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 巫春霞
境脉,context,在英汉词典中的语义是“文脉”“上下文”“语境”,指“(事情发生的)背景、环境以及来龙去脉”。《现代汉语词典》中,境脉包括了“情境”与“脉络”,是一个动态术语,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将“境脉”引入教育,最早由美国学习环境研究专家威尔逊提出。境脉学习理论(Contextual Learning)认为,学习者自身原有的记忆、经验、动机和反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世界,学习者在处理新信息或知识时,与其内部世界发生意义,这便是学习,“学习是境脉性变化”这一观点日渐走进教育者的视界。
道德成长是源于真实体验的,而现下的小学德育实践,个体选择并不突出,人为僵化、封闭浅化等现状依然存在。基于学校课题《描摹童年的课程履历研究》,境脉立场下的德育实践,关注事物全部情境的整体把握,让儿童的内部世界(学习者自身原有的记忆、经验、动机和反应)与外部世界(体验型德育实践)产生意义关联,实现德育真实的效应与价值。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元素,利用不同载体构建的再造与创新,其核心在于多元融合的学科实践,在体验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一,蕴含着无尽的德育价值。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德育实践,能有效促进儿童获得体验、丰富情感、养成品德,以中秋节为例,可以开展多学科整合、多形式融合的文化创意体验。
创意写作迎中秋。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中秋的诗词文章,极易在常规课程中习得。感悟他人笔下的中秋意,与书写自己心中的中秋情相比,后者的育人作用显然深刻得多。中秋前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参与寻访等方式,讲无锡吃红糖芋头的习俗,聊阿炳在二泉池畔奏出千古名曲的故事,唱《八月十五月儿圆》歌曲,说以月亮为主题的诗词……在此基础上,鼓励写原创小诗,并参加逐级选拔,最终入围的“原创大秀,情满中秋”比赛 Top10,在学校公众号进行推送。
创意制作庆中秋。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儿童皆知,仅关乎吃喝,传统节日的育人效果也微乎其微。中秋小长假,适于开展“指尖上的中秋”亲子制作活动,通过中队QQ群等在线方式,认识京式、苏式、广式、潮式四大派别传统月饼,了解冰皮、水晶、麻薯、冰激凌等新式月饼,在此基础上,鼓励亲子行动,用橡皮泥、超轻黏土等制作创意月饼。小动物、立体花朵、汉堡……别出心裁的原创“月饼”不仅凸显创新思维,实现动手能力的深度体验,也让中队线上中秋晚会精彩纷呈。
五部委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中指出:“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清明祭奠英烈、端午家国情怀、重阳尊老敬老、春节爱家孝亲,在原有的境脉记忆与经验中,儿童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是模糊片面的,充分挖掘其德育实践价值,可以启迪儿童的德行发展,在深度体验中实现生态观、家庭观、社会观的潜移默化。
科创,科技创新的简称,定义较为模糊,一般指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创造活动,或指与科技创新有关的概念,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习惯用语。
中国的首部科创教材出版于2018年,以素质教育、跨界思维、知识创新为宗旨,从多元化角度将各学科知识融合交叉,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而任何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实施,也都是为了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究等体验,激扬生命潜能,帮助形成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等道德品质。
我校作为全国第一批且无锡市第一所青少年三维创意设计示范校,同时也是江苏省STEM教育项目试点学校,拥有独立的创客空间、未来教室及校本教材,在开展科创体验活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学校“主题日课程”中,每年10月是“科创”主场,分学习培训、体验实践、STEM课程、科技秀场等板块,包括讲座、科普阅读及影视欣赏、巧手制作、现场竞赛、课堂展示等内容。低年段的科技想象画,彰示“环保意识”和“未来模式”;中年段的养蚕手记,体现“生命关爱”和“个性观察”;高年段的科学素养擂台赛,展露“拼搏精神”和“协作能力”。除科普类游戏体验、读书交流等传统项目外,最受欢迎的就数“科创DIY”了。
DIY,意思是自己动手制作,最初兴起于电脑拼装,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它没有太多限制,只要有想法,每个人都可以私人订制出自己的创意产品。实践中,学生自由报名,可以组队,也可以个人,通过闯三关的初选,即可获得走进融合课堂(非单一的学科教学,将科学与语文、美术、综合等学科进行整合,突破课堂固有时空、固定教材等限制的“一课一专题”跨界探究式教学)学习的机会,在两周内完成自主设计方案并提交DIY小制作或小发明。每年科创节,学生在开放的赛场上秀出自我、秀出创意,作品经评委打分、师生点赞、网络投票,再择优推荐参加比赛。其中,华浩川同学的3D创意作品“指尖陀螺测距仪”脱颖而出,先后斩获市、省、全国创客大赛一等奖。
在一系列科创体验中,儿童的与人交往、沟通策划、创新探究等能力都能得以提升,还进一步激发了荣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依托校本资源优势开展的体验式实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科技与人文相结合,“境”与“脉”相辅益,这样的“双轮驱动”模式,能促进儿童德业的牢固确立,发挥常规德育难以实现的作用,亮出儿童德育实践的全新品牌。
艺术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选择原则与价值取向的文化现象,而“创新”又恰恰是艺术的特征之一,也是艺术发展的动力。艺术修养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儿童成长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养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可见,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道德求善,艺术求美,德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即德育的升华。
建校以来,我校秉承“繁荣校园文化与培养特色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致力于特色文化项目的开发,除开设传统体育体验课外,还成立了龙狮社团。中国的龙狮运动,从原来的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的民间传统活动,慢慢成为如今科学化、规范化、竞技化的传统体育赛项,集武术、杂技、舞蹈、音乐为一体。一直以来,国家鼓励积极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研究,舞龙舞狮进高校并非少见,但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却鲜少开设。其实,人的社会能力在一定的人生阶段中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小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恰恰就处于这一关键阶段。龙狮运动需要集体共同参与,儿童能在体验中正确认识自我和处理同伴关系,培养合群行为及团队意识。
龙狮社团成员为1-6年级的儿童,平均年龄9岁,由龙狮国家一级裁判担任指导员。一般来说,龙头重3-4斤,龙身重1-2斤,整套动作大概需要6分钟,舞龙有“龙滚单双柱”“二龙戏珠”等几十种套路,舞狮有跳、闪、戏、翻等多样动作,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素质的要求都很高,是精神与身体的双重锻炼。学习过程中,师生勇于探索,自制教具,自编队形,多次夺得省、市龙狮大赛冠军,并蝉联了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儿童组冠军。从“零点基础”到“万众瞩目”,从娇生惯养到迎难而上,这一运动促进了儿童以个人为中心的自我意识向着社会性的自我意识不断生长。
道德教育不能违背儿童本然的天性,要让儿童在自身的生活中获得道德体验,养成道德习惯。确实,“德”作为五育之首,应该渗透在智、体、美、劳各个育人层面,贯穿于各学科,才能更好地诠释“时时都是德育之时,处处都是德育之处,事事都是德育之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儿童是道德的主体,而不是道德的容器。境脉立场下的德育实践,旨在文化、科技、艺术的创新体验中启德、立德、冶德,描摹儿童知、情、意、行综合性的德育实践履历,能够发挥出小学阶段德育的巨大效用,助力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