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1-12-02 12:37于虹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偏瘫常规实验组

于虹艳

临床中,脑卒中属于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脑血管病变疾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方式的不规律,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偏瘫则属于脑卒中疾病的一种常见后遗症状,临床中需要在给予患者治疗的同时运用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整体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1,2]。因此,本次研究中将随机抽取本院于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对比的方式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患肢活动功能、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指标、临床总有效率等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统一编号后,按照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5 例。常规组女10 例,男15 例;年龄56~79 岁,平均年龄(68.2±5.3)岁;主要偏瘫位置:左侧偏瘫12 例、右侧偏瘫13 例。实验组女11 例,男14 例;年龄55~79 岁,平均年龄(68.2±5.8)岁;主要偏瘫位置:左侧偏瘫15 例、右侧偏瘫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内容,且排除无自主坐姿能力[3]、合并精神类疾病以及依从性较差者。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经全部签署协议书。经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后可纳入研究。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肌肉按摩训练 由于脑卒中疾病的发病速度较快、起病急,多数患者在清醒后已经出现一定的偏瘫现象,导致身体功能部分丧失;此时需要本院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患肢部位进行按摩,且保持轻柔的动作,询问患者的感受,对其肌肉进行充分放松,并适当通过穴位加强患肢的刺激性,帮助其能够逐渐恢复身体机能。

1.2.2 关节活动训练 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对上下肢的关节进行活动,包括弯曲、伸直、内收、外展等,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对范围进行扩大,此间注意训练的强度和关节幅度,并随时询问患者的肢体感受。

1.2.3 早期整体训练 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为其进行康复锻炼内容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其进行早期的床上翻身、移动等活动,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能力对其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进行系统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效果指导其逐渐进行手杖的使用和短距离内的步行训练;使患者短时间内可以在辅助支具的支撑下自主下床、平衡站立,感受到康复训练对身体的康复效果,并整体提高其护理依从性。

1.2.4 日常活动能力训练 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指导其逐渐恢复丧失的日常活动能力,向患者示范辅助机械的使用方法,并通过搭积木、拨算盘等基础性手、脑部结合的锻炼,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其获取较高的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各项评分。患肢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分别采用FMA 评分[4]及SF-36 评分[5]进行评估,两组患者中评分较高的一组患者表示其恢复效果较好。神经功能指标采用NIHSS[6]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进行评估,评分较低的一组患者表示其临床接受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②疗效判定标准:根据“脑卒中偏瘫”疾病诊断标准,将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平稳,可自行实施正常的运动和生活;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可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运动和生活;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两种标准,且病情加重,日常运动和生活完全依赖他人;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各项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FMA 评分、SF-36 评分、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FMA 评分、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NIHSS 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各项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各项评分比较(,分)

注:与常规组同期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24/25),高于常规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n(%)]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干预中通常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一般护理,由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生命体征以及相关常规指标进行密切的监测,并按照医嘱给予一定的治疗措施等;但是,相关研究结果表示该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不是较为显著,仍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7]。

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的FMA 评分、SF-36 评分高于常规组,NIHSS 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护理属于临床中针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采用的一种常见方法,已经被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并深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及满意[8];该种方法的实施主要是以健康知识普及为基础,由本院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树立信心,获得更多的的信任度与配合度,解除患者疑虑,使患者积极配合并自主开展后续康复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床上活动与床下活动的共同推进,帮助患者获取更好的恢复效果,使其能够切身感受到逐渐康复的喜悦,从而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相关护理内容的实施;在日常护理中给予患者一定的日常生活指导,通过搭积木、拨算盘等基础性手、脑部结合的锻炼,对患者的动手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整体的提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另外,部分研究中也曾表示[7],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后,其临床干预效果显著,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提高,这一结论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效果显著。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患肢活动功能、生活质量,同时对于神经功能指标和临床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可给予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常规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常规之外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