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王 啸
(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
现阶段,我国疫情整体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疫情防控态势也由应对突发事件的防控措施转变为常态化,但国外情况仍较为堪忧。因此,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是重中之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并不会因有效防控而犹如昙花一现立刻去消失,而呈现出一种常态化防控的态势影响着人民的思想与行动。20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存在着毕业难度加大、就业进度拖后、就业市场紧缩、求职形式变化等诸多困难,如何在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做好202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需要明晰新背景、迎接新挑战、提出新举措。
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与指导服务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与指导服务,为此时代背景的不同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与指导服务也是具有差异的,也就是说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与指导服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当前防疫常态化下的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与指导服务呈现出新的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小微企业面临破产风险,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受到巨大冲击,企业无法复工复产等,使得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需求锐减;与此同时,高职高专毕业生本身又面临出国留学受到影响、考研报名人数增多的现实困境,使得高职高专毕业生整体的就业形式异常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国家有关部门推出一系列超常规举措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启动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人社部发起“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中央组织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引导和鼓励高职高专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鼓励高职高专毕业生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各省市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就从支持灵活就业、鼓励企业吸纳、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实施阶段举措、开展精准帮扶、优化就业服务等方面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助力,拓宽就业渠道,减轻疫情带来的影响。
以往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通过参与各种现场招聘会,与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直面交谈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用人单位或者毕业生必须同时到达固定的招聘场所才能够开展,也就是说要么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移动、要么是用人单位移动、要么是双方都共同移动,这样才能够确保这种招聘的顺利进行。很显然这种招聘是以人员大量流动为前提才能开展的,这就是传统典型的线下就业。然而由于新冠病毒的到来,加之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且具有隐形的鲜明特征,为了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基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出发点,人员的流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以往的线下求职就业显然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这也必然对当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求职就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在当前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许多用人单位积极转变思维将求职培训、招聘宣讲、笔试面试、入职等就业相关流程全部由线下搬到线上,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等高职高专大学生使用频率高、兴趣高的媒介载体发布综合招聘信息、开展求职技能培训、进行就业心理疏导等,主动融入学生引导学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及以后,运用互联网思维与形式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优势更是趋势。因此,在当前防疫常态化下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也就呈现出线下转线上方式变化的新特点。
疫情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灾害,其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而高职高专就是直接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教育,新冠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会涉及到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加之大学生就业包括高职高专就业向来是社会老大难问题即难就业一直作为民生之本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摆在非常重要突出的位置,在疫情来后更是面临着雪上加霜的严峻形势。为此说新冠疫情是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一次大考,也是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一次新的审视。社会、企业、高校采取了政策支持、拓宽招聘渠道、求职技巧培训等诸多策略促进就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关注到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疫情防控特殊期遭遇人生求职关键期产生的心理波动,对未知的应对能力等给予全程全方位全员的帮扶,帮助高职高专毕业生求职就业也体现出“以人为本、以高职高专毕业生为中心”的核心要义。也就是防疫常态化下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而面临这种严峻的形势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重要地位也就更加凸显出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就决定了防疫常态化下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的重点是以高职高专毕业生为中心。
任何就业都是特定时代的就业,只有与特定的时代需要相适应,这样的就业才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且能够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效果。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来说亦是如此,也应该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当前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防疫阶段,也是率先控制疫情蔓延、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同志多次通过座谈、回信等方式勉励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去,并寄语广大毕业生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走向基层,为偏远落后地区注入发展活力[1],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要求,反映了当前防疫常态化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需要。作为当前特定时代的大学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其提出要求也就是时代提出新的呼唤,在相关部门及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及防控疫情的教育之下,这些最新的理想信念在高职高专毕业生心中生根发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命运休戚与共,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地众志成城形成了强大的爱国热情与国家凝聚力,在润物无声中浸润影响着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就是说在当前防疫常态化下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导向也根据时代背景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服务国家战略的就业观的新特点。
