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小涵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青海西宁 810001)
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不断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不断探索,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产能力达到新高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综合机械化率大幅提升;脱贫攻坚取得新进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公共服务覆盖面显著扩大;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农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支持下的现代农业发展快速壮大。但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如资源约束性大,规模化程度不高,劳动力不足问题逐渐凸显,生产效率低下,深层次加工及高端产品制造水平偏低,行业质量管控不到位,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等。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一号文件,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第十八年聚焦“三农”发展的一号文件。可以预见,我国农业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布局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因此,认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寻适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意义深远。
1.农业生产稳步提升,产量持续增长,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我国是人口大国,从建国之初的四亿多人口到目前十四亿多人口,过去的几十年,保障粮食供给、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农业生产稳步前进,产量持续增长,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1318万吨,2019年总产量达到了66384.3万吨,增长约6倍;1952年我国猪牛羊肉总产量338.5万吨,2019年总产量达到了7758.8万吨,增长约23倍;195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166.6万吨,2019年总产量达到了6480.4万吨,增长约39倍。主要农产品产量不仅满足了自给自足的需要,对世界农产品的供给也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2019年我国小麦、稻谷、蔬菜、水果和猪肉产量等多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我国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2.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52年和2018年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461亿元和123967.9亿元,增长约269倍(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以后,农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79.99%下降到2019年的56.24%,而林业、牧业和渔业则分别由1978年的3.44%、14.98%和1.58%上升至2019年的4.92%、28.14%和10.70%,农林牧渔结构不断优化,各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由产值变化也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在传统粮食的消费占比上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肉、蛋、奶、鱼等高层次农产品。
图1 农林牧渔产值结构变化情况 单位:%
3.农业生产条件快速提升,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纵观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都非常完善,机械化作业普及程度较高。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大力开展农村电力、水利设施建设,农村农业用电和灌溉条件改善明显。1952年我国乡村办水电站仅98个,装机容量只有0.8万千瓦,2012年我国乡村办水电站增加至45799个,装机容量6568.6万千瓦。1952年我国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9959千公顷,2019年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68678.6千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从1952年的7.8万吨提升至2019年的5403.6万吨,增加了约693倍。在农业机械使用方面,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1749.9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仅有56万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之后,2019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2758.3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增加至444万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大幅改观。
4.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增加,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国家财政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规模大幅提升,1978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总计150.66亿元,2019年国家财政用于农林水的支出合计22862.8亿元。农村和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科技、公共服务等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对于加速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三农”问题一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也从未间断过,2021年中央1号文件是党中央连续第十八年对我国农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这表明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低于10%是农业发展进入现代化转型时期的标准。我国农业发展起点低、底子薄,但经过不断探索,2019年我国包含农业在内的整个第一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为7.1%,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已经从低水平的传统农业过渡到较高水平的现代农业阶段。另外,202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表明我国现代农业已经进入快速建设和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5.科技助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早在2013年在山东考察时就特别强调了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创新。如图2所示,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这意味着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超过了土地、资本和其他所有要素的总和。农业科技创新脚步逐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稳步提升。以科技进步为根基的全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化肥有效利用率、农药有效利用率和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显著提升。科技进步正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农业发展转型的力量所依。
图2 全国主要科技贡献相关指标情况 单位%
6.新产业新业态百花齐放。与传统农业不同,现代农业是一个大产业,除了包含传统的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等农业部门外,还包括种子、化肥和农用机械等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深加工、高端产品生产、仓储、运输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等内容,形成了围绕种植、畜牧养殖等传统农业部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度组织化的产业体系,并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农村改革持续深入,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产品从基础供应逐渐向多元化供给转变,从而带动了我国农产品深加工、高端产品生产等产业发展。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9万家,实现营业收入14.9万亿;全国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87000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量1243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851个,乡村特色产品88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30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000亿元,市场需求旺盛。
1.农业生产资源性矛盾突出,生态问题仍然严峻。从农业生产资源方面来看,我国主要农业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比如土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就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图3所示,在我国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用地面积总量逐年减少。另外,土地污染、水污染和浪费等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依然严峻。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和禽畜疫情的频发,也加大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风险,也对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带来不小的考验。
图3 2009-2016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2.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主体分散。1978年我国确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今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这种经济制度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户均耕地和人均耕地规模逐年降低,经营主体分散,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等受到限制,农业生产率较低,规模经济的红利无法实现。
3.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1982年我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是21.13%和78.87%,乡村人口比重远大于城市人口比重。随着人口迁移的持续进行,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乡村48.73%的人口比重。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数已经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数20%多,达到60.60%。另外,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则标志着该国或地区进入老龄化(如图4所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00年达到7.0%,意味着我国在2000年正式进入老龄化,而在2019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2.6%,我国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图4 我国城乡人口分布及老龄化情况
