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 王宏旗
结合教学经验、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逐渐加大,很多初中学生从初二年级开始就跟不上学习进度,一些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佳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无法正确解答数学问题,无法获得理想的分数,进而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恶性循环,直到慢慢放弃数学学习。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境况,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干预,探究与实践适合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教学指导方式。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针对性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发挥其有效性,教师应该先根据班级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等,结合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布置分层预习任务,并制作分层预习学案,以此辅助所有学生更好地预习,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三个层级,也可以分为一般生与拔尖生两个层级,并据此制作预习学案。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一般形式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够将其互相转化,认知二次根式,判断某数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教师可以将预习学案分为三个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学困生结合以上相关学习目标,预习基础概念;中等生需要熟悉例题,自主归纳概念;学优生还需要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和补充题目。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生动情境,根据之前的分层提出分层递进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简单问题,让中等生回答一般问题,让学优生回答综合问题。通过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回答,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研究例题,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更好地解出方程的根。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比如针对学困生提问:为何配方法中要在方程“x2+6x-4”的两边同时加上9?针对中等生提问:如何运用配方法解“2x2+1=3x”?针对学优生提问:你能讲解和总结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吗?以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析,解决相关问题,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最后,教师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不同难度的习题,以此巩固知识。
在一节课的最后,教师还应该引入一些数学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这些作业包括课后作业与家庭作业。教师应该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及时上交,评改反馈。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有效进行分层评价,一般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正向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所有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解一元二次方程”基础课程讲解后,对于学困生,可以要求他们归纳和总结三种解答方法,掌握教材中的例题;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自主解答“4x2-6x=0”等简单的方程;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解答一般方程、综合运用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进行积极正向评价。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提升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布置分层预习任务、提出分层递进问题、引入数学分层作业,以此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巩固课堂所学,形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