疫情一日不解除,疫情防控就一日不能放松。在防疫常态化新背景之下,就业环境、方式、重点等方面均有所新的变化,这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在完善应急制度建设、线上就业指导亟待提升、加强就业专业化培训、搭建系统化网络就业平台等工作提出新挑战。
由于以往几乎就没有出现过像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样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其广泛的病毒,为此也就缺乏相关方面的应急调控制度,而由于历史上缺乏或者说就没有相关的制度,由于任何事物发展都要受到历史的影响,也就是说历史方面的情况必然会对现实产生影响,对于应对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几乎零基础应急调控来说,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不期而遇导致202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陷入被动,计划中的求职、签约、就业等由于环境限制和信息缺失变得不知所措和焦虑,对未来可能要发生的事情考虑不足缺乏应对举措。就业指导与服务缺乏系统成熟的制度调控,疫情暴露出就业存在主体职责不清、主体之间沟通协调不畅、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各部门都非常重视就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譬如教育部等五部门发起的国聘行动与地方政府、高校之间的对接,如何以国聘为契机,落实地方政府就业帮扶政策、高校指导服务举措、媒体引导宣传等具体职责尚不清晰,缺乏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倾向。也就是说是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调控制度是极其滞后的。当然这种滞后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历史方面相关制度比较欠缺之外,还与现实中面临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具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自疫情爆发之后,乃至进入到防疫常态化时期错综复杂的形势,这些加大了疫情防控制度制定的难度,是应急调控制度滞后的重要现实原因。除此之外应急调控制度滞后也与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及行动等方面具有密切的关系。总而言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应急调控制度滞后的。
互联网时代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丰富和及时,但也存在未知和不确定性。疫情之前,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主要通过线下课程讲解、组织企业实习、企业招聘宣讲等方式展开,疫情防控期间,在授课、工作等都由线下转为线上后,就业相关工作也随之将线上作为主阵地,线上招聘、求职培训、心理帮扶等成为线上就业指导与服务方式的主要手段,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师生对新方式的使用和参与还不够灵活、线上线下缺乏深度融合等都影响着线上就业指导与服务发挥实效。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新技术与就业指导服务的深度结合,突出新媒体优势,提升实效,成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新挑战。当然线上就业指导亟待提升也可以从历史、现实等方面来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往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主要是针对线下就业方面进行相应的指导,而与这种现实中指导方式相对应的是背后指导的思想观念,也就是从历史上来讲以往根深蒂固的线下就业指导观念,这才是最为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其实正是由于历史上是深受传统的线下就业思想观念的影响与制约下,新的就业指导方式及思想观念难以立足,而这也就造成了线上就业指导亟待提升。从现实方面来讲,由于线上就业指导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指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是突然不得不进行的一种指导方式,这种与历史缺乏衔接而且完全相反的指导方式,无论是从思想理念层面还是实践行动层面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而线上就业指导亟待提升属于实践行动方面。因此从这方面来讲,线上就业指导亟待提升自然也就是防疫常态化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已普遍被高校纳入教学计划,但其重要性仍未得到师生的广泛认知,课程还局限于简历制作或签署就业协议流程等具体事宜,学生也一直将其视为可以“水着过”的课程[2],到了求职期依然存在各类求职问题。指导与服务的专业性主要还受限于师资队伍的专业程度,就业工作和课程一般由辅导员或年轻专业课教师兼任,而就业只是其多项工作中的一项,了解但并不精深,缺乏理论与实战的深度,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缺乏专业指导的前瞻与敏感度,不能及时关注到服务群体的切实需求,措施滞后,造成指导与服务流于表面、缺乏动力。之所以面临缺乏专业性指导与服务的现实挑战,其背后的制约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依据制约因素环境划分的差异,可以将这些因素划分为客观因素或者主观制约因素。从客观因素方面来讲,是由于就业形势本来就面临着复杂的环境,而且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毕业生就业环境更加复杂,这种错综复杂的防疫常态化下的环境造成指导更加困难,为此出现针对这种复杂形势的缺乏专业性指导与服务从某种情况来说也就应该在情理之中。从主观因素方面来讲,是由于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方面来讲,这方面科班出身的师资极其匮乏,许多这方面的师资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也就是从专业知识功底方面是欠缺的,加之也缺乏对这方面师资的专职培训,而且这方面师资许多是需要兼职别事物的教师,这些综合主观因素也导致目前防疫常态化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面临着缺乏专业性指导与服务的现实挑战。
虽然当前高职高专大学生已经普遍会使用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查询各类就业信息,但影响就业信息查询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信息技术知识的缺乏,而是信息过剩和缺乏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大学生的信息平台[3]。构建高职高专大学生群体的线上就业指导系统符合高职高专大学生的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背后的原因也可以从历史与现实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从现实方面进行分析,当前国家、社会、地方政府、各大高校依托线上平台开展了丰富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活动,但缺乏平台和信息的深度融合,就业观的树立、就业技巧培训、求职信息的发布到就业签约的实现在线上线下都已存在,但信息分散不系统,针对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不强,需要对就业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梳理,搭建系统化的网络就业平台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求职就业。当然这也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相关部门缺乏对这方面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大学生就业缺乏与网络就业紧密结合形成的,当然这也与现实当中相关媒体宣传力度不够是紧密相关的。从历史方面来讲,由于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需要一个漫长的融合过程,而且在融合的过程中还会受到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与制约,加之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具有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的新特征,这些历史性因素都不利于系统化网络就业平台的建设,也就是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系统化网络就业平台成熟的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历史基础薄弱与现实影响因素复杂多种多样,这样共同导致了系统化网络就业平台尚未成熟。