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肖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甘肃兰州 730000)
一是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不断增强。经常项目下跨境收付金额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强支撑。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不足4000亿元,2019年末增加至6万亿元,十年间规模增长近13倍。由于资本项目开放较迟,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从零开始,起点低但增长迅速,在2019年末超过了13万亿元。同时,我国跨境支付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推进,201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第一期投产,2018年CIPS二期投产。2019年年底,直接或间接参与该系统的使用者已达到900余家,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并且实现与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SWIFT”)的合作,使人民币成为SWIFT产品和服务中除美元、欧元外的第三种计价货币。2019年,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位列全球第5位。
二是投资、融资及交易功能持续深化。RQFII、RQDII、沪深港通、沪伦通、基金互认、债券通和黄金国际板等国际资本投资渠道逐步开放,外资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中国市场。2019年,我国A股市场472家公司被纳入明晟MSCI指数,人民币债券在被纳入彭博巴莱克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之后,还将在2021年10月开始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截至2019年底,境外主体持有我国境内人民币有价证券和贷款等金融资产接近6.5万亿元。此外,全球范围内人民币外汇交易日渐活跃,日均交易量占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份额升至4%。三是计价功能逐渐实现突破。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中国铁矿石期货2013年最先上市,目前我国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农产品等期货市场排名世界第一,总成交量和成交额在全球排名跻身前十位。2018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以人民币计价的INE原油期货,现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2018年和2019年,以人民币计价的精对苯二甲酸(PTA)期货交易和期铜交易陆续上市。人民币计价功能的逐渐拓展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是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2016年10月,人民币成为第五个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以下简称“IMF”)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以下简称“SDR”)货币篮子的主权国家货币,权重为10.9%,排名第三。截至2019年底,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总构成中人民币的储备规模达到2176.7亿美元,在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中位列第5。同年,全球有超过70个国家(或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其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资产。
按照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和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2009-2011年)、迅速发展阶段(2012-2015年)和稳步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表1 人民币国际化重大事项及进程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必须以该国强有力的经济基本面作为支撑。纵观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历程,最初都是开始于全球范围内广泛的国际贸易,跨国跨区域的贸易结算需求催生了国际货币的产生。因此,依托于真实的国际贸易背景,紧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机遇,是推动人民币持续国际化的重要支撑点。
一是我国经济基本面的持续健康平稳运行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坚实支撑。世界经合组织的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4.5%,我国经济在经历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负增长后,第二季度由负转正,实现了3.2%的正增长。2019年,我国GDP总量已达到世界GDP总量的16%,贡献了全球30%左右的经济增长,其中,制造业附加值接近全球的1/3,出口份额超过全球总量的1/5。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同样,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也在日益增强。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时,我国不断向其他国家送去医疗物资,广泛传播防疫抗疫的有效经验,在做好国内有序复工复产工作的同时,科学迅速开展疫苗研发,疫苗接种率逐步提升,全方位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2021年我国GDP增速预测重新转正,为人民币币值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美元信用下降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难得的外部环境机遇。美国目前所实施的宽松货币、财政政策总规模已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所采取的救市规模,研究称,若按2019年美国的实际GDP计算, 2021年美国财政赤字规模预计将逼近14%。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膨胀的财政赤字以及让全球共同承担通胀的态度,使得美元在长期内必将趋于贬值,美元的高国际化程度意味着美国大幅膨胀的债务负担最终由全球买单,美元信用将在全球范围内遭受质疑,并且带来结算意愿的广泛下降。在此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稳定,有利于稳定人民币币值,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三是资本市场有计划、有层次的开放和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双保险”。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渐进、逐步、有计划地开放,使得境外投资者能够更加广泛、便利、直接地参与我国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增强,同时境外投资者的引入也能够加快我国资本市场成熟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IMF对一国资本项目开放的认定标准包含七大类共计40个子项,目前我国在37项上都已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开放,2019年开放程度达到70%。另一方面,充足的外汇储备使我国具备保证金融稳定、保持币值稳定的能力,国际收支逐渐实现自我平衡。目前,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1万亿美元,具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短期汇率大幅波动、国际游资恶意买卖等外部风险冲击,资本与金融账户将在风险可控的环境中持续开放。
