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南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2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据此,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细则》《“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方案》,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提升育人成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流竞技体育人才和高质量的社会体育人才助力。
课程思政是指以“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根本要求,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真正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教学形式,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强化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的一种教学体系。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更不是思政课程;是教学体系,强化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突破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科建设的局限,把价值引领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其教育活动中,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课程思政具有普遍性,是指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将育人置于首位,将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这是共同的要求。
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这其中,学校、处室、二级系部、任课教师负有各自不同的主体责任。
高校党委负有把握大方向、建立机制的主体责任。应把握大局和方向,建立机制,调配改革所需资源、协调校内各级组织行动,积极推动课程思政纵深发展。
高校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学生管理业务主管处室,负有统筹协调、监督实施的主体责任,应适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方向原则,强化课程育人导向。
二级系部负有组织实施的主体责任。系部(学院)结合课程思政改革原则,应及时提出有效的方案并组织实施:下达教学任务的同时,同步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任务;要求教研室就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践途径开展集体研讨;加强日常教学检查,将教师是否履行课程思政职责情况作为检查重点;汇总各类课程的思政实践,整理推广优秀的实践经验。
任课教师负有具体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学校整体的课程思政是否能顺利推进,各门课程是否能“守好一道渠、种好责任田”,是否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教师是关键因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能否有机统一,任课教师任重道远。
课程思政的根本要求是“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教师要落实以育人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责任,就必须探索行之有效、师生乐见的实践途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条途径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师生课堂礼仪体现师生的礼仪修养和道德品质,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质量。教师的仪表、举止、表情、言谈等对学生应起到示范性作用。教师既要注意自身的课堂行为礼仪,提高自身礼仪素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增强个人魅力,也要重视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礼貌习惯。
从问候开始教学,礼仪贯穿始终,课堂(场馆)文明是课程思政的具体举措之一,规定动作让师生明白文明仪式的力量在于“塑造”,而不是“灌输”,能有效地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过日常固定的小礼仪,学生渐渐形成对教学的理解和尊重。这就是一种慢养育的力量。
课程思政需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育人需要有抓手,需要有素材。无论是通识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每一门课程都蕴涵思政资源,挖掘课程的思政资源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条件。
1.丰富德育元素,让学科内容更具深度
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汇于各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当中,将育人目标贯穿于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恰到好处地将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学科教育的内容,而且也让学科内容变得更加有深度。
发挥通识课程天然的思政功能。挖掘《中国文化概论》《历史》《影视鉴赏》和《美术鉴赏》等通识课程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可以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应用写作》等课程,可挖掘敬业精神、规则意识、创新创业精神等思政资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可挖掘挫折教育、团队精神等思政资源。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结合篮球、羽毛球、游泳、跆拳道、柔道等专业技能课程相关项目历史、规则、礼仪等内容,强调公平竞争意识,学习现代科学训练方法,提升竞技比赛水平,提高为国为省争光意识,增强社会服务意识。教学《体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与规范。应充分挖掘《运动训练学》《竞技参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务监督》等课程体育元素,注重科学精神培养,强调“规则教育”,杜绝兴奋剂,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经纪》中,可强调经纪乃至日常行为的道德规范和自我约束的意义。
2.自编校本教材,让学科内容更具特色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集中展示。学校在选用时应严把思想政治关。在自编教材的立项和验收过程中,将自编教材的思政功能、育人功能作为首要的评审条件。重视发挥自编教材立足学院、贴近学生的育人功能。教师们在自编教材中融入竞技体育特色,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和训练比赛特色的校本教材。
课程思政需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课程思政的本旨并非要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按思政课程去搞模式化灌输教学。要想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师要在改进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在实践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授课方式。沉浸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灌输模式和说教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钻研问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教师结合新媒体新技术,尝试翻转课堂、体验教学、案例教学、课题式教学、特色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接受思政教育时的主观情感体验,在强化价值导向的同时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乐于接受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不断显现。
案例一:体验式教学
《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课上,教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来实践课程思政。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第一,创设真实情境,构筑学生的真实学习体验。真实情境主要是指现实的自然和社会情境,如自然地理环境、职业工作场景、人际交往情境和家庭生活情境等。
