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开发中社区旅游从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2021-12-02 17:10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区培训旅游

金 梅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云南是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民族生态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的省份。在云南的很多高海拔民族地区,由于封闭的地理形势造成了经济上较为落后的情况,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对象。近年来,云南旅游业发展迅速,其中以精准扶贫为主要目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得以在很多地区进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脱贫攻坚的胜利及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但随着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开展,迅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与旅游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突显,旅游开发地急缺各类从业人员。当前,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解决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地社区农民参与旅游从业的能力提升问题。

云南乡村旅游开发地区有不同的资源特点,社区参与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课题组从近年研究中选取两个不同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一个为红河县甲寅镇他撒村绿树格梯田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另一个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百花岭村观鸟游项目,对两地基本情况进行比较,针对当地社区农户旅游从业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两地基本情况比较

(一)他撒村基本情况

红河县甲寅镇他撒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元阳梯田”范围,为国家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平均海拔1500米,距离红河县城37公里。甲寅镇水资源丰富,由于森林的巨大储水作用,形成无数的山泉、水潭、溪流,造就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水源体系,以他撒村“十二龙泉”为代表[1]。该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有大规模的梯田、保留了哈尼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他撒村90%的人口都是哈尼族,是典型的贫困少数民族村寨,传统农业和劳动力输出是主要的经济收入方式,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447 人[2],以前没有进行过旅游资源开发。

2016年,云南省旅游规划院对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元阳梯田”范围内的红河州红河县甲寅乡他撒村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对位于他撒村的绿树格梯田旅游景区进行了规划,将期限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2016年开始到2030年,进行他撒村绿树格景区的旅游开发建设。

(二)百花岭基本情况

保山市芒宽镇百花岭村位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是一个以傈僳族、白族为主的行政村,两种民族占全村人口的47%。国土面积18.6公里,距离镇政府46公里。全村共有 8个村民小组(旱龙小组、古兴寨小组、鱼塘小组、麻栗山小组、白花林小组、芒岗小组、芒晃小组、桃园小组),观鸟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旱龙小组社区所在地,距保护区直线距离仅为270米[3]。本研究以旱龙小组为主要调研点。

百花岭旱龙小组观鸟旅游项目的开发由来已久,以前的方式是野外观鸟,由于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地理情况复杂且交通不便,一直没有太大发展。近年来由农户摸索研究建立鸟塘进行观鸟的方式,观察到的鸟类数量增加并且观鸟难度降低,游客的数量有了大幅增加,村民收入也有了较大提高。

从两地基本情况上来看:他撒村主要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百花岭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两地都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处于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两地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和完整度都较高;他撒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传统农业和外出打工,百花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经济作物种植和旅游从业;他撒村还未进行过旅游开发,百花岭观鸟旅游开发已有一段时间,但规模较小,社区参与为政府引导下的自主参与模式。

二、两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服务能力调研结果

课题组为旅游开发目的地社区参与能力的调查设计了评价体系[2],进行了详实的入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运用评价方法对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进行了评价。

(一)他撒村调研结果

他撒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服务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他撒村社区居民参与能力评价最终得分为42.46分。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相关服务的能力一般。其中,对于旅游开发管理和决策、住宿和餐饮接待、娱乐活动项目经营等项目的直接参与能力最为薄弱[2]。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对旅游认知度低,对旅游发展方向漠然

他撒村是一个哈尼族村寨,经济水平较低,信息闭塞。因还未进行过旅游开发,大部分村民对旅游缺乏认知,不理解政府的旅游精准扶贫政策,不知道政府如何旅游扶贫,也不明白如何参与旅游服务。因前期与旅游规划部门进行了充分接触,当地村干部对旅游开发政策比较了解,但对于旅游开发的具体内容了解度不够,特别对旅游这个事情存在感性认识的缺失,在承担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任务时未发挥完全作用。

2.受教育程度低,汉语听说能力差,交流沟通不畅

他撒村村民中,高中及中专毕业的所占比例很低,只有少数人为初中毕业,大多数为小学毕业,文化教育基础较差。哈尼族占据了全村人口的绝大部分,当地使用的主要语言为哈尼语。因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村中大部分为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社区缺乏有效劳动力;留守老人普遍不会说汉语,也听不懂汉语,这势必会造成与旅游者之间很大的沟通障碍。

3.旅游从业意愿一般,旅游从业能力较弱

部分村民有参与旅游从业的意愿,但局限于住宿业和餐饮业。从实地考察的情况来看,哈尼族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有闻名的“长街宴”及其它各色饮食,但在餐饮服务方面较为粗放。住宿服务及管理方面能力基本没有。

