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的逻辑理路与现实选择

2021-12-02 14:29王娜陈秋燕
职教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个体体系发展

□王娜 陈秋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正规学校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体系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审视我国当前继续教育体系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理清我国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的逻辑理路,进而提出我国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的现实选择。

一、我国现有继续教育体系的问题审视

我国现有继续教育体系在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升及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及普通国民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现有继续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具体表现为功能定位的固化、目标群体覆盖面的窄化以及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僵化等方面。

(一)继续教育体系功能定位的固化

不论是对于个体的终身学习,还是对于国家产业及经济的纵深发展,继续教育体系对上衔接者普通教育体系,对下联通着产业与经济体系,可以说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体系既使个体终身学习和发展成为可能,又为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我国继续教育体系始创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初期及20世纪90年代之后均进行了调整,为我国国民知识文化素质的提升及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国民整体知识文化素质的提升,我国继续教育体系的功能定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以“补偿”教育为主,而忽视了个体终身学习的需要和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1952年,国务院提出全国教育工作方针,即采取短期速成和长期培养相结合,大量举办专修科、短期培训班的方针,迅速有效地为国家培养各种建设干部,首次明确提出要在大中城市办夜大学、业余中学、函授学校及其他补习学校。改革开放以后,教育部等发布的《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及《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等核心均在于开展“补偿”教育。进入21世纪后,利用互联网技术等开展远程教育是对继续教育的重大推进,但是更多的是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层面的变化,而并未对继续教育体系进行重大调整或变革。从而,整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继续教育体系的功能定位仍然以“补偿”教育为主,即在正规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辅助性教育,包括以学历“补偿”为主的学历教育和以短期技能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而缺乏对个体职后终身学习及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现实关照,主要体现为继续教育体系功能定位的固化。另一方面,现有的继续教育体系专注于个体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而忽视了价值观及人的综合发展。虽然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对于个体及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对于成人的价值观引导及道德水平提升同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永恒主义教育学家罗伯特·赫钦斯认为,“所有全体成年男女,仅经常地为他们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是不够的,除此以外,还应以学习成长及人格的构建为目的,并以此目的制定制度,以及更以此制度来促使目的的实现,并由此建立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和成功的社会。”[1]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继续教育体系的创建更多的源于“补偿”教育的需要,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并未将价值观及个体综合发展作为其主要考量。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以网络为媒介铺天盖地而来,职后个体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融入继续教育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从而,以继续教育促进个人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社会价值,对于社会风气的塑成和社会价值观的构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全民式的教育,实现全社会的学习与教育[2]。

(二)继续教育体系目标群体覆盖面的窄化

由于继续教育本身的功能定位等原因,使得我国继续教育体系所面向的目标群体窄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总体来看,现有继续教育体系难以满足职后群体多样化的需要。拉斯里特将人的一生分为四个年龄阶段:“第一年龄”是出生至工作的阶段;“第二年龄”是工作到退休的阶段;“第三年龄”是退休至身心机能衰退的阶段;“第四年龄”是身心机能衰退直至生命结束的阶段[3]。根据该划分,第一个阶段的群体主要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而第二个阶段的群体是继续教育应该关注的主要群体。然而,从现有继续教育体系的覆盖面来看,继续教育体并未全面覆盖“第二年龄”和“第三年龄”群体,尤其是不能满足“第二年龄”群体结构和类型多样性的需要。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关注正规学校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更要关注处于“第二年龄”群体的教育。如果说正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年龄”群体是未来的人力资源,那么“第二年龄”群体则是正处于工作岗位的社会中坚力量,对其开展符合个体终身发展需要的教育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成熟的继续教育体系满足其发展需要。另一方面,现有继续教育体系忽视了“第二年龄”精英群体接受继续教育及终身学习的独特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端科技研发及管理人员等精英群体的受教育需求不断增强。虽然我国已经通过MBA 等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工程博士等专业学位博士等学历教育体系的建立来满足精英群体终身学习的要求,但是,适切于创新型高端精英人才的职后教育体系并不完善,横向结构及纵向发展两个维度的覆盖面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型高端精英人才的受教育需要,从而限制了精英群体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甚至使得一些高端人才不得不通过到跨国公司或国外寻求更好发展,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一种精英人才的流失,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高端人力资源的集聚及其作用的发挥。

