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丕 (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江苏 南京 210031)
互联网在21世纪得到了最为广泛的运用,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极为显著的影响.得益于各大互联网线上教育平台的蓬勃发展,翻转课堂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十分完善.改变意味着进步,尽管该教育方式的主导权仍然在教师手中,但是教育主体却已经悄然转变成了学生,我们也可以认为这种模式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其最大的变化便是使学生可以接受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帮助和指导,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设计科学的导学单,制作短时间的微课,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加强家校合作,备好课前内容.
1.依据目标,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
对于一个成功的课堂来说,学习目标在一开始便是需要确立的,只有这样才能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指引.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单时必须使其尽可能地符合视频内容,如此一来学生才可以获得学习方向的指引,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倘若学生遇到问题,难以在第一时间解决,网络平台则是寻求答案的有效途径,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寻求其他小组成员的帮助.若是实在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那么最后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2.围绕重难点,制作高质量微视频
课前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关系着对新知识的把握程度,只有深度研读教材,围绕重点和难点,结合生活实例,制作高质量的微视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前学习中.同时,在微视频中教师必须合理分配时间,不仅需要包含必要的知识点讲解,还需要进行一些习题、例题的练习.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研究教材,师生有效参与互动
课前的准备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因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当他们遇到问题需要求助的时候,如果有老师在线指导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一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收集到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的困惑,从而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评析,对于教师也是一种历练.
4.分析学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导学,对于学生的了解非常重要,只有了解学生的基础、需求、能力和习惯等,才能使得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更加合理、科学,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提升.
5.联系家校,加强必要监管意识
在研究了多数教师的教学经历后我们可以发现,即便自控力方面和学习能力方面小学生都已经初具雏形,但显然并不全面,也并不完整.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更加需要重视因材施教,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有监管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对孩子的陪伴,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家长可以考虑和孩子一起参与,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在执行时予以一定的监督和提醒,使得孩子更加愿意执行亲身参与制定的计划,如此一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得到提升,自我控制力也会有所提高.
在制定了学习目标后,教师还要对学生们进行恰当的课前引导,使学生可以清晰明了地知道学习目标,知道学习任务,正视学习困惑,有利于以学定教.
1.设计问题引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抱着目的性的学习更高效,具体而言便是让学生在学习时时刻关注自身要解决的问题.若要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就要结合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配套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情景创设这一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让学生沉浸在教师设计的虚拟情景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一开始便会明白自身要学习哪些知识点,从而带着问题看视频寻找答案,最终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
2.强化笔记整理,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笔记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笔记的实质作用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对课程内容的重点进行更好的捕捉.针对学生做笔记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如何有效地记笔记.举例来说: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一课的视频学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对体积的理解,对体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并将其记录在课堂笔记中.如此学生不仅对知识进行了完整的梳理,同时也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并且这一过程还能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3.做好答疑解惑,激发融会贯通的能力
对于课前导学,线上答疑尤为重要,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看直播课(微课),记录过程,查漏补缺.在学生提问之前,教师可以先根据实际情况,点拨一下知识点,强调一下重难点.如“圆的认识”一课,在圆规画圆环节,鼓励学生独立画圆,引发学生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提出自身的理解,也可能出现理解的偏差.但是无论如何,这一过程总归可以加强学生对圆知识的理解,明白圆的本质,加强学生对圆的探索兴趣.学生能收获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能令他们提高技能,拓展思维,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时期的教育必须摒弃传统教育中一些陈旧的思想,就学习的主体问题而言,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只有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力.
1.角色互换,转变提问方式
教师要反思自己所预设的讨论问题,要从以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以学生提问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要妥善运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技巧.举例来说,倘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课前预习,那么我们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扮演“小老师”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充分的施展空间,发掘学生深度学习的潜力,使得素质教育不再只是一句空话.对于学生来说,坐在座位上听讲与扮演老师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质.因教而学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为学生一旦扮演老师,那么其对该节课程的理解必然到了一个很深的程度,同时还要有胆识,不仅能烘托课堂气氛,还要能让同学们听从指挥,如此一来学生将能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
2.知识内化,提高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建立多种不同的数学模型,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有自己的思考.只有真正把数学思维内化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学生才能形成独属于自身的思维方式.经历数学学习,提炼总结的思维方式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
3.多元评价,促进问题思辨
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要检验翻转课堂的成效,合理的评价便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举个例子:在学习圆柱容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应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公式求出问题的答案.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要对自己进行评价,还要对其他学生以及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客观的评价便是一种另类的总结,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定会进行激烈的讨论,从而收获非常可观的体会和领悟,这种方式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互相协作的能力.
在对重点知识进行学习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从而使得习得的知识真正学以致用.
1.教师设计规定作业,简化作业模板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考虑进行有关作业模板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数字化作业的能力,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出这样的学习模板是远远优于传统的作业的.学生一旦获得了独属于自身的作业能力,便可以为其终生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2.教师设计分层作业,梳理探究成果
作业是课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扩展,是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导学单中的作业可以按照难易程度分成必做题、选做题,这种层次分明的作业体系可以令学生大大受益,这是经过长时间检验得出的成果.毫无疑问,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能从这种作业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帮助.
3.学生提出思考发现,分享探索经验
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往往都应该保持高要求、高标准,这也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切实达成学习目标.但是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能一概而论,基于学生的年龄段特点,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是需要时间才能趋于完善的.因此教师必须保持耐心和包容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如此一来才能有所创造.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课前设计一道习题:“有两个杯子,聪聪在A杯中倒入200克水后加了50克糖,在B杯中倒入400克水后加了80克糖.哪杯水甜一些?”对于这一问题教师既要强调先求百分率,再比较的方法,还应鼓励学生从分数关系、比的关系以及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等角度进行思考,重视交流的开放性,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帮助他们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领悟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必须加强对各种因素的重视,及时排除有可能损害教学课堂的阻碍,只有这样才能使最终的教学成果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