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2021-12-02 16:38董桐林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关小学甘肃武威7330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信息技术数学

董桐林(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关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一、引言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要想推进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教师必须将注意力从简单的传授知识,转移到扩大教学与技术应用范围上.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技术应用形式化、表面化情况,所以,教师需要加大对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深化研究.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由于数学学科自身带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特点,避免学生由于知识内容过于复杂而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复杂语言、公式等进行简化,从而直观动态地向学生进行展现,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数学知识自身具有特殊属性,从总体看来是由概念、公式和定理等抽象内容组成的,再加上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具有局限性,仅仅依靠数学教师的口头知识传授和板书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会导致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诸多知识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加以展现,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高效吸收数学知识[1].

(三)强化师生之间交流互动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促使小学数学课堂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积极发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并且在沟通交流中帮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需求进行及时了解,教师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切实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原则

(一)保证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合理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过程中,需要保证二者之间融合具有合理性特点,不能只为了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而过度利用信息技术,忽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目的,并出现脱离教学内容的情况.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时,教师首先需要确保信息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这样才能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合理安排,适当地预留出部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避免在教学全程都利用信息技术.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信息技术资源进行积极创新和研发.由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资源整合较为缺乏,所以教师需要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这样才能推进数学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证信息技术手段应用适度性原则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特点,对动态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以静转动、以复杂转简单等,将具有抽象性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教师必须把控好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如果出现使用过度情况(如将抽象问题利用声音传递给学生),难以让学生对具体知识进行深化了解,同时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与此同时,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没有控制好动画播放速度、声音选择错误等不良情况,会对学生未来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保证信息技术应用适度,才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

(三)实时关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必须用真情实感来感化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了解,才能以此为依据对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适当整改.信息技术融合不恰当,不仅难以拓展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还极易产生反向作用,如对数学知识提不起兴趣等.因此,教师在融合信息技术基础上,还要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确保教师始终以积极鼓励的态度面对学生,这是现代教育技术无法取代的,这样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化策略

(一)实现教学形式融合,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从目前情况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开展多样化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还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形式进行有机融合,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际价值.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同时,需要给予正确指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促使其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对提升数学学科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相遇问题”相关知识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进行板书绘画,教给学生知识技巧,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图画,让学生从绘图来感受到“相遇”和“相向”等概念问题,但是速度、方向等具有一定抽象性,难以让小学生深入理解具体内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动画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动态运动过程进行有效感知.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一条直线上两个不同端点分别停留着两辆车辆,在保证速度相同的基础上,当两辆车同时启动时都缓慢地向中心点前进,最终碰到一起时停下.视频动画演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相向、相遇的抽象概念,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和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同时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进程.

(二)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创设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教学模式,而在此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与原有教师单方面讲解相比更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刺激,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将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效能,还能创设出具有真实性、优化性的课堂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连接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快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速度,还能提高学生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有利于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促使其在生活中积极找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与自主学习精神,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为学生未来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情境创设.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堂导入工作,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内容,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情境主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并提高课堂参与程度.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根据知识内容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内涵,同时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掌握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适当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深化技术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尤其是在课堂练习环节仍具有单一性,此种教学环境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反复训练的方式来加深和巩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印象,难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深化技术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学习资料,优化学习模式,对教学资源中存在的复杂点和难点进行知识分解,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实现开放式数学训练,在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实效性[3].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图形知识的过程中,当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各个图形概念时,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在投影屏幕上设计并显示相关练习,以此为依据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能够判断其是什么三角形吗?当其中一个角为直角,另外两个角之和为多少?”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深化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开放创新能力向更深层次方向拓展.在人教版六年级《比》的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比例尺”相关知识.在该课时教学期间,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搜索电子地图,借助真实化电子地图带领学生学习“比例尺”的意义,讨论比例尺相关问题,并通过电子地图的缩放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真实含义.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内容时,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化、动态化展示长方体与正方体,借助动态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降低知识理解难度,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空间思维、数学思维,为后续空间几何类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加强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视,旨在通过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综合水平,使学生热爱数学、理解数学.为实现数学思维培养目标,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知识内容、文化故事等,这也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共同分享和探究知识,促使学生养成发散数学知识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四)教材知识拓展延伸,健全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仍对未知事物保留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热情.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知识拓展延伸,跳出教材桎梏,使小学数学知识教学更具灵活性.

(1)数学史延伸.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驱动下,教师可立足于教材知识内容,在多媒体教具帮助下,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数学史,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与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例如,完成人教版《三角形的面积》课程后,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引入《九章算术》,引导学生结合课程知识尝试理解“半广以乘正从”,思考《九章算术》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此外,教师还可采用趣味微课视频的形式,将“鸡兔同笼”“哥德巴赫猜想”等数学小故事呈现给学生,用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数学课堂,并采用此方式将数学课外阅读故事呈现给学生,落实“五项管理”中的“课外阅读管理”,以动态化方式展开课外阅读.

(2)生活知识延伸.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展示给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延伸,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以此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重视.例如,在人教版《直线、射线和角》一课中,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播放日常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角”现象;在《图形的变换》教学中,教师动态化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在“统计”相关内容中,学生需学习折线图、直方图、扇形图等多种统计图,在教学期间,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数据到统计图的转化过程,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统计知识的印象.

(五)搭建数学翻转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教学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模式促进了翻转课堂的产生,作为现代教育课堂模式,现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初步应用,使数学教学活动更为灵活.在新时代“五项管理”指导下,教师可借助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并使用手机设备,使学生通过翻转课堂学习数学知识,强化手机管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观看微课视频等翻转课堂内容,转变作业形式,减小学生压力,引导学生基于翻转课堂进行预习与巩固,加强对小学数学作业的管理.随着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不断深化,在此形势下,教师可搭建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贯彻落实“五项管理”,提高教学实效,在线上线下衔接中构建新型数学教学模式.

搭建数学翻转课堂必须做好线上线下的良好联动,彰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拓展数学教育空间.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为例,教师可将课程各主要知识点录制成简短微课,如概念性质、表面积计算、体积计算、应用要点等,通过知识点单独录制,便于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预习、复习.除此之外,在预习、复习翻转课堂中,学生可自主整理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并反馈给教师.此时教师可通过翻转课堂反馈制订针对性教学计划,以此实现线上线下的衔接,并通过详细点拨进行难点突破,继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趣味性内容的关注与好奇,在构建翻转课堂时,教师可搜集或录制趣味性知识视频,健全翻转课堂.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力度,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有利于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信息技术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