第二,情境模拟,丰富学生的类似体验。体验式学习情境不一定需要完全真实,其真实性程度可以变化。通过独立游戏环节,选取户外运动中的“野外求生”主题和拓展训练中的“沙漠夺宝”,以虚拟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和体验户外运动中的绳结知识以及拓展环节中的团队协作。
第三,观察学习,增加学生的替代性体验。通过观看往届毕业生的实践课堂视频,以非直接体验人的第三者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的讨论中来,一方面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获得另一种体验,可以针对培训师和培训对象两方面的表现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和分析。
体验式教学能够更好地实践课程思政,首先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目标原则。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具体活动实施中考虑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然后根据这样一个最基本的思考再去选择适当的活动、适当的经验、适当的运动项目来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让学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体验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更多运动技能,更要让学生身心更健康,同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其次体现了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方式原则。体验式学习往往从实践开始,经过体验、感悟、反思等环节,最后达到获得经验或再创造的目的。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都有亲历和反思等心理活动。最后体现了主体平等独立的平等交往原则。在体验式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将建立起基于个体独立自主的平等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由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决定的。
案例二:课题式教学法
不同于传统注入式教学,课题式教学法是将学习、设计、研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这一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双飞跃。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授课时,任课教师挖掘教材中的精髓内涵,提炼学科课题,实施课题式教学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如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师生一起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力量”。在学期初布置下各个章节的思考题,如“传统宗教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儒道佛三教合流的文化特征”“G20杭州峰会会场中的传统元素”“故宫建筑艺术的体现”“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等,学生形成最终成果向全班报告。通过课题式教学法,既夯实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使之了解和认同本民族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增强其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力和自信心;也提升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弘扬爱国、进取、自强不息等诸多优秀传统,引导学生养成完善的人格。
课程思政需要解决“怎么评价”的问题。课程思政实践,必然涉及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的改革问题。课程思政的“泛”课程性,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原则性与普遍性。原则性指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普遍性是指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要将育人置于首位,将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1.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上,思政的底线不容置疑。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检查中应把师德师风作为重要的检查内容,遵循“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院、系领导以及督导专家随堂听课,充分了解教师教学训练情况,对课堂教学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进行评估把关,确保教育教学的正确政治导向。
2.改进学生学业评价方法,将课程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为主转化,灵活运用闭卷、开卷、撰写小论文、口试、小组项目设计、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动手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加入平时学习态度的评判分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核。在试卷考核中,以案例分析题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专业问题、社会问题的道德判断。
课程思政需要解决“课后怎么办”的问题。第一课堂是依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之外,在院系的管理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校园内的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如校园文化、心理辅导、社团活动等。第三课堂指校外的专业实践、社会服务等。高校教育的核心是育人,第一课堂的教学显然仅是教育的一部分,课程思政如果继续延展,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形成传统课堂外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实现一二三课堂联动,一二三课堂全覆盖,课程思政的作用方能充分发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二课堂主要通过社团形式开展,安排任课教师担任学生各类社团的指导教师,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理论水平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让第一课堂的课程思政理念和做法延伸到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督导专家推门听课,将课程思政的落实情况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参考点。督导专家认为学校各类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做到“化盐于水”“润物无声”,既符合学校总体要求,又能结合各自学科课程的特点,寓思政教育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中。
教师从原来的“有点迷茫,不知何处入手”到现在的“驾轻就熟,事例信手拈来”,进一步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性。
2019年11月针对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工路校区所有学生的无记名微信小程序调查,发现所有年级学生对学校课程思政满意度均在95%以上,大一新生甚至达到99.36%。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育人育才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是通过课堂主渠道,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理念和教学体系。学校应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为目标导向,力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各级部门和专任教师有各自的主体责任。要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价”“课后怎么办”等问题,教师应在规范课堂礼仪、挖掘教材德育元素、自编特色校本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开展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课程思政,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反思、总结,会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具温度、深度、广度,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