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鸣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调研是做决策、办好事的重要基础,要大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一党的基本工作方法。本文从党的调研工作追溯、基层高校党建调研的特点和方式等方面入手,从管理学角度分析高校基层党建调研制度化的要素,为推进调研工作的制度化体系化建构进行探析。
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用 “十月怀胎”和 “一朝分娩”生动阐释了调查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形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十大关系》等重要调研成果;邓小平同志走访六国后南巡调研,发表南方谈话,作出了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决策;江泽民同志把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视为“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胡锦涛同志强调 “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重要问题,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工作主动权”[3];习近平同志关于调查研究发表专题讲话,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他用“五个过程”深刻概括了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4]
调研工作是党实事求是思想作风的具体体现,是深入群众走好群众路线的直接表现。其主要特点有四个。
一是决策性。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党的调研工作就是为我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针对性。党的调研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
三是前瞻性。党的调研工作站在战略层面,在解决当下实际问题的同时,又从理论层面与党的理论体系一以贯之,通过调研丰富了理论的具体实践,帮助我们把握问题趋势走向。
四是效益性。党的调研工作最终都是为了切实解决具体问题,调研时效度、调研成果的可操作度等效益性都十分明显。
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日常工作的开展,我们都需要进行调查研究,要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自然也离不开党的这一基本工作方法,而基层党建调研因其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又体现一些具体特点。
与一般调研相比,高校基层党建调研因为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在围绕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开展工作的要求下,督促指导的特性更为突出。
高校基层党建的具体承载主体为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开展基层党建调研的主体通常为学校党委乃至上级党组织的直接调研以及延伸调研,这使高校基层党建调研具有天然的、自上而下的指导属性。在调研开展的具体过程中,学校党委等调研主体可以对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明确目标、加深理解,对基层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解答,并结合学校实际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指导帮助基层党建工作不断优化调整,促进党建工作质量提升。
高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主体,只有提升高校党的建设质量,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重形式不重内容、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学术业务不重党建工作的情况。高校基层党建的目标任务其实非常明确,这也决定了基层党建调研的内涵与外延也十分清晰,自然使党建调研在围绕重点任务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具有了督促性,使被调研的学院、部门进一步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性,使每次基层党建调研同时也成为一次工作体检乃至考核,压实了基层党建责任,将压力向基层有效传递,校正基层党建中的温差、落差、偏差问题。
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组通字〔2018〕10号)确定了高校党建五个方面二十项重点任务,这使高校基层党建调研的政策性得到凸显,实现了基层党建调研内容的标准清晰化、结构明确化,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可紧密围绕各项任务有针对性地推进,很适合进行结构化调研。
高校基层党建调研的指导性、督促性和结构性,决定了其与市场性调研、决策性调研相比,在调研方式以及调研类型、频率、主题、程序等基本要素方面都更有明确的倾向性。
高校基层党建调研更侧重于在相对明确的调研边界、调研内容中进行调督结合式的调研,具体调研形式相对更为集中,并结合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目标,从调研侧重点、直接间接、定性定量、线上线下、时空虚实等不同维度进行具体选择搭配。
1.个别谈话调研
谈话调研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调研者选取相关个体围绕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式交谈,可以从定性角度,较为丰富详实的了解党建工作第一手情况,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党建工作者的理论业务水平、相关政策落实的意见反馈等。谈话调研较为灵活,可以根据被谈话者提供信息的具体情况调整谈话内容,充分掌握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效果。为了提高调研效率,体现督导作用,可以提前提供谈话提纲,便于调研对象做好准备。
2.会议调研
会议调研是基层党建调研的重要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集体谈话调研,通过会议座谈的方式,收集了解基层党建工作相关情况,同时也达到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的作用。通常会议调研由党建工作专题报告、座谈交流、调研工作组总结讲话等环节组成。较之谈话调研,会议调研的互动性更强,除了调研者与被调研对象之间的互动外,被调研对象之间也会有意见交流,如果组织协调得力,会产生较好的同频共振效应,甚至产生头脑风暴,促进党建工作开展。
3.资料调研
