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取嚏法在治疗急症中的应用探析

2021-12-02 08:10陈中沛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2期
关键词:卫气皂荚失语症

黄 帅,袁 秒,陈中沛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取嚏法长于扶危救急。对于突发病症或危急重症患者,采用取嚏法对其进行治疗,可顿挫病势、缓解病情,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1]。皂荚“一嗅辄嚏”、“搐鼻喷嚏立至”,可行散导滞[2]。中医常将皂荚用于取嚏法中。例如,《丹溪心法附余》中使用“通关散”(皂角、细辛各一钱)取嚏治疗“卒中风邪,昏闷不醒,牙关紧闭,汤水不下”[3],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是分析皂荚取嚏法在治疗急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 皂荚取嚏的起源

采用皂荚取嚏法治疗急症,首见于东汉时期的《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记载:“救卒死而目闭者方,骑牛临面,捣薤汁灌耳,吹皂荚鼻中,立效”。《肘后备急方》中采用皂荚取嚏法治疗卒中恶死,主要方法是:“取皂荚如大豆,吹其两鼻中,嚏则气通矣”。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用皂荚取嚏法治疗鬼魇不寤,主要方法是:“皂荚为末,如大豆许,吹鼻中,嚏则气通,起死回生”。《太平圣惠方》中用皂荚取嚏法治疗食诸鱼骨鲠后久不出,方法是:“以皂荚末少许吹鼻中,使得嚏,鲠出”。《急救良方》中用皂荚取嚏法治疗自缢死、溺水死、打扑跌、木石压死、产后血迷晕死、夜魇死,凡心头温者,皆可救治。

2 皂荚取嚏法的原理

2.1 疏通肺气,宣发肺阳

2.1.1 毒性为用,宣发肺阳 中药的毒性是指中药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根据毒性的大小,中药毒性可分为小毒、有毒、大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毒性,用之得当,也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例如,砷、汞、铅、锑、钡等矿物质,本身即为毒物,在传统配方膏药的制作中较为常用。近年来,我国医学家不仅用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而且还证明了中药砒霜可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4]。皂荚有小毒。毒邪属邪气范畴。外邪侵袭,皮肤首当其冲。皮肤位于人体最浅表的部位,可与外界直接接触,是机体的卫外屏障,为人体之藩篱[5]。皂荚入鼻,侵袭皮肤,正气必奋起抗争,其中以卫气最为重要。卫气,运行于脉外,外达皮肤腠理,内达胸腹脏腑,可散布全身,保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中说:“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肺为气之本,主一身之气,司一身之气宣发肃降。卫气要靠肺的宣发作用才能散布于皮毛周身[6]。肺气分阴阳,具有温煦、宣发等特性的肺气为肺阳,具有凉润、沉降等特性的肺气为肺阴。卫气的运行输布依赖于肺阳的宣发作用。肺阳失于宣发,卫气被遏,可引发恶寒、鼻塞等症状。同样,邪气犯鼻,若鼻窍卫气不足以驱邪外出,则肺阳的宣发作用增强,卫气得以与邪抗争。《鼠疫约编》中说:“邪气从鼻入者,又由鼻而出”[7]。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肺并非单纯的呼吸器官,除了具有调节血液循环(朝百脉)、协助水液代谢(通调水道)的功能外,还具有一套复杂的免疫防御(卫外)功能[8]。肺阳宣发,外达于鼻,便可见嚏。正如《灵枢·口问》中记载:“黄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

2.1.2 药性为用,疏通肺气 皂荚,又叫皂角,味辛、咸,性温,归肺经、大肠经[9]。温属四气,辛、咸属五味。温者,能温暖、驱寒;辛者,能发散、行气、活血;咸者,能软坚散结。《本草纲目》中认为,皂荚可“通肺及大肠气”,“其味辛而性燥,气浮而散。吹之导之,则通上下诸窍”。可见,皂荚具有疏通肺气、通利孔窍的功效。人体的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和连属于体表的十二皮部、十二经筋组成。经脉,深而在里,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脉,浮而在表,是经脉别出的分支,又逐级细分,遍布全身,

难以计数。十二皮部最为表浅,是经络之气在皮肤所分布的部位。十二经筋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可以起到“束骨而利机关”的作用。张秀英等[5]提出,人体经络系统在体表呈面- 网枝状分布,依次呈皮部- 浮络- 孙络- 缠络- 系络- 络脉- 经脉的空间分布。此经络系统的空间流注次序不仅是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通道,亦是药物的输布通道。皂荚入鼻,于皮部经卫气祛除毒性进入肺络,遵循皮部-浮络-孙络-缠络-系络-络脉- 经脉的空间流注次序进入肺中,可发挥疏通肺气、通利孔窍的功效。肺气运行通畅,孔窍通利,有助于肺阳的宣发。

2.2 调节肺气宣降,恢复肺脏生理功能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肺的两种运动形式,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在肺中的具体体现。肺的所有生理功能都是依靠肺的这两种运动实现的[10]。肺气的宣降作用是对立统一的,故宣肺有助于降肺气,降肺气也有助于肺气的宣发[11]。皂荚入鼻,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进入肺中,不仅能疏通肺气、宣发肺阳,还能协助肃降肺阴。肺阴、肺阳的作用相互协调,可确保肺气宣发肃降的协调有序,使肺的各项生理功能正常有序的进行。