在城镇化与老龄化的双重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素质高、技术好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并在城市安家定居,而在农村留守居住的多是年龄大、体力弱的老年人,这导致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越来越严重。
4.农产品消费对外依赖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国内对多品类、多层级农产品的需求旺盛,且增长势头强劲。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农产品进出口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一直高于出口总额,农产品对外贸易长期处在逆差状态,且逆差数明显有扩大的趋势,这显然不利于国内农产品的销售,进而阻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图5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年度变化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庞大的人口数量所带来的是对粮食、肉类、禽蛋等农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尽管我国人口出生率在最近这些年中持续走低,但是因为人口基数大,所以每年人口增长数量依然很大,这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人们除了对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粮食消费之外,对富含高蛋白、易吸收的营养价值高的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在大幅提升,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级农产品的加工等都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另外,我国农业农村部的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度小麦、大米和粗粮的世界市场贸易量将要比2019年-2020年度分别增长约1.37%、6.01%和2.06%。而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已然成为世界主要农产品供应国之一,强劲的世界农产品贸易需求,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推进。
2020年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发展走向低谷,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世界多个国家开始限制本国粮食出口。我国国内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初期,也出现了民众采购食品较为积极的情形。尽管目前疫情危机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在一些世界粮食供应大国,如美国、巴西等部分西方国家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这对国际粮价走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主要谷物国际价格同比大幅度上涨,小麦价格同比上涨19.8%,高粱价格同比上涨82.1%,玉米价格同比上涨45.5%。粮农组织价格指数2021年2月环比上涨2.4%,这已是连续第九个月上涨,且创下了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我国抗疫取得了空前的胜利,202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是世界唯一正增长的国家,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显示,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以上。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比2019年增长了100多亿斤,已经是连续第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在国际粮食价格暴涨且可能持续价格高位的同时,我国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将持续旺盛,这对我国自产农产品销售将产生积极影响,势必有力地推动国内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产业体系建设。
2020年,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按照现行标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农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农村发展克服了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势头,为“十三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农业农村的不断向好发展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也为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0年底,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纲,围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了详尽规划和部署。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国家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着力从搭建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几个方面入手,大力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
几十年前,人们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而今天,我们要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描绘的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在总结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全人类现代农业建设的先进经验,凝练而得的宏伟蓝图。我国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为具体行动方向,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稳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全方位助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我国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想要行稳致远,就必须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尊重自然规律,采取法律、行政及技术措施共同推动农业发展的持续性。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础资源的保护力度,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完善耕地轮休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渐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绿色农业。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加快农业发展,我国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得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升。但是,因为我国人口总量大,耕地资源有限,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经营制度对农业规模化生产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鉴于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在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不动摇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土地流转,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为农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国土面积大,从南到北跨越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六个温度带,从东到西跨越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四个干湿区,从而使我国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条件。因此,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我国各个地区的区位和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搭建高效益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在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当下,我国在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仍然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和物质支撑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力度,如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不断通过开展“卡脖子”科研攻关,自主掌握先进农业科技;以科技为基,大力发展恒温、水培等科技含量高、无污染且耗能低的高科技生产方式,并稳步提升自身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扩大高层级产品市场有效供应;继续推进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农业机械化研究和推广方面加大力度,逐步提升粮食单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缩短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战以后,世界格局基本稳定,世界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无论是国际或是国内,物质供给都已极大丰富,基本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和生活物资的大量供给共同催化了人们对于高质量、高层级产品及多样性产品的需求,而无论是农产品抑或是工业品的供给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农业生产需求为导向,在5G、数字化、云计算等支撑下,研究农产品生产、储存及运输所需的智能化装备,搭建数字化市场供需查询和交易平台,全面提升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组织效率;二是在食品研发、高级产品生产、多样性供给方面提升自身实力,增加农产品加工比重,提升增值幅度,获得额外溢价能力。
食品供给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应有之义。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严重阻碍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性、极大降低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毒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从病根入手,并做好打食品安全持久战的准备。一是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大力宣传食品安全常识,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二是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法律法规的制定,从法律角度给不法分子以震慑,提高违法犯罪代价;三是市场和卫生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从生产到加工的各个环节加大打击力度,切实维护食品市场和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