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好莱坞动画电影中对中国元素的误用

2021-12-02 07:00徐晓彤夏永倩沈丽雯张晓平
文教资料 2021年25期
关键词:功夫动画电影熊猫

夏 青 徐晓彤 夏永倩 沈丽雯 张晓平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近年来,中华文化与国际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中国元素”愈发受到好莱坞动画电影的青睐,多部融合中国元素创设故事情境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取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这些电影的成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范例,也为中国发展本土文化贡献了经验。不过此类电影中也出现了诸多对中国元素使用不恰当或明显错误的地方。这些元素的运用往往脱离了本土语境的意蕴,被附上创作者的文化观念,成为好莱坞动画电影打进中国市场功利化的切入点。

目前为止,国内对好莱坞动画电影运用中国元素的研究尚且存在局限性,倾向于将《功夫熊猫》《花木兰》等经典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且主要集中在正面的成功归因与经验汲取上,鲜少有对元素误用的相关研究。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好莱坞动画电影误用中国元素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正面经验和反面案例,对电影材料进行一定的扩充,形成更具普遍性的结论。

一、中国元素的使用状况

好莱坞建构中国在外国视域下经典形象的动画电影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背景设定与中国文化基本无涉,但在相关镜头中使用了中国元素以丰富剧情,如《汽车总动员2》《飞机总动员》《淘气大侦探》等,对于中国元素的使用主要是零碎化的展示,例如《超人总动员2》里出现的筷子和中餐,《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里出现的中国企业品牌,大多是一晃而过的画面,体现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对主要的剧情没有直接或关键性的影响,可以认为是好莱坞迎合中国电影市场的一种手段。二是直接以中国故事为基底,广泛融入中国文化的电影,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不仅在细节处借鉴和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将中国民间故事和标志文化符号作为背景和角色蓝本,同时注入中华历史中积淀的精神思想,可谓最大限度地运用了中国元素。这几部电影对中国元素的使用涉及了角色设计、物质层面(衣食住行)、精神层面(制度建构、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科技、艺术与文化、风俗习惯)及色调构图等多个方面,呈现出好莱坞动画电影应用中国元素的层次构想。

二、误用情况分析

好莱坞动画电影运用中国元素的案例不乏成功的典范,要义就在于能够贴合本土意蕴,保留文化底色。不过,这些电影在对中国元素精彩的诠释和融入以外,也出现了部分与本土意蕴有出入的使用情况,往往都是电影制作发力过猛的地方,带来突兀的观感,凸显两种文化之间的矛盾,最终过犹不及。对于中国元素的误用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对中国元素进行不合理的堆砌

一方面是古代与现代的事物交混出现在单一时空背景中,造成时空设定混乱不明,如《飞机总动员》所刻画的现代上海风貌中依旧充斥着古代中国白墙黑瓦的传统建筑;《花木兰》中出现了眼镜、牙膏、白话文等现代事物,还有木须龙提出用现代认知中象征浪漫的粉红色装扮木兰的婚礼,都与原定的时代背景发生冲突,容易让观众产生跳脱之感。另一方面是使用中国元素过于急功近利,没有进行恰当地组织、协调和融合,比如《功夫熊猫》中孔雀王朝的街巷取材于成都街景,孔王府是宝塔状的,和平谷却是青瓦白墙,玉皇宫又是典型的宫殿式建筑,风格凌乱杂糅,整体不够和谐,电影企图最大限度地展现中国建筑艺术的格局,却在实际运用上违背了中国建筑艺术中和谐统一的美学原则。

表1 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二) 对中国元素所寄寓的文化内涵认识粗浅,或因西方自身文化的介入而出现交混

《功夫熊猫》中出现了烤饺子和骑熊猫的诡异画面,在阿宝功夫境界提升的镜头中阴阳符号被频繁地展示,此类对中国元素的使用仅仅停留在了浅薄的视觉层面,或不符合既定的认知和常理的存在方式而显得滑稽生硬,或简化成单一的指向只作粗略的叙述和渲染;另外,《花木兰》中木须龙外形似壁虎,身形细小,动作滑稽,地位低下,与传统中国龙高大威猛、地位高尚的形象相差甚远,却贴合了龙在西方语境中的意蕴——恶的代表,便是西方文化诉求蕴藉于中国文化符号下的表现。

(三)故事格局狭隘,偏向于将家国情义、侠义精神等宏大的主题转化成个人英雄色彩

一方面缺少合理的逻辑推进和史实线索,以近乎荒谬的方式将影片重点聚焦在主人公身上,如《花木兰》电影中皇宫简陋,丝毫没有富丽堂皇、宏大精妙的色泽;守卫不够森严,皇帝身边竟没有侍卫保护;臣子拜见皇上是鞠躬而非跪拜,两者平视攀谈;公主和亲仅由五名侍卫护送……这些处理或为剧情发展创造契机,或为彰显平等意识和个人主义,但从根本上却没有遵循历史的基调。另一方面,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统领下,有意将化他国文化为己用的文化策略移植于电影创作中,如《功夫熊猫》中阿宝等大侠角色没有体现出本土语境中侠士对权贵和不公的挑战精神,却刻意呈现为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故事,匡限于美国的精神内核中。

