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
臀位是指胎儿臀部先进入盆骨的异常胎位,在产妇中较为常见。出现臀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胎儿的活动空间较大或者较小、胎头入盆时受阻力较大,该情况下分娩会导致严重并发症。臀位发生时产妇会感觉到肋骨下方的腹部出现胀痛感,诊断较容易,调查显示,臀位一般发生在妊娠20 周左右,随着妊娠周期的增加其发生率会随之降低,36 周后发生率仅为3%~4%[1]。不同妊娠期采取的治疗方式也存在差异,30 周内胎儿可自行转为正常头先露胎位,不需要特殊处理,而30 周后可采取针灸、艾灸、胸膝卧位、激光照射或者视情况采取臀位外倒转术矫正胎位,使其转为正常头先露胎位[2]。90%产妇可顺利分娩,但也有少数出现并发症。臀位外倒转术是操作者经腹壁转动胎儿,使其胎位恢复至利于分娩的胎位,但前提是要求产妇子宫无畸形、胎膜未破以及单胎[3]。妊娠晚期采取臀位外倒转术可提高阴道分娩几率并减低剖宫产率,但目前国内关于臀位外倒转术对母婴结局的研究数据较少。本文选择80 例妊娠晚期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臀位外倒转术对妊娠晚期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80 例妊娠晚期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 例。参照组初产妇25 例,经产妇15 例;年龄21~35 岁,平均年龄(28.44±3.46)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8.65±1.12)周;体质量指数20.15~32.51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7.56±3.16)kg/m2。参照组初产妇23 例,经产妇17 例;年龄20~37 岁,平均年龄(28.59±3.33)岁;孕周36~42 周,平均孕周(38.71±1.20)周;体质量指数21.01~33.41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7.68±3.2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产妇经B 超检查均为臀位;孕周≥36 周;羊水指数正常;单胎;胎儿情况正常;无规律性宫缩;产妇自愿参与,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阴道分娩禁忌证;产前出血史;剖宫产史;子宫畸形;认知功能和语言沟通障碍;合并妊娠并发症。
1.2 方法 参照组产妇行膝胸卧位。空腹状态并排空膀胱,产妇在产床上保持俯跪状态,上肢弯曲,双臂伸直,头部往左或右侧,身体俯向床面,胸部尽可能与床面贴紧,脊柱下弯,腿部与床成90°,2 次/d,持续15~20 min/次。研究组产妇行臀位外倒转术,产妇需在36 周后入院,并进行血常规、生化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建立静脉通道、监测胎心。术前6 h 需禁食避免发生呕吐导致产妇窒息。保持空腹并排空膀胱,静脉滴注盐酸利托君(信东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C20080024)。产妇仰卧,双腿保持弯曲,臀部用软枕适当垫高,在腹部涂抹润滑剂,经B 超辅助进行臀位外倒转术。操作者位于产妇右侧,确定头先露,若臀先露并入盆,则一只手托住胎儿臀部保持向上状态,使其松动,倒转(顺时针、逆时针都可)时离开盆腔。另一只手向下并反向推动胎头,并固定胎位。转动困难时不可强行操作,可休息1 min 后再次尝试,若倒转失败则在同一方向二次尝试,三次后仍未转正则表示手术失败。操作期间密切监测胎儿胎位变化以及胎心情况,若出现异常需立即停止,根据情况给予产妇吸氧并改变体位,胎心恢复正常即可继续操作,观察宫缩以及胎心情况,整个手术及术后若出现急性胎儿窘迫、胎心持续减慢、吸氧后仍无起色则需要改为剖宫产。产妇均在无麻醉下进行手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臀位矫正情况,用B 超检查是否为头位,计算臀位矫正成功率。②分娩方式,记录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情况。③母婴结局,统计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发生率;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满分10分,评分越高表示新生儿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臀位矫正情况及分娩方式比较 研究组产妇臀位矫正成功率87.50%、阴道分娩率72.50%均高于参照组的60.00%、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臀位矫正情况及分娩方式比较[n(%)]
2.2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 研究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新生儿Apgar 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n(%),]
表2 两组母婴结局比较[n(%),]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臀位妊娠被视为高危妊娠,对产妇和胎儿均会造成不良影响,大多数臀位妊娠都难以进行阴道自然分娩,若出现胎头后娩出,就会增加胎头娩出难度,并引发新生儿残疾、大出血、难产等并发症,影响母婴健康。因此妊娠晚期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能避免以上情况发生,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生命安全。膝胸卧位是传统纠正胎位的操作方式,其利用胎儿中心原理,使胎儿头部和背部形成弧面,顺着宫底弧面滑动,达到胎位旋转的效果,操作简单。但实践发现,产妇在妊娠晚期身体负担较重,若长时间保持膝胸卧位会因体力不支而放弃,临床成功率较低[4]。臀位外倒转术体位为仰卧位,不会过度消耗产妇体力,较容易实现。我国二胎政策实施后,临床剖宫产率明显增加,臀位妊娠产妇往往因为分娩中可能出现胎膜早破、宫缩乏力出头困难等问题而增加了母婴危险几率[5]。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一般会采取剖宫产,导致很多产妇失去了阴道分娩机会,可见臀位外倒转术纠正胎位的操作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臀位矫正成功率、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新生儿Apgar 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臀位外倒转术矫正胎位的成功率更高,产妇阴道分娩的几率更高,母婴结局更好。手术需要在超声检测和胎心监护下进行,操作人员用手转动胎儿,使臀位转变为易于分娩的头位。部分研究表示,此手术要求产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共同完成,麻醉可降低子宫肌张力,增加胎儿可活动空间,为外转创造有利条件[6]。而本次研究在无麻醉状态下进行,操作简单且避免了因麻醉引起的风险问题。手术期间进行超声检查,随时掌握胎儿的脊柱方向和胎位变化情况,监测胎心和脐动脉血流。本次手术仅需要产科1~2 位医生完成,节省了较多医疗资源。唐小媚等[7]研究中对60 例足月单胎臀位产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较参照组(43.33%),研究组产妇臀位矫正成功率(73.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数据与本次研究数据相似,说明此次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可信度。
本次研究进行时,发现臀位外倒转术操作需遵守以下原则:臀位外倒转术尝试次数不宜超过4 次,且操作时间需控制在10 min/次内。本次研究尚未明确臀位外倒转术次数与臀位矫正成功率、阴道分娩率以及母婴结局的关系,需进行进一步研究。希望能总结最佳臀位外倒转术操作次数,在保证臀位矫正成功率的同时能减少操作引起的不良反应。另外,本院医护人员接受臀位外倒转术相关教育和学习的次数较少,熟练掌握这一手术的医生较少,优秀的人力资源有限,另外产妇对相关知识也缺乏了解,心理负担较大,均是导致臀位外倒转术失败的原因,因此需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其臀位外倒转术操作水平,强化分娩宣教,鼓励阴道分娩,告知其剖宫产的利弊及臀位外倒转术的相关注意事项,稳定产妇的情绪,提高其手术配合度。
综上所述,臀位外倒转术应用于妊娠晚期分娩产妇中可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降低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建议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