(三)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僵化

由于我国继续教育以“补偿”教育作为创建的主要着眼点,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是顺应“补偿”教育而建立和发展的,这使得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过于僵化,不能适应当前继续教育体系优化的需要。第一,继续教育顶层设计的不完善。相比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涉及的形式、类型及群体更为复杂多样,既包括了由自广播电视大学转型而来的开放大学、普通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以及社区学院,同时又包括企业大学、企业对员工开展的各种职后培训以及政府出资开展的短期技能培训等等。如此多样的继续教育需要顶层设计来进行整体的统筹,为理顺各类继续教育的关系及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提供政策依据。第二,继续教育的多主体协同性不足。由于继续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继续教育的开展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受教育者的多方协同。如对于企业而言,开展继续教育必然意味着经营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会面临员工继续教育的开展与员工从事生产活动之间在时间精力投入方面的冲突等等;对于员工而言,参与企业开展的继续教育是否额外增加其工作时间以及付出受教育成本等,都是其参与继续教育的考虑因素。并且,不论是开展员工继续教育所付出的成本,还是员工的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等均会影响继续教育的开展效果,而这些因素往往单独依靠企业自身又不能很好地解决,同时员工的“跳槽”风险等也制约着企业对于继续教育的投入。从而,继续教育的开展实际上涉及了教育经费保障、企业雇佣制度、员工学习动机以及教育效果评价等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理顺需要政府、企业及员工等多主体协同共进,需要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作为支撑。

二、我国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的逻辑理路

顺势而为及因时而变是任何人为设计物所必需的,继续教育体系亦是如此。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及战略目标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以时间作为动态发展标尺,以国家战略目标及现代化为导向,以人的终身学习为主线,以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形态为最终体现,进而确立“顶天立地”的继续教育体系的逻辑理路。

(一)以国家战略目标及现代化发展为导向

自新中国成立,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当前我们进入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的产业及经济发展模式均正处于转型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科技创新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同时,新的工业革命浪潮扑面而来。从而,以学历补偿教育和短期简单技能培训为主导的继续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对继续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时,面对新的工业革命,世界各国也在纷纷革新继续教育。2019年德国政府宣布出台“国家继续教育战略”,该战略由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商界、工会等联合制定,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安雅·卡利切克将这一战略的推出称为“德国职业继续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并且,安雅·卡利切克表示:“我们希望在德国营造真正的继续教育文化,职业继续教育必须成为未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4]所以,我国继续教育必须能够适应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将继续教育体系变革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框架中,转变继续教育的职能定位,完善继续教育体系,通过继续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真正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技术支撑。同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继续教育体系中,融入到继续教育实践的开展中,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总之,立足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建设现代化强国为目标导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支撑。

(二)以人的终身学习为核心主线

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与个体的终身学习是一脉相承的,根本上均是对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模式变革所做出的回应。不同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下,用人单位对于劳动力的能力素质要求各不相同。在以标准化生产及流水线作业作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时代,个体进入劳动力市场只需具备通用知识和简单技能,知识和技能的迭代周期较慢,然而当前知识和技能新旧更替速度增快,自动化机械及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代人力劳动,已有的部分工作岗位将面临消失的危机,新的工作岗位不断出现,同时个体已有的知识技能老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从而人的终身学习既满足职业的现实需要也满足个体终身发展的未来需要。就我国而言,随着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不论是作为人力资源增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是作为人力资源存量的已在工作岗位的群体,均具有强烈的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这从近几年考研率高攀不下以及一些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已有劳动力无法满足转型需求等现象中均可以看出。其中,尤其对于当前已在工作岗位的群体,其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能否满足产业转型的发展需要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与变革,甚至影响着我国的国家竞争力,从而,适应这部分群体学习和素质提升的需要是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的重要关注点。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社会已现端倪。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也意味着继续教育的配套与跟进,并且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继续教育还需满足拉斯里特所提出的“第三年龄”群体的学习需要。从而,人的终身学习需求已经成为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必须以人的终身学习为主线重构继续教育体系。

(三)以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形态为体现

随着继续教育重要性的不断上升及受教育群体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单一的继续教育体系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从而需要以多主体协同联动来构建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体系,具体应表现为具有嵌入性、多形态及协同治理等特征。第一,继续教育的嵌入性。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讲,继续教育是与正规学校教育相对而言的,继续教育主要体现为职后教育,职后教育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并没有统一的学制体系,更强调与个体岗位工作的匹配及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嵌入性。具体而言,横向来讲,对于不同的产业行业、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乃至不同职能的岗位,所需要接受的教育均是不同的;纵向来讲,若按照拉斯里特对个体的划分,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内所开展工作的形式也是不同的,从而需要接受的教育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论是从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来讲,还是从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来讲,继续教育都没有一种普适的教育模式,都要强调差异性和嵌入性,凸显个体、产业及区域发展的独特性。第二,继续教育的多形态。由于继续教育的嵌入性,必然衍生出多形态及多样化的特点,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群体所应该接受的继续教育是不同的,从而要求建立多形态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体系来适应发展需要,包括从属于特定产业和区域的企业大学和社区学院,以及从属于特定群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老年大学等等,进而形成多维一体的中国继续教育体系。第三,继续教育的协同治理。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这在继续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尤为明显。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更强调嵌入性、适应性、独特性,从而,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完善尤其需要联动政府、企业、高校及继续教育机构等多主体协同共治,需要联动不同的主体在不同区域、行业及产业中形成不同形态的继续教育体系及办学模式等。