(四)同系列电影对某一中国元素的使用丧失连贯性,在思想立场上出现了前后的矛盾

《花木兰1》中描绘军营生活时,对古代军衔制度进行了相关的呈现,有意彰显出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分明的特点;而《花木兰2》中设计让五名侍卫护送公主和亲,且三名侍卫正好与三位公主配对生情,让故事情节偏向了突破封建伦理、追求自由恋爱的路径,公主与侍卫的爱恋更是对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瓦解。这样一来,续作的主题建构就颠覆了前作的设定,产生了前后逻辑的矛盾,而这种颠覆又是脱离历史准线的。

(五)生拗硬造、毫无由头

如《星际宝贝2:史迪奇有问题》中将眼球状的外星食物称作“饺子”,而两事物从外相到本质都没有任何的联系,可以看作好莱坞动画电影对中国市场盲目而无原则的迎合;《拯救小兔》的台词中提出“中国人不喜欢复活节”的观点,是对中国莫须有的刻板印象,缺乏事实依据甚至存在些许恶意。

三、误用原因倾向性分析

除了明显的误读元素之外,通过统计不以中国故事为电影底本的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可以发现这些电影在中国元素的选用上呈现出传统元素远多于现代元素的特征(见图1),且在元素的具体使用上呈现出较为集中的特点(见图2、图3),这便反映出他者文化构建中国形象时的倾向性。

图1

图2

图3

美国传播学学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认为,在现代社会存在三种层次的“现实”,分别为“客观现实”“媒介现实”及“主观现实”。“客观现实”即客观世界呈现出来的实际存在的真实情况;“媒介现实”指现代社会传播媒介为受众呈现出来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现实;而“主观现实”则是人们主观世界中描绘出的带有强烈个人倾向的虚拟现实。

影视信息表现的“媒介现实”具有整体倾向性,而好莱坞电影根植于美国大众文化的土壤,必然会反映美国传播媒介习惯培养的文化模式。大众受带有倾向的“媒介现实”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带有整体倾向的“主观现实”,并继而以这样的“主观现实”理解他者文化,这就是一种被培养出来的处理信息时的条件反射,即一种头脑捷径:当信息具有一些象征性元素时,大脑就会主动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其作出判断。

在电影细节上,好莱坞动画电影倾向于以美国的思维模式理解中国事物,而且对于一些细节考据并不成熟,常出现例如电影时空错乱这样的破绽,如《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系列均在古代场景中出现的简化字、白话文。这些细节上的错漏可以归因于电影制作者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以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元素直接替代了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入考据,亦可以归因于好莱坞意图将这两部动画电影建立在架空背景上而选择性忽视细节。在其他零星使用中国元素的动画电影中,这样的问题更多,也更显荒诞。例如,动画《飞机总动员》中出现的现代上海形象甚至依旧充斥着古代中国白墙黑瓦的传统建筑,这样的错误显然是由于电影制作者并不用心地胡乱拼接造成的,这样的破绽不胜枚举。在利益的驱使下,商人们使用中国元素无非是想借此噱头吸引观众,他们将能够触发观众们头脑捷径的高频元素胡乱堆砌,以期吸引注意,从而达成目的。显然,这样的制作是对中国文化元素本土意蕴的忽略,好莱坞量产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取代了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探究,制作者只是浅层次利用中国元素,将好莱坞叙事和美国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套入一个中国文化背景的皮。长此以往,片面看待中国而形成的刻板印象会越来越深刻。

在整体精神倾向方面,好莱坞动画电影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了符合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改造,就《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塑造的核心——大侠形象而言,中国古代的侠客形象,是面对社会不公,行侠仗义、劫富济贫,是反抗权贵威权的民间草根力量。而《功夫熊猫》系列中塑造的阿宝等大侠,其形象上确实贴近中国武侠特点的草根形象,但就精神内核而言,电影中大大弱化了大侠对抗社会黑暗的部分,更多的是造出一个外来的反派,没有对权贵和不公的挑战精神,遵循的是传统的好莱坞叙事模式,本质上仍是一个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故事。《功夫熊猫》的电影制作虽然参考了华籍成员的意见,但依然倾向于制作符合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故事。如此一来,不仅制作者轻车熟路,也更易于观众接受。在电影已然呈现出中国风效果的情况下,电影制作者便乐意借用观众们的头脑捷径,采用最为观众熟知的故事模式和价值观,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

不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一些美国大众文化的思想倾向已经成为价值观的一部分,无法与现代文化分离。诚如萨义德(Edward W.Said)所言:“所有文化都交织在一起没有哪个是单独而纯净的存在,所有文化都是混杂的、异质性的、极端分化的和不纯的。”[1]运用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电影糅合了部分中国文化渊源与美国文化的价值观,很难厘清哪一部分是“中国的”,哪一部分是“美国的”,成为本土与外来的融合。