国内大循环绝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发展,必须要与国际大循环接轨,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发展。因此,不断深化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借力外循环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发力点。
1.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东盟与中国的贸易规模逐步扩大,双方的交流逐步扩展至技术、教育等诸多方面,双边进出口总额在2020年第一季度超过欧盟,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交易伙伴。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2012-2018年东盟十国实现年均5.2%的经济增长率,远高于全球的平均增幅3.6%。东盟各国持续有力的经济增长,使其成为我国培育境外企业、居民人民币真实交易需求的有力支撑。同时,我国也陆续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以此全方位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自2020年8月1日起,暂时减免人民币对新加坡元等12个直接交易货币竞价、询价交易的手续费,以切实降低人民币和沿线国家货币汇兑成本的途径,提升人民币吸引力。
2.加快推进区域内双边本币使用数量和规模是提升人民币交易职能的有力手段。作为后起的国际化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开始于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陆续签订和逐步拓展。疫情作为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对于货币金融市场的影响在于导致各国金融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美元荒,以及美元信用下降,在此背景下,更应主动扩大我国与主要经济体签订双边本币合作协议的数量和规模。目前,我国先后已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金额超过3.7万亿元。双边本币合作协议的签订对于深化中国与协议签订国之间的货币、金融、资本的合作,提升双边本币使用水平和程度,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人民币国际货币的交易职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持续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不断夯实人民币国际清算、结算职能的强有力基础。针对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影响力不断提高,美国扬言要将中资金融机构挤出国际SWIFT体系,对此,我国只有持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硬件基础。2015年和2018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二期陆续上线运行,并且针对我国与美国、欧洲传统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的时间差问题,提出了在银行间市场增加夜盘的改进方案,打破时间壁垒,实现境内外金融市场迅速接轨。不断建设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清算和结算的效率。
一方面,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短期结束的可能性仍然较小,全民免疫仍需较长的时间,修复由疫情扩散所引发的经济衰退更是需要一定时间。IMF表示,2021年全球经济仍可能维持负增长,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国家或经济体的情况与去年相比并无改善。全球经济联系已密不可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复苏和增长造成干扰,这也是我国寻求高层次内循环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考虑到国际货币交易、使用具有显著的历史惯性,绝大多数国际市场主体面对不确定时,仍倾向于选择保持美元进行结算或支付的习惯,这种惯性对人民币国际化将造成不小的阻碍。
一方面,特朗普在任期间与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经济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贸易摩擦,虽然拜登上台之后对我国的态度有所缓和,但未来对华政策仍然不甚明晰。2019年,我国出口总额占全球13.1%,成为世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对外投资国,国际贸易的广泛深度参与使我国成为逆全球化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另一方面,疫情全球大爆发后的“美元荒”,导致美元体系“去中国化”迹象明显。 “美元荒”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重要避险属性,美联储更是借机在2019年3月与14个国家(或地区)的央行建立了总量达4500亿美元的流动性互换协议,人民币被排除在外。
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使用使得数字货币的出现成为可能。2019年,Libra(天秤币)凭借其匿名性、安全性、低成本、币值稳定以及用户群巨大和应用场景广泛的优势,引起全球央行的高度关注。数字货币成熟后是否会大范围“挤出”主权国家货币?是否会取代美元成为国际交易的主要币种?引起了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和普遍担忧,并且迅速展开了系统全面的研究。面对多种数字货币可能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必须做到研发、应用数字货币和推广、宣传传统货币两者兼顾。
近年来,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基本面和不断改革创新带来的政策红利对全球资本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同时,我国在控制疫情蔓延、治疗感染病例、研发接种疫苗等方面表现突出,经济复苏走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面对外部需求减少、物流减缓、人员流动受阻等压力,促进国内国际经济依托双循环发展,进一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基础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做到经济高质量稳步增长,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良好基础。
坚持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使用的市场化原则,持续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继续增加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直接交易,扩大双边货币互换范围和规模,推动更多国际大宗商品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资本市场体系,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我国境内资本市场,逐渐放松外汇市场参与者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持续丰富风险对冲等衍生产品和工具,进一步鼓励非储备货币区域交易的拓展,建立健全开放的、法制的、有竞争力的外汇市场。
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数字化货币的标准制定,进一步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项目投融资时,努力推动以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计价币种,以实体项目掌握货币主动权,全力支持以信息网络建设等为主的“新基建”,与相关沿线国家共享数字产业链的发展成果,依托科技力量“走出去”。另一方面,提高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提升监管绩效,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