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

2021-12-02 08:13温志嵩
关键词:师范管理机制师范生

温志嵩

(福建师范大学 教务处,福建 福州 350117)

正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积极寻求有效而持续的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以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和未来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成为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应对新形势和新情况的一种逻辑取向,也是促进高等教育不断创新、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对师范生的培养逐步从以中等师范、师范专科和师范学院(大学)构成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向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构成的“二元师范教育体系”转变,中等师范逐步缩减并最终消亡,师范专科通过升格合并转向发展高等教育,师范学院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升格为师范大学,而许多综合性大学则设置教育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开展师范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未来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师范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其培养也赋予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深化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是地方师范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质量的显著提升和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在面对师资需求巨变的同时,亟需通过选择和尝试不同的发展路径来满足这一需求。

1.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趋势。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和配套。高校教师教育管理机制和培养模式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应该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需要。因此,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的改革,才能推进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是基础教育教师人才质量显著提升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肩负着未来中小学基础教育重任的师范生来说,提升其培养质量尤为重要。因此,要通过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强化师范生师德养成,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教师培养全过程,不断增强学科教学技能,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1]。

3.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极大地改变教育的内容、形态和模式,身处社会发展潮流中的高等教育也必须不断变革和深化才能适应,进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推进教学理念更新,教育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知识、能力和价值塑造,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学方法从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互动,培养模式从统一转变为个性定制等,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2]。

(二)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行性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变革,促使高等教育加快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其在驱动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从定位、资源和服务等方面为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前提、基础和保障,使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成为可能。

1.精准的方向定位是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高等教育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特定产业,其承担着提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和促进知识文化传播发展的特定使命。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范畴内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高质量的人才输出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服务,而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师教育的振兴和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4];《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5];《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展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教师培养校内协同机制和协同文化,创设条件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实体化的教师教育学院,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1]。可见,精准性的方向定位为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前提。

2.有力的条件保障是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为高校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改革,必须在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和设施保障等方面为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政策保障方面,学校在二级学院绩效管理、教师教育师资管理、师范生二次选拔、选课管理和学分认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和服务基础教育方面出台相应政策,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经费保障方面,设立教师教育专项经费,把教育学部的建设管理和日常运行经费列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保障教育学部的顺利成立和有序运行;设施保障方面,为教育学部配备必要的办公场所和相关设施,构建和拓展师范生“三字一话”(毛笔字、粉笔字、硬笔字、普通话)技能训练中心、学生交流研修中心等校内实践实训基地。资源供给的丰富性为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

3.高度互动的服务是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的保障。高校作为一个各种思潮和信息交流非常活跃的场所,教师作为知识层次高、参与意识强和个性化特征明显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高校的发展和管理中。高校管理日趋注重服务管理理念的树立和践行,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正视教师的各种需求,增强教师对高校管理活动的参与,并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实施及时的、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积极构建基于信任的参与和互动模式,逐步提高教师对其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忠诚度和使命感,重视高校管理团队的形象建设,提升高校管理的服务水平。服务的践行可控性为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保障。

二、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困境

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基于国家和福建省教育振兴的发展新要求,面对福建省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挑战,对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局面,福建师范大学一直坚持百年师范立校传统,立足福建省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升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为福建省及相关区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工作人才,并于2014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017年获评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院校。但作为在福建省教师教育中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高校,福建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与培养模式尚存在教师教育管理运行合力不足、教师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学科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人才培养供需矛盾突出等困境,亟待加以解决。

(一)教师教育管理运行合力不足

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与培养模式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各项管理职能归属不够明晰,存在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状态。福建师范大学虽然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具有良好基础,但在推进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推进校内外协同育人等方面亦存在着职能交叉、协同不足的情况,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同时,由于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师、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设施等资源分散在各个学院,无法实现教师与资源的集中有效使用,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二)教师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当前我国的师范生培养主要实行专业培养模式,按专业类招生,学生经过一年通识教育后,从大二开始进行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学习、技能训练和教育实习。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课题调研数据显示,近五分之一师范生毕业后未能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从事教育工作;而其他非师范专业具有从教意愿的学生则因转专业名额有限等因素限制,无法接受系统的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尽管部分学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但尚不具备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核心素养和教学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教师教育资源配置与学生从教需求的错位。

(三)学科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课程教师的有力支撑,但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师在越来越综合化的高等师范院校中面临着专业边缘化、身份认同模糊、归属感缺乏、学术地位低和职称晋升难等多重职业危机[6],导致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有的师范专业仅剩1位学科教学论教师,这不仅极大影响了学科教学论教师的教学热情和专业发展,也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四)人才培养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国家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进,许多综合性院校陆续设置了教师教育学院,进行师范生人才培养,对广大师范院校特别是地方性师范院校带来了极大竞争压力。福建师范大学每年毕业生中师范生占比约33%,其就业面临着部属师范院校和高水平综合大学的师范毕业生,以及省内其他师范院校师范毕业生的激烈竞争,存在有限的教师岗位与日益扩大的师范毕业生就业需求的矛盾。鉴于此,亟需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管理改革,从根本上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的优化路径