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就业指导与服务应立足新背景,直面新挑战。从坚持需求导向、适时更新制度,树立变革思维、强化师资队伍,提升专业水平、搭建网络平台,健全服务体系等行之有效的举措着手,抢抓新机遇,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进而全面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实效。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一个重要启示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国家始终能够因地制宜坚持需求导向、适时更新制度,用实际行动凝聚起了人民对祖国的认同与热爱,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疫情大考面前深入人心。对于当前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来说,坚持需求导向、适时更新制度。具体来说应该建立需求导向、适时更新制度,从思想理念引领方面的制度来说,就是应该将党和国家最新的治国理政理念与高职高专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因人、因时、因地的有机结合,就当前来说应该完善就业应该结合时代契机强化其价值引领,引导高职高专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安全意识和底线思维[4]。除了坚持需求导向、适时更新思想理念方面制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坚持需求导向、适时更新高职高专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的实践制度,也就是立足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的实践来不断的完善更新制度,而这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实践制度更新的机制,通过专门的机制进行制度的完善更细。例如以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困难和诉求为中心,关注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年龄特征和困难诉求,建立资源协同运行机制,从思想、心理、技能、困难、信息等多方面予以精准指导与服务,结合抗疫实践引领高职高专毕业生将个人价值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形成良性循环”[5],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服务于祖国发展。
防疫常态化下无论是互联网行业的扩大发展,还是传统行业的调整转型,都不得不具有显著的信息化、数字化的特点,“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日益显现[6]。对于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来说亦是如此,在防疫常态化下,以往的传统线下求职的大多都逐步地转向线上求职,保证了高职高专毕业生居家求职和各项服务的及时、全面和精准地开展,是对线上开展就业服务的积极尝试和对未来深度融合“互联网+就业”的启发与思考。而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必须认识到以往线上指导亟待提升的挑战,“补足短板”[7],也就是说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树立变革思维,而这里的变革不仅仅是对以往线下高职高专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的一种变革,而且更为深刻的是一种旧的思维方式向新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其实也就是人工智能时代变革下的一种思维导向-互联网时代下的变革思维。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必须增强高职高专毕业生职场胜任力和提升科学研判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灵活就业方式,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变局中开新局。当然各地各校的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不局限于这些方面的变革,而是必须根据各地以往线下与线上的差距,综合考虑各方面相关群体利益,确定合适的变革。需要指出的就是任何事物的变革发展都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完成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当前防疫常态化下高职高专毕业生运用互联网优势、树立变革思维来说亦是如此,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磨合调整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之一,同时也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说亦是如此,其质量高低也是取决于教师。因此针对当前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缺乏专业性指导与服务的现实挑战,为此应该采取强化师资队伍、提升专业水平的策略。首先应该树立相关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8],而这里的理念必然是与现实发展需要相一致的理念,为此应该根据当前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现实需要,相应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化工作与服务水平的理念。其次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考评机制。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必须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水准的教学质量、高质量的课程水平。并积极邀请优秀团队来校或外出学习交流分享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注重师资培训提升其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共同打造专业化的师资团队;再次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类别等的学生开展有侧重的就业指导,注重实践导向,实施细化、精准和专业的就业服务,结合学生的特征、不足与问题分类施策,全面优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最后还应该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相关培训,也就是要结合具体各地各校的现实情况,对从事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的教师进行合适的培训,这里的合适不仅仅表现在与教师从事教学的实际需求相适合,而且还应该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相适应,也就是说这里的适合不仅要脚踏实地立足当下,而且还应该仰望星空服务于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专业发展需要。这样理想与现实需要相合适的培训,才能够真正起到提高教师指导与服务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9]。加之,目前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工作还面临着系统化网络就业平台尚未成熟的现实挑战,因此应采取搭建网络平台,健全服务体系的策略。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10],规章制度是从事任何活动不可缺少的保障。然而规章制度只有与特定的需要相适应,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应该从历史方面与现实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要在结合国家、社会、企业、高校应在经验基础上找出不足和短板,这样才能够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其次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当前防疫常态化下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的搭建网络平台,健全服务体系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等作为坚实的保障,为此应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当然这里的力度情况是依据各地具体需要而定的,只有支持保障到位,才能有助于搭建网络平台,健全服务体系。最后应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协同打造系统数字化网络平台服务于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求职辅导、个体咨询、招聘信息发布、企业宣讲、求职面试、咨询答疑、流程办理、跟踪服务、信息统计等,人机协作、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助力于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人性化、高效便捷和精准性,健全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