌握的民间童谣数量差距较大,这种现象一方面跟不同幼儿园的民间童谣应用频次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部分幼儿园和教师提供给幼儿学习的民间童谣数量较少。不过,学习民间童谣重点并不在于掌握民间童谣的数量多少,而是要让幼儿通过学习民间童谣得到提升,达到帮助幼儿发音、积累经验、体验积极情绪以及锻炼创编表演能力的效果。

3.家长对于童谣教学的态度

图3 家长对于童谣教学的态度

家长是幼儿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在幼儿学习路上肩负着重要责任,幼儿园加强家园合作,幼儿学习民间童谣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问卷调查的家长对于童谣教学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家长对于民间童谣在幼儿园中的传承的态度也参差不齐,但大部分持支持态度。若家庭能营造良好的童谣环境,如教幼儿学念民间童谣、亲子吟诵等,都能更好地提升孩子对童谣的运用能力,发展孩子语言,也能进一步将幼儿园的相关童谣知识进行巩固。

四、共生视角下粤北地区民间童谣在幼儿园应用策略建议

(一)树立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意识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淀,也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看待童谣对幼儿、当地甚至国家的价值,还要通过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机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和理解童谣,使粤北地区民间童谣、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融合,为当前文化注入新元素。

民间童谣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不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部门可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比如广东省内可以举办不同地区的“地方童谣节”,这可以大大提高本地民间童谣的传唱度。一方面,可以以家庭为单位,促使家长重视民间童谣;另一方面,以幼儿园为单位,让幼儿教师与幼儿一起参与进来,学习甚至创编民间童谣,对外推广“民间童谣入幼儿园”活动,能让幼儿园更好地开展童谣活动。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互惠共生的童谣教学合作模式

教学活动不是独立的,需要与周围环境的事物产生互动,教学活动才会有意义。因此,在粤北民间童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和幼儿园其他教师以及在粤北民间童谣研究方面有比较深入研究专家进行有效的合作。比如,研究者提供粤北民间童谣的基础性资料,幼儿教师通过教学和与其他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后给研究者反馈,如此,教师通过学习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研究者也得到较为可靠的一手信息资料。相互促进,共生发展。

目前很多教师因自身能力或其他方面因素对民间童谣的价值认识还是不够,掌握的民间童谣数量也较少。如果幼儿教师自身都不太了解民间童谣,又何谈对幼儿言传身教?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接受幼儿园的培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请教有关专家,并且在网上筛选信息进行自学,学习民间童谣创编。教师的民间童谣教学活动不应该停留在表面的教幼儿逐字记住、朗诵。幼儿天性活泼善动,并不喜欢无趣的“念诵”。教师应该观察幼儿的喜好,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提高其积极性,学唱效果才能显著。这样既能促进幼儿教师自身能力,也能让童谣深入幼儿心里。

(三)家园共育的合作,助力民间童谣提升影响力

幼儿家长是幼儿在幼儿园阶段除幼儿教师以外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幼儿家长的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粤北民间童谣教学的效果,因此,幼儿教师一方面可以给家长普及关于童谣的知识以及重要性,让家长在家也可以教导幼儿童谣的知识,使课堂的知识延续到家庭。此外,有些家长因职业或者自身的因素,可能对童谣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条件,请家长到幼儿园与幼儿进行童谣的探讨活动。通过家园共育的合力,借助学习童谣的机会,既能提升幼儿对童谣学习的兴趣,也能增进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

猜你喜欢
粤北童谣方言
方严的方言
粤北龙船歌研究
方言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童谣里的童年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快乐童谣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