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2021-12-02 16:50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刘清皓
营销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精准发展

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 刘清皓

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人民群众的勤劳奋进,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小康,但部分边远山区的乡村仍存在落后、贫穷的现象。基层党组织与相关部门应当明确指导精神,为脱贫工作提供科学指南,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度分析振兴乡村与脱离贫困的内在一致性,并从经济视域出发,研究提高地区经济实力的方法,从建立监测机制、长短产业发展、推进富裕生活、人才培养体系四方面入手,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一致性

(一)脱贫是振兴的前提

现阶段的脱贫战略是让群众彻底脱离贫困,使基层的各个村镇摘掉“贫困帽”,逐级实现共同富裕,在发展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国家关于乡镇发展有着明确的指导纲要和总体要求,即坚持乡镇优先,实现全面小康,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促使农村乡镇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着力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基于持续进步与稳定的视域出发,可以看出脱离贫困是振兴的前提,也是基础性目标,为了实现全民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仍需进一步推进乡镇脱贫工作,实现全民振兴[1]。

(二)二者实现路径相同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二者的实现路径基本相同,具体体现在精准扶贫与产业振兴两方面。在人才领域,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吸引各方有志人才深入基层一线,领导农村村民奔小康。在事业领域,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政府部门施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乡村特岗教师扶贫支教、大学生村官等政策,充分利用各方优质资源来带领贫困地区人民走向富裕。在产业领域,结合长短产业特点,并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特色的“绿色”、文化、旅游等产业,进一步加快振兴脚步,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实现贫困县“摘帽”。

(三)两者的契合度较高

在目标上,脱贫与振兴的契合度较高。落实精准扶贫,保障贫困人民温饱是党和国家的迫切希望,普及义务教育,建立完备医疗措施,提高住房安全性也是乡村经济实力提升的必要前提,由此可见二者的目标互相契合。当前的扶贫工作目标是实现全国贫困县“摘帽”,工作重心是解决极个别区域的整体贫困,乡村发展工作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引导落后地区群众发现不同商机,结合自身的优势,并利用互联网等多种资源打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宣传途径,促进区域联动、协同发展,进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2]。

(四)促进经济稳步发展

当前我国的农村扶贫与经济发展还不能松懈,在打赢贫困攻坚战之前,仍需要坚持以精准扶贫工作为重心,并为乡村振兴做好观念、规划、政策支持的衔接,奠定思想基础的同时,实现各个时期的过度与跨越,将政府部门的被动扶持转化为主动帮助行为,基于经济的视域出发,并重视理论指导,宣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国家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与战略思想精神,在“精准”扶贫的同时,总结先进的技术与经验,指导相关工作,转变基层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促使其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一同携手并肩,共创铿锵未来。

二、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策略

(一)建立稳定监测机制

经济态势能够反应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可以客观的呈现各项改革政策的实效,因此,政府部门要建立稳定的经济监测机制,树立常态化监测观念,深入了解辖区内的乡村经济新形势,杜绝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要设身处地为基层人民群众着想,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立基于持续减贫为重点的监测机制,对现行标准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调查、走访,并落实减贫工作推进,从不同的视角来破解相对贫困,并以振兴农村为契机,促进农村崛起。建立基于防止返贫为重点的监测机制,制定后期过渡政策,确保已经脱离贫困的人口不再返贫,为其制定合理化的长远目标,使之能够结合地区经济差异,选择合适的工作不断奋斗,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基于遏制新贫为重点的监测机制,在辖区内已经摘下“贫困帽”的县区成立精准帮扶小组,坚持“精准”定位,防止发生新贫困现象,发挥帮扶小组的引导作用,科学识别微观对象,并明确职权划分,进行精准的监测,助力实现经济效益提高,完成好相关的衔接工作[3]。

(二)长短结合发展产业

长短结合发展产业,是促使产业兴旺,推动区域经济效益提高的有效策略。政府部门需要重视辖区内基层农村的龙头产业,并将长短结合理念融入发展中,以达到先富带后富、以点带面的奇效。针对不同地区的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带领村民建设“农家乐”山庄,主推绿色有机食品与健康烹饪教育,吸引城镇人群来到乡镇,体验风俗、感受人情,享受绿色有机食品的同时,学习健康烹饪知识。建设蔬果采摘园,调动不同年龄人群的劳动兴趣,间接推动偏远地区的交通事业发展,还可以构建绿色蔬果、饮品“直销”模式,拉动消费,助力经济增长。大力发展夕阳产业,抓住未来养老行业的发展契机和机遇,以“天然氧吧”、“生态宜居”为理念,建立疗养院,吸引不同人群来山村居住,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着力推进文化产业进步,利用好当地的历史元素,深度发掘名人故居、历史故事、传说等资源,吸引外来游客与村民观赏各类文化表演,丰富精神世界的同时,提高生活的质量,利用长短结合的优势来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效益增长。

(三)推进群众富裕生活

在新时代互联网科技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信息流通的速度提高,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了解各类信息资源,有关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推进群众富裕生活,衔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利用网络来打开有机绿色食品的销售新渠道,吸引优秀人才或知名企业家实地考察,介绍天然环境优势与前景无限的特色产业,用村镇特色产品来吸引有志青年创业,邀请知名企业管理家来村提供指导建议。与各类网络商务平台达成战略协定,构建“网络直销”模式,取消中间商,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绿色有机食品,使农民、网络平台、消费者都能够获益。加强区域联动,在村支部书记的领导下,与周边村落共同建立“合协”战略目标,秉持“合作与协同”理念,革新传统“各自为营”的封建思想,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与机会,打造乡村“物联网”,促进物流产业、交通事业进步,提高区域之间的联动性与流通性,更好的提升经济效益。可以在省级或市级电视、电台栏目中冠名节目,扩大村镇影响力与知名度,或制作文旅宣传广告,向全国人民介绍风景名胜,宣传健康生活,打造地域“名片”,利用地区特色优势来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脱贫攻坚的成果[4]。

(四)完善人才培育体系

受到发展差异与生活水平的影响,大量的人才涌进城市,致使农村发展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现象,因此,政府部门要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完善培育体系,落实“人才兴村”战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完美衔接。号召党员干部、大学生、有志之士深入扶贫一线,扎根基层农村,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品质,锤炼自我本性,训练自我技能,将振兴乡村事业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为决胜全面小康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相关部门要甄选能力出众、思想正确、品质过硬的人才来充实村镇建设队伍,并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使之能够利用互联网来宣传农村特色优势产品,扩大地区影响力,并提高流量变现的能力,利用网络新渠道来销售产品,吸引游客。有关部门还要根据情况设定人性化的村镇建设服务期和工作指标,并提高相应的福利待遇,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助力乡镇发展,扩大脱贫成果[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必须重视二者的主次关系、实现路径、契合度、对经济的影响,并基于此,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性,对现有的政策进行梳理调整,针对不同的地区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运用建立认定监测机制、长短结合发展产业、推进群众富裕生活、完善人才培育体系等一系列有效策略,合理调整农村的现有发展政策,结合不同的地域优势来强化引领,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实现小康目标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精准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精准的打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