所以抛开政治区域划分对文化的人为割裂来看,好莱坞动画电影实则反映了多元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根据不同文化中主流交际方式的差异将文化进行了分类,提出了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概念。在传播过程中,高语境文化的绝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个人身上,较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信息中。而低语境文化在交际过程中大部分使用显性语码,倾向于接受明确清晰的表达。[2]在好莱坞动画电影中,以中国为故事背景的动画电影显示出高低语境间交流对话的特征,而中国元素便是高语境和低语境共同受众的有效工具,或者说是营造隐蔽的交流符码的桥梁。

动画电影作为影像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理解与解读需要依托特定的文化语境,而动画电影倾向于主题鲜明、条理清晰,通常以一位主人公为主线的叙事结构[3],以便使观者在限定时长内接收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这就使面向国际市场的好莱坞动画电影需要通过特定的文化符号增加文化信息,权衡故事背景下特定的民族文化与全球受众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实现不同文化语境的交流共通。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利用中国文化元素,贴合高语境文化语言习惯。根据英国文化研究学家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的编码—解码理论,编码是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为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解码是指受传者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信息的过程。虽然符号的表现层面是由编码者所决定的,但符号的内容层面则由解码者所决定。观众必须能够解码,才能使电影的“意义”进入流通领域。[4]所以一部跨文化传播的电影能否得到他国受众的理解,取决于电影信息能否成功被受众解码。而“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之所以能够受到中国电影市场的认可,就在于创作者对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合理使用与二度编解码,使得中国元素在不影响非本土文化人群理解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传达出信息之外的文化意味。如《功夫熊猫2》中的“心如止水”——阿宝通过观摩师父修炼实现顿悟,以内心的平静化解对身世之谜的恐惧,最终打败了沈王爷。电影将“我是谁”的西方哲学母题与具有中国传统哲学意味的语句结合起来,传递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隐蔽文化语境。无论是具有中国传统哲学意味的语句,还是鹅爹对阿宝“中国式”的父母挂念,阿宝与浣熊师父的师徒关系,熊猫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桃源生活等都引发了中国观众更多的文化联想。虽然这些元素存在将中国佛教、道教思想与功夫精神混为一谈,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表象化、简单化等误用,但仍属于可接受的合理误用,且这部分中国元素大大贴合了中国文化高语境的特征,能够依赖高语境文化群体彼此间共同认知的信息丰富影片所传达的信息,引发中国观众的主动联想,使得中国观众感到更为亲切自然。

二是以高语境文化元素融入低语境叙述,打造全球故事。在合理利用中国元素丰富附加语义的同时,好莱坞动画电影并没有放弃美国风格鲜明的轻松简单的语境文化模式。如对于阴阳符号的使用,“阴阳”作为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在天体运转、占卜相宅、生命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不同的指称与意义,但在“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中,阴阳图案成了功夫精神甚至功夫的代称,每当阿宝的功夫境界有所突破时,影片常常采用各式各样的阴阳图案进行叙述、渲染。处于高语境文化的阴阳符号被挪用至低语境的叙述中,复杂的文化背景与多元的解读被消解,观众接收到清晰明了的“阴阳—功夫”编码信息。又如《功夫熊猫1》中的“神龙卷轴”——看似以空白的卷轴诠释了物我两忘的“无”的境界,实际上阿宝对于空无一字的秘籍的解读仍然逃不开爱默生“相信你自己”的西方价值观。虚实相生的“象罔”的境界,本是与“天地一气,万物一体”的整体性观照、以心会心的感悟式思维及万物有灵观等多种理念互通交融的立体的哲学智慧,在《功夫熊猫1》中却沦为形式化的空白。为了适应低语境文化信息传递习惯而对中国元素进行了歪曲性误用,虽有利于迎合全球市场,使得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受众也能看懂电影,却是对中国元素的简单征用,甚至会造成观众对中国文化的错误理解。对于这部分中国元素的解读应该建立在对自身文化清楚认知的基础上,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根据相关理论,误读是一种难免存在的文化现象。世界范围内,能在较长时间内亲身处于某一种非本国特定文化环境的人自然在少数,决定了人们对某一种文化的了解必定会通过第三方观念加深,在此过程内,造成理解偏差几乎成了必然。所以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误读现象虽不足为奇,但好莱坞动画电影中元素使用的粗略考证问题值得中国动画电影警醒。

综观好莱坞动画电影中中国元素的使用情况,传统范围内的中国元素使用率远高于现代中国元素,使得中国动画电影需要思考当代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问题。除了正视好莱坞动画电影中中国元素的误读,还应理性看待各民族文化的全球性互动与发展,面对全球市场的好莱坞动画电影,民族性与全球话语并不冲突。电影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文化形式,其中本土文化与全球性话语的交融,既能扩大受众面,又不失为一种文化传播的高效途径,达到喜闻乐见、深入人心的效果。中国文化符号通过电影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即使出现细节考据不精等偶尔的误用,也总比摒弃不用来得更好。对于好莱坞电影及本土电影制作者来说,亟需的是一种全球视野:在牢牢扎根本土文化土壤的同时,汲取其他优秀文化经验,合力创作出雅俗共赏、音韵和谐的电影作品,形成一套兼顾本土特色和国际视野的优质作品创作体系,为中国形象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功夫动画电影熊猫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我爱“熊猫”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