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2021-12-02 12:36李晓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亚胺舒巴坦头孢哌酮

李晓川

肺炎是在致病微生物、免疫失调、代谢紊乱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的一组以气道高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上随着患者炎性感染病情的进行性发展,极易进展为重症肺炎,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针对重症肺炎的治疗已形成了较系统且成熟的治疗体系,而选择高效的抗生素及制定优化的抗菌方案以提高抗感染效果则是该治疗体系的关键。环丙沙星为广谱抗生素,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凭借其高血药浓度、低副作用及高渗透性等优点在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良好的应用价值[1]。而近年来诸多国内外前沿文献研究报道及相关诊疗指南强调,随着病原微生物耐药现象的加剧,针对单一抗生素效果不佳的问题,应考虑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提高抗感染效果[2]。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同样为广谱抗生素,抗菌活性极强,本文以本院收治的96 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上述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6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者;②能配合完成本研究所开展的各项诊疗工作者;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②对本研究所实施的治疗药物有禁忌证者;③合并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疾病者。按顺序对96 例患者进行编号,再根据编号奇偶数分为Y 组与T 组,各4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吸氧、解痉、补液、止咳化痰、机械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

Y 组实施环丙沙星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将0.4 g 环丙沙星注射液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 次/d,疗程10 d。将1 g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 次/d,疗程10 d。

T 组实施环丙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环丙沙星用法用量与Y 组一致。将1.5 g 头孢哌酮/舒巴坦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 次/d,疗程10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于两组患者治疗10 d 后,根据主客观指标对疗效予以综合评价。主观指标:患者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主要症状;客观指标:实验室血生化指标和肺部影像学(X 线片、CT 等)。判定标准:一级疗效:主观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两项客观指标均显著改善;二级疗效:主观症状明显改善,两项客观指标大部分改善;三级疗效:主观症状无明显缓解,两项客观指标无明显变化[3]。总有效率=(一级疗效+二级疗效)/总例数×100%。

1.3.2 比较两组康复进程 于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记录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ICU 住院时间及CPIS 评分<6 分时间,以评价患者康复进程。

1.3.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分别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集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后检测炎症因子指标:①CRP 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法(ELISA)检测;②PCT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③IL-6 采用ELISA 法检测。

1.3.4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 分别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集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后检测SP-A、SP-D,采用ELISA 中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Y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 Y 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ICU 住院时间及CPIS 评分<6 分时间均短于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d)

表3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d)

注:与T 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RP、PCT、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Y 组CRP、PCT、IL-6 水平均低于T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T 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P-A、SP-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Y 组SP-A、SP-D 水平均高于T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比较(,ng/ml)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比较(,ng/ml)

注:与T 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重症肺炎作为临床常见呼吸系统急危重症,近年来随着呼吸内科医疗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及肺炎疾病治疗体系的日益完善,临床在该病的治疗中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临床病死率并没有明显下降,探究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案仍是呼吸内科医学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4]。抗菌药物干预是重症肺炎临床治疗的关键,通过合理抗菌药物的选择不仅能提高感染控制效果,促进患者内环境稳定,以缓解临床症状,同时能够有效避免细菌耐药,提高临床疗效[5]。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抗菌药物联用方案在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在环丙沙星治疗的基础上,Y 组联合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T 组联合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研究结果显示:Y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 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ICU 住院时间及CPIS 评分<6 分时间均短于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复方制剂,前者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后者为广谱酶抑制剂,二者联合对肺炎杆菌的抑制作用显著提高[6]。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同样为复方制剂,其中亚胺培南是近年来研发的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仅抗菌活性极强,且对β-内酰胺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7];而西司他丁能够有效抑制脱氢肽酶,防止该酶对亚胺培南的水解,进而维持并提升亚胺培南的生物利用度和药学浓度,进而提高抗菌效果[8]。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上,β-内酰胺酶是造成抗菌药物水解、失活的最主要原因,在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的疗效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主要是因为在抑制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更佳,其所取得的抗菌效果更佳[9,10]。

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患者炎症反应的改善效果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炎症反应程度与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均密切相关。本研究所观察的指标中,CRP 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指标[11];PCT 是反映机体全身炎症反应活跃度的敏感性指标[12];IL-6 则是在机体炎症反应早期即可对其进行敏感反应的重要指标[13]。三者指标水平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反映抗菌药物抗菌效果的关键性指标。本研究中,治疗后,Y 组CRP、PCT、IL-6 水平均低于T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患者炎症反应的改善效果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主要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抗菌效果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胡金科等[14]同样对比分析了二者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治疗下,重症肺炎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RP、PCT 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患者肺损伤的抑制效果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SP-A、SP-D 对组胺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从而不会增强肺泡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同时能够增强巨噬细胞活性,进而促进该两种细胞对变应原进行抑制,减轻炎症反应对肺部造成的损伤[15]。本研究中,治疗后,Y 组SP-A、SP-D 水平均高于T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Y 组患者肺损伤程度较T 组轻,提示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患者肺损伤的抑制效果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

综上所述,在环丙沙星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机体炎症反应,防止肺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亚胺舒巴坦头孢哌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纸和纸制品中乙烯亚胺的迁移量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亚胺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研究
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中亚胺离子的断裂特征及其在肽段鉴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