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整体教学设计

2021-12-02 07:00
文教资料 2021年25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

李 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灵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要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整个教材章节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主线作用,贯穿始终,自然融入,引导学生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坚定价值观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逻辑定位

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变化日益深刻,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多变性日益增强,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增加了一定难度,教师要真诚地和学生一起直面现状,不回避现实矛盾,共同探讨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获得认同。

教师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两点:一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二是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和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事实上,学生不是拒绝学习理论,而是拒绝讲理论的方式,拒绝教师肤浅的理论水平。只有逻辑的力量、真理的魅力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令人认可、折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以何种方式呈现?当我们高举理论旗帜的时候,要勇于亮剑,有底气、有高度、有自信;当我们联系生活实际的时候,要入得自然、融得和谐、相得益彰,互为精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整体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一条红线,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各章节融合串联起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全面布局、整体设计,引导学生紧密联系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思考,让学生深刻领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指导意义,提高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首先要回答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处于核心地位?我们可以从历史和逻辑的层面回应。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并非从来就是“主流价值观”,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不是屈从于什么压力,更不是追赶什么时髦,而是在反复的比较中,发现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才能有效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惧怕与自己不同甚至对立的价值观的交锋,相反,正是在不断的斗争与碰撞中,更加证实了真理的魅力。

人们通常只看到“主流价值观”是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而不大注意它只有成为历史真正主体,即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普遍接纳的价值观,才能成为生活实践中真正切实有效地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人民群众才代表历史的主流,如果一种价值观仅仅为少部分人所持有,尚未成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共同利益和意志的自觉表达,就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主流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观的表述,需要弄清它的前提是“对于谁的价值”,在我国,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无疑是全体人民,核心价值观要被广泛认同,就必须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的价值观,是有利于社会整合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凸显和丰富的新型价值观,它涵盖了人类纵向发展中永恒的价值追求,融合了世界横向存在中共通的价值理念,具有历史共性和中国特色双重性特征。这个价值观力求在公众中制造共识,在不同的观念和诉求中寻找到最根本的原则、最共同的利益,寻找到不能抛弃、不能放弃的最大公约数。它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形态,回答了什么样的中国,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中国;什么样的社会,是我们向往的社会;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由此,价值观处于“核心”还是“边缘”地位,最终是价值主体自我选择的结果。价值观成为“核心”的根本因素取决于这个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核心,一是它的科学性,通过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而得到应用和证实;二是它与现阶段中国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实践需要相吻合,承载着利益主体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在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困惑点有以下三个。

(一)在价值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今天,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导向作用?

教师可以从学理和现实的层面进行分析,价值世界纷繁复杂,客体相对于不同主体或同一主体的不同需要往往具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体意识普遍觉醒,利益分化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价值观的多样化、复杂化成为客观的现实,这其实是社会更加开放、更加进步的标志。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个声音,就必然是死水一潭,不同的音符才能演奏出和谐的乐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在于引领和导向,引领不等于代替,导向不等于包办,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都是以一个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多个从属价值观相结合的结构体系,核心价值观处于中心地位,对其他价值观起主导、统摄、引领和协调作用,其他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在为社会各阶层提供精神归宿的同时,通过互相制衡、互为补充,成为不同利益结构的平衡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制造霸权、专制、迷信、强迫,而是人们相互尊重、理解、交流、合作的基础;不是“唯我独尊”,剥夺个性,而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并努力为其他合理的价值观创造实现的条件。利益分化是现代化的产物,现代社会应当容忍不同的价值选择,但多样中应有主流价值观和共识,否则就成了一盘散沙。国家的前途、改革的方向、社会的凝聚,都需要主流和共识的认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发挥引领、协调作用?如何凝聚共识?

(1)共识指普遍意义上的认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最重要的是核心价值观的底线要求。底线是普遍要求,上限是可以鼓励的无限可能。比如,爱国是公民的自觉行动,爱国没有一成不变的尺度,可以是邓小平那样做“中国人民的儿子”,也可以是在国外旅游时有礼貌的言行;作为底线意义上的敬业是指践行一种职业的伦理契约,要求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做到。作为上限精神的敬业,不能要求也不可能每个从业者都做到,但可以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境界追求。

诚信和友善从现实的层面看,本身就是人们福利函数的一部分,亚当·斯密(Adam Smith)从人们追求功利推出了道德情操,也就是说,当人们讲道德比不讲道德收益更大时,道德才是人们追慕的对象;反之,当人们讲诚信和友善却屡屡上当受挫时,人们就会产生怀疑和拒绝。正是基于此,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不是用利己主义反对利他主义,也不是用利他主义反对利己主义,而是要消灭造成这种利己与利他对立的现实社会条件。

(2)价值观的多样化是否必然带来价值冲突呢?不一定,每个社会成员的学识背景、成长经历、爱好旨趣不尽相同,所谓“趣味无争辩”,完全可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百花齐放”才能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对于这类不产生根本利益对抗的价值观,给予最大的尊重和包容,是最明智的选择。

(3)“价值冲突”所断言的是不同价值之间的矛盾性和对抗性,意味着一种价值必然损害另一种价值。冲突的化解其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现代生活的基本态度和方式。对于个人内在的价值冲突,可以对自己的需求进行排序,明白哪些是优势需要,哪些是真正需要,力争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对于外在的观念上的价值冲突,构建观点交锋的“议事规则”尤为重要。“百家争鸣”须有君子风范、君子协定,观点可以有别,但在尊重彼此上应达成一致;价值可以不同,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应殊途同归,这一点对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每个人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和权利,除非法律明文规定,否则就不应该把自己的道理强加于人,尤其不能使用暴力,这是现代社会的起码规则。

当前,对于我国社会中涉及根本利益的重大价值冲突,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形成有效的价值冲突预警机制、应急机制、解决机制。价值冲突的调适不可能做到冲突各方都安然无损,它必然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这就要坚持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寻求既维护个体表达的权利,又捍卫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解决途径。最大限度地诉诸利益平衡是处理这类价值冲突的原则,唯其如此,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之要义。

(4)对于腐朽、落后、反动的价值观,必须坚决制止,严加惩戒。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让正向的价值追求得到认可,公平正义得到伸张。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身有什么关系?

这是学生最关注的,如果突兀生硬地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学生容易觉得是游离或强加于教材之外的另一种东西,陷入“关我何事”的冷漠对局。因此,要从分析学生内在需求和本课程的宗旨入手,梳理出各章的有机融合点。通过深入分析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期许,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热爱祖国、爱岗敬业,人与人之间诚信、友善、和谐,谁不向往?谁不乐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的说服力就在于梦想照进现实,实现其价值承诺。

作为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他们渴望成长,渴望点燃指路明灯,渴望青春正能量的激发,其内在需求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综合素质,尽快成长为优秀的现代公民。本门课程的宗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涵盖了这两种综合素质。比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思想道德素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涵盖了法律素质。事实上,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影随形,它并非“身外之物”,而是我们身边之物,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它就在孜孜不倦的求知中,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人生境界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表1是梳理出的教材各章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点。

表1 教材各章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点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三、课外实践拓展

理论最终要回归于实践,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课外实践作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的实际行动,不断对照检查,不断积累,不断进步,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博大精深,本身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鲜活体系。当然,就算是再好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也是不道德的,所以我们的思路是在教学中自然地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当性、科学性,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和理论自信,充分相信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敢于直面学生的困惑,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身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诚拥护者和积极践行者。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价值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