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平铺镇中心小学 汪 洋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追求的是终身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储备,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使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让学习真正发生。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从以下几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求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的路径。
让学习真正发生的一个基本条件便是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实现自主思考,并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参与数学推导、数学观察活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唤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呢?对此,教师既可以将生活资源融入数学问题中,也可利用数学游戏启迪学生,让学生尽快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确保学习可以真正发生。
要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游戏无疑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围绕数学知识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旨在改善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在“位置与方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听过“盲人过河”的故事,教师想让大家一起来体验一下盲人过河的过程。现在要为扮演盲人的同学戴上眼罩,还要选择一位同伴来指路。
一般来说,学生与自己的同桌交流最为密切,所以他们很快便与同桌达成共识,确定了谁来扮演盲人,谁来扮演指路人。然后,同学们就要站在“河道”的两端,由未戴上眼罩的同伴为其指路。
生1:你慢慢往前走,现在“河道”是直的。……稍等,你要往右走一点,小碎步移动,不要迈大步。
但是,在这个同学的启示下,扮演盲人的学生却直接按照自己的定位往右拐,与指路同学的说法不符,所以负责指路的同学紧急叫停,还一直说“反了”。由于多次出现这个问题,扮演盲人的同学也显得有些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在这时,负责指路的同学发现了问题,即自己与同伴对左右的认知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在指路之前会有意识地与同伴统一方向,然后再为同伴指路。虽然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却顺利完成了“过河”任务。
游戏结束之后,这两个学生一直在感慨游戏任务很难,也说道:“不管我们在哪里,如果都能统一方向就好了!”此时,教师便可以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明确告诉学生: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就是统一了方向。这就很好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始自主思考方位词,直接使其进入了数学探究的状态之中。在此基础上,便可直接让学习真正发生,促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在于确保学生可以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旁指导、适时科学指正,以便学生能顺利完成探究任务。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顺利实现数学探究,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数学探究行为,因为学生如果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就可迁移这一探究经验,自主探究三角形、梯形甚至是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于是,我就让本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一个小组确实总结出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具体讨论过程如下:
生1:是不是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就像计算长方形面积一样,直接用“长×宽”就可以?
生2:应该不是,你看长方形的宽与长之间的夹角是直角,但平行四边形却不是,如果两者的面积计算方法一致,我们应该早就学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
生1:但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看起来很相似呀,而且长方形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生3:对,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
生4:应该可以吧!你看,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上面的左顶点向下画一条直线,也沿着右顶点往下画一条直线,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生5:但是还有两个三角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本身的一部分,有一个三角形却是我们在画直线的时候产生的,这个后来产生的三角形是不是不应该看成平行四边形的一部分?
生6:那我们可以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如果大小、形状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多余的三角形填充到后来生成的三角形中,这样也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
经过自主测量,小组成员最终发现沿着垂线剪出的两个三角形是完全一致的,顺利地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成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基于这样的探究,引导学生全面归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能让学生充分经历合作学习、思考探讨、动手验证的过程,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习迁移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再通过亲身实践发现新的数学问题,进入新一轮的数学探索活动中,如此,必然可提升学习深度,让学习真正发生。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充分依托教材知识设计实践活动,也希望学生能够由此形成良好的创新实践力。比如,在“克与千克”一课的教学中,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列举的例子要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师生借助教具、学具和实物,通过估、掂、称、比、说等活动,亲自感受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形成了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节课的重点是“千克、克”相关概念的确定,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经验。学生通过课堂探究正确认识了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但是数学经验积累还不够,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测量多个物品的重量。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学生还要主动了解各类称重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操作程序,然后在测量时合理借助这些工具亲自测量、记录各个物体的重量。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以体重秤去测量家人的体重,有的学生则选择使用称重天平去测量各类文具的重量,还有的学生选择到超市使用电子秤去测量所购买物品的重量。经过实践,学生都能再次深度认识克与千克。令人惊喜的是,有几个细心的学生在实践观察中发现了“500克=1斤”这个结论,有效地拓展了自己的数学认知。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习真正发生,就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且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既能做选择,也能按照学习计划顺利实现自主学习。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习导入,以游戏、生活、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数学探究状态,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迁移经验,让学习真正顺利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