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叶彤
自艺术歌曲产生之日起,钢琴伴奏就与其如影相随,一首成功的艺术歌曲作品,离不开主旋律本身所带有的风格、气质,同时,也离不开钢琴伴奏的渲染与烘托,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陆在易的艺术歌曲作品中,作曲家通过精心设计与采用各类钢琴伴奏织体,充分发挥钢琴这个乐器所能展现的艺术表现力,与歌曲旋律相互结合,来塑造各类迥然不同的人物和音乐形象。与此同时,钢琴伴奏所展现出来的意境之美、造型之美、支撑之美等美学功能也蕴含其中。
《雨后彩虹》片段:
谱例1
从上例可以看到,在全曲开始处,钢琴伴奏弱力度奏出高音区跨越三个八度的属音,随后,采用柱式和弦琶音音型进入。和声主要采用了主和弦和降三级和弦,第4 小节缓缓奏出一个向上三度跳进的带有明朗色彩的音乐主题,为雨后的天空增添了靓丽的一笔。第6 小节钢琴声部六连音与六十四分密集型节奏的加入,宛如雨后彩虹般绚丽多彩。在音乐发展过程中,4/4 拍和6/4 拍交替使用,整个前奏部分在钢琴的高音区进行,力度保持在p-mp之间。本曲的开始通过钢琴声部的前奏作为铺垫,将雨后彩虹的色彩斑斓,光怪陆离表现得淋漓尽致,层层推进,流畅自由,为接下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调。
《我爱这土地》片段:
谱例2
作品《我爱这土地》歌曲的第一部分和间奏部分,钢琴伴奏大量使用六连音、九连音、十连音等快速密集的琶音音型,不断重复出现,在力度上由强到弱,旋律线形成明显的高低起伏,就像一只小鸟在天空中煽动着翅膀,将诗人艾青笔下那只不知疲惫的,在祖国疆域上空疾速飞翔的“鸟儿”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它在“暴风雨”中苦苦挣扎,但又渴望自由,满怀希望。
中国的古代哲学与美学认为:“宇宙万物和一切审美活动是虚和实的统一。”虚实结合这类原则自然而然的也渗透到了中国音乐的创作之中。中国音乐追求意境,追求内涵,追求深邃,当然,更追求“美”,这种美不仅仅指的是旋律之美,音色之美,形象之美,还更进一步讲究自然之美,情意之美,韵味之美。在陆在易的艺术歌曲作品中,作曲家特别注重作品立意的含蓄与意境的创造,在创作过程中,强调中国音乐的艺术境界与美学特征。
《最后一个梦》片段:
谱例3
上例为歌曲《最后一个梦》的前奏和尾奏,钢琴部分模仿古琴的音色,采用四度、五度和弦排列,意在营造一个空灵缥缈的梦境,在这两处都采用了比较稀疏零星的伴奏织体,节奏平稳,音响空旷平静,将梦的情节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仅延续了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风格,而且也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时空内涵加以拓宽,将听者带入一个安和平静的梦中,也饱含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凄凉,采用了留白的手法给旋律部分,留下了更多展现的空间,给听者一种朦胧的寂静感。这种“空白”所造成的“空”是艺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谱面来看仿佛平淡无奇,但其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却让人产生了无尽遐想,展现出一种深邃空灵的美学境界,所表达的意蕴也更为深远。
在中国的唐代雅乐中,有一种结构称作“序”,“序”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散板”,其变化多样,颇为自由,没有固定的节奏,在我国古代传统音乐及民族民间歌曲中尤为常见,它打破了常规节奏的律动和强弱规则,但同时它又不是杂乱无章的,依然有规律可循。散板段落在演奏时,需要根据演奏者自身的情感表达自由地去处理节奏节拍的规律,这和中国的审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中国的文化为弹性模式,强调整体,注意联络,追求变化,尤其注重不规则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式的美学原则。
例如,《彩云与鲜花》片段:
谱例4
上例为《彩云与鲜花》的前奏部分,作曲家在一开始就标明了本曲的速度为“Rubato”,节拍方面,在较为规整的4/4 拍中加入了一小节9/4 拍的混合节拍,第2 小节采用自由流畅的十连音和十一连音,第5 小节采用不规整的三连音节奏可以明显看出散板结构的特征。这类节奏型来源于中国的戏曲,散板所表现出的音乐淡化了常规节奏的规律性,突显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不同,彰显了我国民族音乐中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看似简单但实则却耐人寻味。
在这首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在前奏部分采用散板,为这部作品在开始处作了铺垫,不仅对演唱者的内心情感作出引导,同时,还增添了几分飘逸又含蓄的韵味。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民间歌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别具一格的音乐文化,它们在调式、旋法、节奏、风格、体裁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在陆在易的作品中,作曲家采用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语言,与西方作曲技术相结合,使其作品展现中西融合特色的同时,还焕发出了鲜明的民族色彩。
《彩云与鲜花》片段:
谱例5
从上例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在旋律部分还是在钢琴伴奏部分,作曲家都采用了较多的富有民族色彩的附点节奏,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所使用的附点节奏表现出来的欢快性与跳跃性尤为突出,运用这类节奏,展现出边塞民族地区人民的直率爽朗的性格。
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注重音乐的审美功能与音乐语汇的相互结合,他采用多元、独特、巧妙的作曲技法,创作出一部部经典的音乐作品。在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与歌曲旋律是浑然一体的,两者地位在一部作品中同等重要。钢琴伴奏不再简单地只是在节奏与和声上作为陪衬,他还结合了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植根于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善于运用各类的织体音型、节奏节拍来为演唱者创造出特定意境,通过运用速度的急缓、和声色彩的变化、音的延长与停顿等技法,将作品的思想内涵表达得更为深入。陆在易在其作品中所表达的美学思想,在美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深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