(二)百花岭调研结果

百花岭村旱龙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服务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当地社区居民参与能力评分最终得分61.75分。其中,对于旅游开发管理和决策、住宿和餐饮接待等项目的直接参与能力评分较高。旱龙小组有62户,其中10户经营农家客栈,16户经营鸟塘,现有22个鸟塘。百花岭观鸟游有个特点,从一开始鸟塘建设到配套住宿餐饮,都是以当地村民自己摸索、管理机构及相关专家指导、政府配套资金的模式开发的。所以村民的自主参与意识很强。但在调研中发现,社区从业能力仍然存在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旅游开发认知度高,但管理及服务人才缺乏

旱龙社区在观鸟游中从业人数比例虽然高,但从产品设计、管理、鸟类导游讲解等方面人才匮乏。在调研中发现,旱龙社区观鸟旅游服务中,仅有老候家(店名)能够对观鸟游客进行鸟类知识普及,对研学团队的植物、昆虫观察进行指导,有一个100平方的多媒体交流厅,可以提供研学旅行讲座。接待规模较大、服务水平比较到位。其他农户的仅能进行鸟塘管理,知道一些常见鸟类的名字,提供基本住宿。

2.社区旅游服务从业能力有待提高

旱龙社区成立了保山市隆阳区百花岭爱鸟护鸟协会,对鸟塘观鸟的机位卖票进行了统一的管理。但对住宿、餐饮服务方面并没有什么管理或者从业培训,除有老候家在服务上较为规范以外,其他农户的服务和管理都较为粗放。

两地调研结果相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两地由于旅游开发的阶段不一样,当地社区参与旅游服务的意识也不一样,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当地社区真正参与旅游服务的能力都较差。这也是很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在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地区,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比如对迪庆维西的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内的社区参与的相关研究中,虽然景区向当地社区提供客房保洁、餐厅服务、厨师、导游等多种岗位,但由于当地经济文化水平较为落后,能够达到岗位要求的寥寥无几[4]。

以上问题,也是旅游精准扶贫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在旅游精准扶贫政策下,旅游发展资金问题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情况下得以解决。如果不能提升当地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度,则不能通过旅游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当地贫困问题。所以,只有采取有效的培训方法和措施,提升其旅游从业能力,才能真正做到靠旅游发展来脱贫。

三、乡村旅游开发地社区农民旅游从业能力提升培训机制

(一)树立旅游发展观念意识是旅游扶贫社区参与的核心

应做好旅游发展的宣传,采用当地居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强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沟通,在当地居民中树立旅游发展的观念。

感性认知是认识的初始部分,是认识的重要组成。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对事物的表面产生初步认识。他撒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摆脱贫困是当地的迫切需求。当地村干部和普通居民对旅游发展会为当地带来的经济影响持肯定的态度。但因自身条件限制,缺乏对旅游的感性认识,绝大部分人对旅游为何物一无所知。因此,让社区参与旅游管理及从业人员对旅游产生感性认知成为首要的任务。提升感性认知可采取参观考察形式的培训。

发展旅游的起始阶段,可小规模组织社区旅游管理及从业人员进行参观考察活动。组织村干部和参与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到一些乡村旅游发展成熟地区(如西江苗寨、临沧翁丁佤寨等)进行现场考察。对其开发模式、经营模式、当地居民参与模式等进行了解和学习。通过考察活动,对旅游活动产生直观认识的同时,也可获得当地旅游发展成功的经验,为自身的发展做参考。

(二)旅游基础知识和语言的学习是旅游扶贫社区参与的基础

他撒村地处偏远地区,经济落后,文化水平较低。百花岭旱龙社因地点位置的通达性效好,经济文化水平也稍高。近两年同样位于高黎贡山国家级保护区内的怒江州泸水市鲁掌镇三合村百鸟谷,也在开发着观鸟游,但和百花岭旱龙社比较起来,经济文化水平稍差,村民的汉语能力也比较差。这三个地方社区参与旅游服务所需知识都较为缺乏。

旅游是一项内涵广泛的事物,如果要做好旅游服务工作,旅游从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旅游知识,具备与旅游者交流的基本语言能力。这也是当地旅游发展中社区能真正参与其中的基础。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培训。

1.旅游基础知识培训

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这些社区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高中及中专毕业的所占比例及低,只有少数人为初中毕业,大多数为小学毕业,文化教育基础较差。但作为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对于旅游基础知识的学习一定要符合其知识水平特点。可以在小规模参观考察活动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学习的形式,在社区所在地分期分批进行旅游基础常识培训。委派高职旅游院校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运用案例教学法,采用大量图片、视频资料,对旅游活动中的各类基础知识进行浅显易懂的讲授,也可使用网络教学的方法进行系统学习,使参与人员对旅游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语言交流能力培训

解决乡村旅游开发地旅游从业人员汉语能力差的方法有两个。

(1)政府出台相关保障政策,广泛动员汉语交流能力较强的青壮年回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是解决汉语交流能力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有效缓解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2)由社区所在地政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安排,旅游主管部门协调高职院校安排汉语教师对汉语能力较差的村民进行集中培训,也可运用网络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在旅游服务中的语言交流能力。

