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戴 群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大脑与外界产生了多元互动,才能实现对知识的吸纳,才能使学习行为变得更加有效。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数学能力的提升。
实践类作业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避免难度过大,要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达成学习目标。如在学习“认识吨”一课的内容时,教者引入垃圾分类、焚烧发电等热门话题,借此设计实践作业,促进学生对“吨”的认识,帮助他们建立“吨”的量感。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他们对垃圾发电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要求学生统计自家周一至周日的垃圾量,以自家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为标准,算一算小区每周一共可以产生多少生活垃圾?以焚烧1吨生活垃圾可节约用煤100 kg来计算,如果将这些垃圾回收并用于发电,可节约多少吨煤?教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实际,构建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调查、计算,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教师要利用实践作业的机会,引领学生“再创造”,将他们置于生活情境中,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促使他们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各异,如果教师设计“大一统”的内容,就有悖于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要实施分层作业设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高思维层次、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习困难生完成简单的基础题。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个性特点设计贴近其“最近发展区”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教师在分层设计作业内容后,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答题情况选择题目,这样的作业布置富有一定的弹性,能充分调动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如在学习苏教版四下“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内容时,教师分层设计各类作业如下:A层次——目测、量一量三角形各边的长度,将材料包中的三角形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分类;通过折、叠,探究三类三角形的对称性以及边与角的特点,并填写在探究单上。B层次——通过目测、测量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方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通过折的方式探究这几个三角形的对称性;C层次——以目测、测量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方式对 三角形进行分类。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布置三种难度层次不同的作业,让学生参与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去探究多样化的解法,这样能使他们学会从多角度出发展开思考,能运用自身的思维模式去探索问题。每个人的智能、学习风格都不尽相同,学生都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阐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智能,设计不同种类的实践作业。如在学习苏教版四上“升和毫升”的相关内容后,教师让善于动手的学生依据量筒去制订一个一升的容器,让喜欢美术的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容器,并制作成小报,让喜欢计算的同学去完成计算类问题。不同的作业能促进学生不同方面智能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升与毫升的量感。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之本,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才能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实践作业中,教师通过充分融入数学思想,引领学生循序而学,促进他们对数学内涵的把握。教师要充分把握学情,将合适的知识融入实践作业之中,让学生对数学思想能有初步感知。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上“用列举法的策略解决问题(一)”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20根小棒,让他们动手拼搭成长方形,看一共可以围成多少种长方形?怎样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再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将验证的过程记录下来。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提升,更是数学思想的传播,教师要通过实践类作业促进数学思想的渗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丰富作业形式,采用多元化的实践作业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展开知识探索,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发展学生的技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