三、我国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的现实选择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对于我国继续教育体系的重构,主要从宏观政策、中观体系及微观活动三个层面来联通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及保障机制等内容。具体而言,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宏大视野对继续教育政策进行完善是实现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的政策基础,以特定产业集群及区域发展共同体为依托是实现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的根本保证,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继续教育开展方式。

(一)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宏大视野进行顶层设计

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宏大视野进行顶层设计是推进继续教育实践的前提,在此框架下理顺继续教育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及不断完善国家资格框架及国家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以国家资格框架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统御和规范各类继续教育的开展。相比于普通教育而言,继续教育类型及形式多样,质量保障的难度也更大,从而,要通过不断完善国家资历框架及国家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来保障继续教育实施过程的有序化及实施效果的高质量。第二,构建继续教育治理体系,提升继续教育治理能力。一方面,打通继续教育管理主体之间的行政阻隔。相比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涉及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多个行政部门,从而理顺行政部门之间的协同关系是完善继续教育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理顺政府、企业、继续教育开展机构以及受教育之间的关系。相比普通教育而言,继续教育的开展涉及政府、企业及教育直接开展者和受教育者等多个主体,所以,在继续教育顶层设计构建过程中,需要将继续教育成本分担、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企业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继续教育的收益等进行综合设计,从而为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依据。第三,理顺不同类型教育在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关系。继续教育的开展需要以现有的普通教育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和共享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和“双高计划”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要通过政策引导强化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将优质教育资源融入继续教育的开展中,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方面进行配套的制度设计,如通过完善学分制度、弹性学制及畅通各类教育的转换渠道等,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形成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彼此交融融合发展的格局,进而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为不同个体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可能性,最大化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和效益。

(二)以特定产业集群及区域发展共同体为依托打造特色继续教育体系

相比于普通教育的普适性和通用性,继续教育则更强调适切性、差异性和嵌入性。对于受教育者个体而言,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所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知识技能等具有较强针对性,对于行业企业或区域而言,也会基于自身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明确的教育需求和教育重点。从而,不同行业产业及区域必然具有不同的继续教育需求以及要求形成相应配套的继续教育体系。从我国发展实践来看,一方面要关注继续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通。不同发展区域具有不同的产业优势及生产经营方式,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产品链和产业集群等,所以,在特定区域及产业集群内要以核心产品及相应的产业链为中心和依托,整合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网络教育资源以及区域内或企业内自有的教育培训等各种教育资源。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和在线学习行为数据分析,为全体学习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支持服务,打造省域一体化的终身教育智慧学习环境和资源服务平台[5]。进而,形成真正嵌入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继续教育体系和综合优质教育资源平台,通过技能积累和技术创新等服务于产品的不断升级和竞争力地不断提升,如此则可以使继续教育与产业及区域发展建立长久的良性互动关系,形成稳固的发展共同体,也才能真正地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必须要关注员工个体与企业乃至区域发展之间的纽带关系。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都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也就是说在特定区域和产业的社会网络内,继续教育的受教育者也作为发展共同体中的一部分,其接受教育的积极性等也必须纳入考虑范围之内,这实际上对企业的雇佣制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企业需要将雇佣制度的优化作为联通继续教育与个体素质提升的重要中介要素。此外,立足于我国不同发展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同时,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不断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并将各类教育资源整合于经贸往来中,以国际化共同体视野发展继续教育,如在“鲁班工坊”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继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等,以共同体发展为依托形成世界性的院校联盟、校企联盟等,从而将个体终身发展、区域长远发展及多主体共赢发展紧密地联动起来。

(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继续教育开展方式

在完善继续教育顶层设计及理顺中观层面的区域和产业内继续教育社会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继续教育开展方式。《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将对教育时空的拓展和对学习方式学法的变革产生深刻影响。对于继续教育而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继续教育开展方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特别是随着5G 网络的全面开通,打造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及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学习成为现实,这为继续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课程学习方案。个性化学习对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开展形式的传统教育较难实现,但是对于以适应性和针对性为导向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而言是必需的。对于继续教育而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进行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和课程方案的定制成为可能。从而,在开发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的继续教育,满足个体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个体体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