针对当前教师教育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应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师教育实践育人体系和提升教师教育引领示范效应,以更好地构建极富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从而更好地引领福建省教师教育创新发展。

(一)推进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保障,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师教育管理效率。

1.推进构建教师教育学部。通过整合教师教育学院、教务处、基础教育工作部、教育研究院等部门涉及的教师教育职能,成立兼具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和统筹管理双重职能的教师教育学部,统筹全校教师教育资源,统领全校教师教育工作,着力于教师教育培养与改革、教师教育领域硕博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师资职后培训以及基础教育研究等,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

2.优化教师教育学科布局。学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托和基础,教师对教师教育的学术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进而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基于“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的有利环境下[3],可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加强教师教育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不断健全教师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

3.完善教师教育师资管理。加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完善教师教育师资管理,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尤其是要推动教师职称评聘办法的改革,建立教师教育师资分类评价管理制度,将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的职称评定进行单列管理,核定相应职数由教师教育学部统筹支配。即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的人事关系归属各相关学院,其职称评聘实行单列的教师教育系列管理,以增强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促进其职业规范和发展。

4.改革师范生培养管理模式。师范生培养管理可参照“书院制”“习苑制”等模式推进师范生教学管理改革。即师范生大一和大二在各自学院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学习,大三和大四进入教师教育学部学习。学生的学籍和生活管理仍由原学院负责,教学安排由教师教育学部负责;不同专业的学生可根据教师教育不同的侧重点或自身需求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教育学部配备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培养模式,以培养大批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构建师德教育养成体系。应进一步优化师德养成教育工程,打造模块化师德养成体系,将师德养成教育内容纳入教师教育课程各模块,全面融通于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师德涵养基地,着力建成不同学科的师德典型库和师德故事库;开展百名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进课堂系列活动,着力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全面促进师范生的师德浸润与养成。

2.建立健全选拔分流机制。基于既有的按专业招生和专业分流,可在每年转专业中适度增加转入师范专业的名额,二次选拔具有教师潜质和从教意愿的非师范专业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学习;同时,进一步扩大“4+2”本硕连读改革覆盖面,遴选更多优秀师范本科生免试进入教育硕士阶段学习。

3.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根据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师范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引入教师教育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来丰富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同时,将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安排到大三开设,即学生在大一和大二主要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学习,大三和大四则以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为主、学科专业课程学习为辅。

4.建立健全多元教学模式。实施“名师书院”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学业导师、课程领域设置和学习环境熏陶等影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全方位、多角度和高效率的学习空间;坚持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课堂教学与教学科研、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四个结合”,推行小班授课、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尝试和开展“基于问题”和“能力导向”的教学方式改革,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基于闽台区域优势继续实施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积极利用台湾地区的优质高校资源,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才培养经验;继续开展与境内外高校的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积极支持学生赴国内名校开展各种形式的访学和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赴境外高校展开交流学习。

6.优化质量评价跟踪体系。通过采用多元化、动态化和互动化的评价方式,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课程评价和教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与考核教师教育过程;通过建立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体系,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相关情况。

(三)优化教师教育实践育人体系

实践养成是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环节,因此,应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实践育人体系。

1.健全教育实训平台。通过构建省级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中心,完善师范生技能训练、培训和测试等全流程功能,在满足本校师范生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为省内其他师范院校学生提供技能测试;继续加强“三字一话”中心建设与管理,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师范生技能训练与测试平台,实现大规模的定制化技能训练与精准服务,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和时时可学的智能化学习环境。

2.优化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建设一批新型的“实习+就业”一体化实践基地,基于既有的教学实践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构建中小学教育合作共同体,建成一批省级中小学“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

3.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加强师范生教育实习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师范生教学技能标准化考核体系、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考核办法、师范生成长电子档案袋,以及定期开展普及性“三字一话”竞赛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以有效提升师范生的职业技能。

(四)提升教师教育引领示范效应

示范引领是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推力,应进一步打造省级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新典型”,努力构建地方政府、高等学校和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融培养培训、教育实习和研究服务于一体的教师教育新模式;构建省级教师教育人才研训“新高地”,实施“互联网+师生培训”,探索“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工作新模式;创设省级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服务“实验园”,建成能够服务基础教育建设的中小学教学资源案例库中心;打造省级教师教育对外开放“示范校”,逐步推进与高水平兄弟师范院校以及境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师范生的国际视野。

面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新要求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使命,福建师范大学将继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建设一流的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为目标,着力创新教师教育的管理机制和培养模式,深化“U-G-S”(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在全省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猜你喜欢
师范管理机制师范生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分割”——城固行业系统党建融入社区管理机制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