查阅资料可以有针对性对党建工作进行专项式调研,而且资料是相对静态的信息来源,调研者可以更为从容细致地通过资料掌控调研进度。资料一般分为专题报告和支撑材料两大类,专题报告由调研者提出调研专题,由基层党组织提交报告;支撑材料主要是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形成的痕迹材料,如工作台账、简报、会议记录、学习心得以及其他媒体资料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资料调研是党建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过于强调资料的重要性,以防凡事要求“工作留痕”,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加重基层负担。同时,随着智慧党建的不断深入推进,很多过程性资料都能在党建数字平台上进行跟踪式记录,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形成更为丰富详实的量化结论,为党建调研的调查督导提供更为科学、客观的材料,在资料调研中,建议尽量侧重于电子台账的查阅调研。
4.实地调研
所谓眼见为实,实地调研相对于案头调研,信息来源更为直观,也更便于掌握一线的实际情况。而且有些党建调研任务,是必须通过实地调研完成的,比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验收的党员活动室达标建设,组织生活会开展情况,“三会一课”开展情况,支部书记述职评议等,都需要共时共地开展实地调研,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实地调研可以分为介入式和非介入式两种,介入式是调研者作为参与者直接介入到基层党建工作活动中,其调研行为本身也成为活动的一部分,提高调研的指导性教育性;非介入式是调研者作为观察者置身于党建工作活动之外,只观摩不参与,可用于党建专项任务安排部署后,对基层进行抽查等。
5.问卷调研
问卷调研在调研规模较大时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对高校党建调研来说,问卷调研相较于其他调研方式的应用频率不高,主要在对党建工作进行反馈性意见收集时使用,如党员师生对党建工作的满意度调研等,调研者根据专题设计问卷,并在可控范围内将问卷进行发放、回收、统计和分析。同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电子问卷调研也愈发普及,一方面电子问卷调研更为方便快捷,信息输入、分析统计和数据报告均可迅速生成,而且较之传统问卷调研更为绿色环保,节约成本。不过另一方面,电子问卷调研范围的可控性难度更大,尤其是在第三方应用平台上,相关数据的隐私性难以保证,需要慎重使用。
调研的方式种类丰富,且分类方法很多,比如上文中提到的谈话调研,可以从不同维度分为结构性谈话、非结构性谈话,个别谈话、集体谈话,召集谈话、走访谈话,直接谈话(面对面)、间接谈话(视频、电话等)等多种分类方式,本文从高校基层党建调研工作的角度出发,直接列出了具体调研方式,对其具体分类的研究不再赘述。
通常分为专项常规调研和随机督查调研两类。专项常规调研一般应在一定周期内实现二级党组织的全覆盖,且程序、时间相对固定,需要被调研对象主动配合;随机督查调研则主要围绕临时性的工作和不同渠道发现的问题开展,有时为保证调研质量,体现调督结合性,可以不打招呼、不陪同,一步到位直达一线,时间、环节比较随机。对于高校基层党建调研来说,以采取专项常规调研居多,以下几个要素的讨论也主要针对专项常规调研。
调研要尊重部门、学院的工作规律,频率不宜过于频繁。一般可以年为单位,制定好全年的调研工作计划,既要突出党建工作中心重点,又要做好整合,兼顾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合理安排调研时间。
高校党建调研对应高校党建各项重点任务开展,具体的调研主题可以在制度中直接明确,并应在年初根据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党委的工作安排,制定全年的调研主题计划,将基层党建调研与党建任务目标、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党建工作风向标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抓好党建工作。
高校基层党委进行的调研,一般由学校组织部门牵头开展,调研程序按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明确。调研前期,主要是做好具体调研策划方案,明确具体的时间、人员、工作安排要求等,形成通知文件,提前至少一周时间通知被调研基层党组织以及相关人员,并组织人员开展培训,明确具体要求;调研中期,根据调研安排,采取会议调研、资料调研、谈话调研等方式具体推进调研工作;调研后期,形成调研报告等结论性材料,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反馈,实现成果转化。
高校应以党委工作部门为主体,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党校等部门学院,在专职组织员等党务干部队伍基础上,适当抽调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组建整体固定,相对灵活的党建调研工作队伍。这样就能以熟悉党建工作业务的专职组织员等为主干保证调研工作的督查指导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党校等理论研究者为支撑发挥调研工作的创新理论作用,以抽调各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为交叉检查补充发挥调研工作的交流培训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查研究也是一个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高校应常规性地组织调研工作培训,结合调研工作具体安排,从业务知识、调研纪律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培训,学用结合,充分发挥调研工作各方面效用。作为调研者,在具体开展工作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党建工作业务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好党建工作调研,调研者自身首先应熟悉具体的工作业务内容,而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内容既实又细,党员发展、“三会一课”、党费收缴、支部规范化建设、“双带头人”培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等等,任一方面的内涵都极为丰富,既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专项调研,也可以整合起来成为系统性党建调研,但无论是哪一类调研,都对调研者的党务工作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调研者自身若不够熟悉相关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就难以达到调研预期目标,而党建调研的政策性、指导性也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2.统筹安排各项调研
无论是学院还是职能部门,高校的各级党组织都要解决好如何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更好协调的问题。党建调研作为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统一的有力抓手,更要做好科学统筹,要通过党建调研帮助基层党组织提高思想认识,把基层党建定位到为业务工作提供政治引领、理论支撑、精神动力、作风保证的高度,促进基层党组织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一是要做好调研计划,结合高校实际,以学期或学年为周期,按照整体的党建工作安排,做好具体的调研计划,在频次上充分考虑基层的工作规律,统筹安排好调研时间、次数,落实基层减负要求;二是要上下贯通,左右兼顾开展调研。要结合上级的党建阶段性工作目标,有的放矢开展调研,要结合学校以及各部门、学院的相关业务重点开展调研,既不能目标模糊,为了调研而调研;也不能大水漫灌,以过高的强度频率进行调研,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党建调研明确党建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鲜明导向,达到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的目的。
