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战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人数逐年攀升,其中2020届人数比2019届总体增加40万人,高达900万人。大量留学生回国,大批准留学生取消出国计划。2020年,全国普通本科和专科学校招生总人数达914.90万,同前一年相比增长近15.67%,在校人数达3031.53万,同比增长7.08%;再者据《2020年初中国社会企业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国内超过半数的企业已面临经营困境,甚至有12.5%已经濒临倒闭;根据权威就业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大大影响了就业环境,企业面向2020届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同比下降44%,小微企业的毕业生需求下降52%。随着国内经济整体下行,毕业生人数激增,毕业生整体就业期待下调,就业竞争力薄弱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由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另辟蹊径寻求学生就业之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创新创业教育”最早由教育部于2002年提出,此后的十几年中我国不断探索,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出台了诸多指导性政策文件。2015年5月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一整套任务措施。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杭州出席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时亦再次强调高校要提升创新创业水平,以更好发挥稳就业、促创新、增强新动能作用。
在此番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势影响下,全国各高校再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新高潮。随着我国教育的多年探索,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初步体系,[1]普通类高等院校均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等,甚至部分本科院校将大学生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技能大赛”等的成绩作为升学素质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得到高度重视,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学生水平、政策倾斜等原因,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依旧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诸多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高职院校学生劣势明显。高职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虽展现优势,但存在教师主导等诸多原因,与学生本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关系甚微。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常为了比赛获奖,也止于比赛获奖,停留设想阶段,很少付诸实践,学生“功利化”目的明显,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实际并未提高。[2]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停留在动手能力培养上,忽视意识、精神培养。
实际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更新迭代已是朝夕之事,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中国想要立足于世界之林,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和国际竞争力,需要数以万计的创新型人才的推动和助力。近期,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更是提出了服务地区经济的战略目标。因此,从应用技术的角度训练、培养在校生的相关能力显得更加紧迫。
学生自身因素包括学生个人的独立性、意志力、自信心、知识储备和执行力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前提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信心,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亦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同时在日常教学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执行能力也显得格外重要。[3]学生的内驱力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创业意愿,自身因素决定创业基础,创业意愿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要动力。由此看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选择的中介,在一定层面上决定了其创业选择,而学生的自身因素又基本上决定了创业意愿。
学校环境因素包括学生就读学校的硬件条件和软实力。硬件条件包括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等。软实力则包括学校创新创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等。尤其是以专业为基础的创新创业,与学校的专业实力、专业排名、师资力量、基础教研设施均息息相关。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职教赛道创意组”的参赛作品《猎狐科技—国内无线电测向运动的领跑者》、《恒硅科技—全国领先的多晶硅边皮头尾料自动打磨专家》;“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的参赛作品《“品虾论稻”奔小康》等项目,荣获江苏省比赛一等奖,均是基于该校学科能力较强、师资队伍整齐、学生基础较好的专业。同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改,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一些创业比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4]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当代社会政治因素和学生个人家庭因素等。据调查,72%创业成功的项目均有相应政策扶持与家庭财力支持。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父母的指导和认可态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十分重要。李克强总理2014年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发展新战略,而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高校大学生之间讨论的热点话题,由此衍生而来的各项创业政策支持、培训支持更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也从侧面上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在面对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时,虽然对学生的就业率极为关注,但对高就业率数字背后的具体来源方式却从未进行深究,仅停留在表面功夫。创新创业作为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一项重要途径,通常处于被学校、家长、学生忽视、忽略的尴尬境地。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大多源于高职院校相关教师与家长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大大不足,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也极为落后。他们仍旧认为学生仅需要在政府机关、大型企业、找到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即可体现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果,实现学生个人自身职业价值。这些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自身作用的发挥,造成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停滞不前,始终无法突破,迈入新征程。因此,高职院校相关教育工作者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引路人,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首当其冲便是革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和家长创新观念的宣传和培养,提高相关具体认知水平。
诸多高职院校教育本身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复杂性、重要性和实践性的认识不够,缺乏教育培养思路,对在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仅流于形式,甚至纸上谈兵、应付了事。绝大多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局限于机械性地教导学生学习固定程序知识,在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精神督促和能力训练等方面大大欠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在其自主设计的前提下辅导学生经营商业活动,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和动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实践为落脚点的教育。当前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其自身的创业意识不够深刻、创业精神严重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甚至以辅导员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力军,这便导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度大大降低,教育质量也较为低下。另一方面,诸多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方面并未设立明确具体的政策文件,对口部门亦不清晰,教务处、招就处、科技处、学生处、校团委等均有涉猎,由此引发了分工不明、相互推诿、管理混乱等状况。
诸多高职院校为积极响应国家相关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创建“面子工程”“大学生创业园”,空有一座大楼但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创业激情被繁重的申请流程磨灭。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和资金扶持不明确,甚至条件加码,学校投入资金比例小,部分学校甚至靠自谋自筹。多方面因素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无法完全融入教书育人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是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列为全院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将“模拟公司创业实训”“领航者创业实训系统”等列为不同专业嵌入式必修课程,将“职业素养”“公共关系学”等列为选修课程。[5]二是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三是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践相结合,在开展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训模拟公司项目实训,进行实践锻炼。四是普及教育与专门培训相结合,除开展多种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外,还与无锡市高技能培训中心合作,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参加创业综合培训,接受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采购管理等各商业环节的理论学习,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和提高实操能力。
通过培训、聘请企业专技人员等多种形式,培养并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学校成立由专任教师、杰出创业校友、政府相关机构专业人士、投资人等组织的创业导师团队,专门负责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相关活动,从而保障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实施。再者,发挥创新创业学院实际作用,定期开展创业课程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听课交流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和碰撞,相互促进,在实践与交流中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加强创业教育研究,以实用性、开放性、前瞻性为教学原则,积极引导相关教师在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的研究。已先后编写并出版了《大学生活导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程》、《高职高专就业与创业指导》等一批具有高针对性、高实用性的综合性教材。
全院建立了分工明确、协作运行的工作网络,为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了充分而高效的运行保障。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全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落实学校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决策,教务处牵头组织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实施创业课程教学、教材建设及创业课题研究;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处、团委指导创新创业协会活动。各二级学院具体实施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意见,指导带领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一是设立校内专项基金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扶持。近三年,学校已累计下拨近千万元创业扶持和教育培训基金,用于支持在院学生的创业项目,并探索出组建学生社团——创办创业团队——孵化创业公司的创业团队孵化之路。[6]近三年来,在校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133个,毕业生创业率达3%以上,涌现出创业典型30余个。二是资助学生开展“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积极引导学生由创新向创业发展。近几年学院学生成功申报110多个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及150余个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7]
近年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集培训、实践、孵化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新的“苏信大学生创业园”,结合“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协同打造学生素质拓展的“苏信梦想舍区”,加强对入驻苏信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团队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对全校学生注册公司运营情况进行梳理,主动与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人社部门及便民服务中心对接,开展创业政策和公司注册专题讲座等相关活动,做好学生创业团队注册公司相关指导与服务工作。[8]作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在先期建设的苏信大学生创业园中,创新创业学院组织学生创业团队积极报名入园。坚持以赛促学,营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竞赛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各类创业赛事的组织工作,培训选拔学生参赛,取得优异成绩。[9]
我国已大刀阔斧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亦将持续且深入依照整体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推动我国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越走越远。高职院校毕业生始终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高职院校也承担着推进国家创新创业建设的重要责任。[10]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以实践教育为起点,多角度理解创新创业对学生、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打造迭代式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健全创新创业发展制度,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为国家创新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