3 皂荚取嚏法在治疗急症中的应用

3.1 皂荚取嚏法治疗癔病性失语症

癔病性失语症又叫精神性失语,是癔病的一种表现。此病症是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暂时性发声障碍[12]。癔病性失语症的发生与患者的情志失调关系密切。情志活动是脏腑精气对外界刺激的应答。适度的情志活动是以气机调畅、气血调和为前提条件[13]。若全身的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则人的心情开朗,心境平和;若全身的气机郁结,气血失和,可使人精神抑郁、焦虑不安,发生癔病性失语症。将皂荚末吹于鼻中皮部取嚏,可恢复肺气宣发肃降之机能,进而可调节全身气机、调和全身气血。《成方便读》中说:“肺气一通,则诸脏之气皆通”。全身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则患者的情志易于恢复正常。郭满龙[14]在采用皂荚取嚏法治疗癔病性失语症前了解到,收治的患者在一周前因事不遂,怒不可遏,进而发生癔病性失语症。急取少许皂角粉轻轻地吹入患者的鼻孔内,患者连续打十数个喷嚏后,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3.2 皂荚取嚏法治疗气厥实证

气厥实证是厥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此病症以患者突然昏倒、四肢逆冷、口噤握拳、舌红苔黄、脉沉弦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病位主要在肝,常由情志异常引起肝气升发太过、清窍壅塞所致。肝肺两脏的关系密切。五行学说认为,肺属金,肝属木,肺克肝。肝生于左,主升发。肺藏于右,主肃降。肝肺两脏在气机运动上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肝升肺降相因,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可共同调节人体的气机,维持脏腑气机的协调运转[15]。将皂荚末吹于鼻中皮部取嚏,可辛温通窍,调节肺气宣发肃降之机能,制约肝气升发太过之势,使孔窍通利,气血顺达,起到醒神回厥的作用。清代戴谷荪的遗著《谷荪医话》中说:“厥证得苏则嚏,嚏则从阴出阳,逆而复顺”[16]。《素圃医案·卷三·诸中证治效》中记载:“赵智善因酒后愤争,随即昏仆不语,手足厥冷……六脉皆沉弦,而歇至来去不乱,喉无痰声,手足微冷,口眼端正,牙关半开……用皂角末吹鼻,得嚏一声,随叹气一口,手有动意”。

3.3 皂荚取嚏法治疗癃闭

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及无尿症。癃闭的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肺的关系密切。肺为水之上源。若肺气闭塞,肺气肃降失常,津液则不能下输于其他脏腑,使尿液生成乏源,发为癃闭。将皂荚末吹于鼻中皮部取嚏,能疏通肺气、宣发肺阳,“开上焦之痹”,恢复肺气宣发肃降之机能。肺气宣降如常,可使津液运行输布正常,尿液来源充足,癃闭自愈。《谢映庐医案·癃闭门》中说:“有因上窍闭而下窍之气不化者,用搐鼻法、探吐法,是求北风开南牖之义,通其上窍而化之”。谢怀国等[17]用皂荚取嚏法治疗产后尿潴留,患者产后欲解小便,却点滴不出,采用流水声诱导法、小腹部热敷法治疗后,小便仍不解。急取皂荚粉,用手指拈药末少许入鼻,患者连打数个喷嚏后,小便解。

3.4 皂荚取嚏法治疗骨鲠

骨鲠是指因异物阻于咽、喉或食道引起的一种病证。此病患者可出现异物梗阻感、咽部疼痛、吞咽不利、咯血、窒息等症状。骨鲠的病位较高,治疗上应因势利导,引邪外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其高者,因而越之”。肺胃二脏的关系密切。段延萍等[18]提出,肺胃之间具有经脉相通、功能互用、气机相协的生理特点。将皂荚末吹于鼻中皮部取嚏,能宣发肺阳,调节肺气,从而引动胃气,引邪外出。《理瀹骈文》中说:“连嚏数十次则腠理自松,即解肌也。涕泪痰涎并出,胸中闷恶亦宽,即吐法也。盖一嚏,实兼汗吐二法”。张海津[19]用皂荚取嚏法治疗骨鲠,患者午餐进食时误将一块猪碎骨阻于食道,出现吞咽困难、食道疼痛难忍的症状。急取皂荚粉末吹入患者的鼻中取嚏,随则闻见患者剧烈咳呛,猪碎骨随声而出。

4 结语

皂荚取嚏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此法具有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治疗范围广等特点。相较于其他的治疗方法,皂荚取嚏法在治疗部分急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用皂荚取嚏法治疗急症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应用此法时多以古籍文献资料和个人临床经验为指导,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与效果评价标准,且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并不完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临床上应积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为皂荚取嚏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卫气皂荚失语症
失语症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黄帝内经》卫气昼夜循行节律及针刺时间研究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难忘皂荚
往事
高压氧护理干预在脑外伤失语症中的应用效果
失语症
皂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