3.遵守调研工作纪律
党建调研自上而下的指导属性,使调研者在代表上级党组织开展工作时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也对调研者的行为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纪律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第一条就围绕调研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在严格按照公务接待相关要求开展工作的同时,调研者还要注意遵守调研工作伦理,注意保密原则等基本要求。
4.提高调研工作技巧
同样的调研工作,由不同的调研者来开展,效果必然是不一样的,这既有调研者本身身份、威望等自身因素的影响,也有调研者对调研工作技巧把握程度高低的影响。调研方式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调研技巧,特别是调研作为信息在人与人之间集中交换的工作过程,在调研环境、调研心理、调研策略、调研体态、调研话术、调研记录等很多方面,都有丰富、大量的技巧需要把握,这既要求调研者加强调研理论学习,也要求调研者通过调研实践积累经验,不断磨练提升,才可以圆融运用好各类调研技巧,提升调研效果。
5.认真撰写调研报告
调研工作的主要成果是调研报告,它是体现调研目的和价值意义的最终载体。只有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才能将前期调研工作付出的“苦劳”转化为“功劳”,为下一步更好开展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除了撰写调研报告应掌握的结构行文等文书技巧外,撰写党建调研报告要努力保证达到四个标准。一是信息的准确性。调研报告的形成基于调研过程中收集的材料信息,如果收集过程不够严谨,比如关键性信息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多渠道印证,或者调研者记录时过于简略潦草,待写作报告时印象不深出现二次错误等,都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调研结论的可信度更是无从谈起。二是结果的效益性。党建工作调研的目标主要是围绕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进行的,得出的结果也是为了能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工作的问题不足,促进基层党建更好更快发展。若调研结果的效益性没有凸显出来,没有为基层党建做到建言献策,那么基层党建调研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三是结论的普遍性。撰写调研报告,就是一个将调研信息进行分析、提炼、总结的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要求。所以调研者在调研过程中看问题要全面透彻,要把握内在的逻辑规律,力求不同的调研者基于同样的调研材料能得出相似的结论,使调研结论放之四海而皆准,使调研报告真正实现理论化的提升。四是立场的向上偏移性。与一般调研报告要求的立场中立性不同,具有指导性的基层党建调研在形成调研报告时,不仅要保证基本的中立性,还要提升调研者的调研立场,要以高的标准、严的要求、实的水准,对标对表高校基层党建任务目标,真正帮助基层党建工作查摆问题,指出不足,给予指导性意见,将党建调研的调督结合充分体现出来。
高校基层党建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大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持续不懈发力完善和更新。目前高校基层党建还存在党员学习教育效果不理想,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党务工作者业务不精、履行党建责任不到位等问题,而调研工作本身,也存在调研目标不清晰、调研频率不合理、调研内容不深入、调研成果不理想等问题。从管理学质量体系的构建要求看,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制度体系化建设,并为人员提供激励因素。这两方面,都使党建调研工作的制度体系化势在必行。尤其是高校基层党建调研的过程本身会产生管理学中的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指出,被研究者意识到自己处于被关注状态时,会因为这种关注而提高自己的表现,发挥出更高的效率。基层党建调研也是如此,其最终结论成效转化如何且不说,在调研过程中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关注,对具体党建工作环节、内容的了解过程本身,也在激励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党建工作中。尤其是省委、教育工委等上级开展的调研,被延伸调研的二级部门、学院,会激发出更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工作能动性,使调研工作本身成为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激励手段,而制度化建设将进一步强化调研工作霍桑效应的正面激励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要充分了解情况,就必须开展调查研究,采取多维立体的方式,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收集信息。
多层次,即构建上级党组织—学校党委—学校二级党组织的多层次主体的调研体系,丰富调研工作的主体构成,通过多层次体系构建,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层层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准确无误推进党建工作以正确的标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多方位,即调研主题和内容应充分考虑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系统性,从高校党建各相关职能部门入手设计调研工作。如党办、纪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拓宽、深化调研工作内涵,确保调研工作做深做实。
多渠道,即充分运用信息收集的各种方式,畅通调研工作的信息收集渠道。应充分运用谈心谈话、调查问卷、信箱、电话以及微信微博、贴吧群组、QQ社区等互联网平台等线上线下信息收集手段,同时要关注运用高校相关的业务性信息平台,如智慧党建平台、学校OA、易班社区平台、共青团第二课堂等,真正把调研信息的收集形成交叉网络,使调研者充分掌握相关信息。
高校基层党建调研既有“调”的目的,又有“督”的效果。制度化体系化的目标,就是要将调研变成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因此,调研工作要掷地有声,就要形成调研报告,通过论文发表、报告会、学习参考等方式进行成果转化,切实体现调研意义。调研成果还应与其他工作形成制度性联动,如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等进行成果共享,使调研工作服务于党建考核工作,并通过党建考核强化调研成果运用,进一步强化调研工作的意义,引起基层党组织的重视。同时,要对调研成果转化率、调研人员等施行激励性政策,促进基层党建调研工作良性循环,不断发展。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任重道远,调研工作应向多维立体、调督结合的方向努力实现体系化建设,才能满足党建工作的发展要求。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结合工作实践对调研工作进行了分析。相信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一定会跃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