(三)旅游服务从业技能是乡村旅游开发中社区参与成败的关键

乡村旅游的开发,当地社区参与旅游从业的主要岗位一般集中在餐饮、住宿、导游及表演。

1.餐饮和住宿服务人员

安排专业教师采用“授课+示范”和“理论+操作”的形式对餐饮、住宿旅游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从住宿餐饮类服务标准化、服务礼仪常识、硬件配套、菜品设计、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集训式培训,然后根据具体需求对不同服务类型参与人员进行专项实地操作性指导,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能力。

2.导游

组织专业人士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历史及文化撰写导游词。挑选文化素质较高、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敏捷并且愿意承担导游工作的中青年进行导游能力培训。百花岭观鸟游的导游还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此类服务人员人数较少,可采取输送至高职院校进行1-3个月专题培训的方式。也可和高职旅游院校加强联系,在高考招生时争取国家扶贫政策,针对旅游扶贫地区,进行订单式培养。政府给予学习及生活费用上的支持,招收当地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旅游专业学习,毕业时回到家乡完成一定年限的服务工作。

3.民族歌舞表演人员

在调研中发现,因丰富的民族文化,他撒村和百花岭村的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资源都很好,也有组织的表演队伍,但表演内容和模式还需进一步丰富。可组织专业人员对当地少数民族歌舞进行调研并创作,对具有歌舞表演能力的人员进行挑选组成表演队,配合前期开发的餐饮服务户进行民族歌舞伴宴。同时,请专业人士针对游客需求,对参演人员进行挑选培训,对节目进行编排,对表演形式进行设计。

四、能力提升机制的保障

乡村旅游开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自身要完成旅游服务从业能力的提升,必须要有持续而有效地保障。

(一)政府保障机制的建立

最近几年国家对于旅游精准扶贫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在旅游扶贫的项目进行中,政府保障机制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贫困乡村往往中青年外出打工,严重缺乏有效劳动力,所以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成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旅游扶贫地区,返乡创业面临的两个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创业资金、没有技能。

要解决资金问题,政府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资金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鼓励旅游扶贫地区的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建立和完善创业资金扶持政策,对于返乡创业人员在贴息贷款、免息政策等方面倾斜,降低创业成本,同时加强对此类政策的宣传工作。选择创业带头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同时有相应的政策对接,在资金、资源运用方面给予扶持[5]。二是政府投入资金时就应有专项的技能培训资金。旅游主管部门协调和组织相关院校、行业组织建立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时间段的培训需求进行培训[6],使旅游扶贫地区当地社区居民服务技能的培训形成常态化。另外,针对少数民族旅游扶贫地区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在高考政策上应有所倾斜。可参考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对此类地区高考学生报考旅游类院校给予降低分数线,在校期间学费减免并给予生活费补助,毕业后要求返乡后从事相关服务工作一定年限。

(二)培训体系的建立

高职旅游类院校拥有酒店服务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导游、餐饮等旅游相关专业,有着专业技能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实习实训基地。这正是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所需要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进行的整个过程中,高职旅游类院校可利用自己的资源,为社区居民的服务技能提升建立培训体系。可以针对该地区的人才需求,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开展订单班式培养;也可以在学校或实训基地举办短期专项培训班,对从事旅游服务的社区居民分批进行培训。

高职旅游类院校拥有各专业师资队伍,具有丰富的学校课程体系教学经验。乡村旅游开发地区普遍文化基础差,培训内容和方式需求多种多样,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有很大的不同。旅游主管部门可以和高职旅游类院校合作,选拔优秀师资,再加入部分企业专家,针对乡村旅游培训的一些共性要求,组织和培养讲师团队。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及不同需求开展培训工作。

乡村旅游开发地区的社区居民,一般文化层次较低,旅游类专业课程教材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大而且不实用。可根据此类培训的特点,深入地进行调研,设计和编撰一系列乡村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教材,力求文字上浅显易懂,内容上符合当地实际需求。除读本形式外,可编辑为视频教学材料,充分运用互联网,形成网络课程体系,并免费开放。

五、结语

云南乡村旅游开发地区一般多为少数民族地区,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应注重与培训对象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当地的民俗。进行民族歌舞表演的开发设计时,应遵循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持为主的观念,一定切忌为迎合旅游者口味对民族文化进行脱离本源的修改,破坏当地民族文化的原生性。培训不能形成体系后就一成不变,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实施。

总之,在乡村旅游开发地区进行的社区居民旅游服务从业能力培训,一定要遵循一个主题,那就是提高社区参与能力,让当地居民真正地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通过有效地参与,才真正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猜你喜欢
社区培训旅游
社区大作战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旅游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