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是消化内科的研究热点之一,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主要疾病类型,近年来其发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但专科医生对其认识有所不足。随着炎症性肠病相关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在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并发症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期“综述与讲座”栏目特别邀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邓长生教授为“炎症性肠病新知”专栏组稿,并邀请该领域的知名专家撰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邓长生教授和周峰博士的《克罗恩病肠道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综合了克罗恩病患者肠道纤维化狭窄组织的最新研究证据对其发生机制进行论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冉志华教授撰写的《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从基础和临床多个角度对肠系膜脂肪组织增生这一克罗恩病特征性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缪应雷教授在《炎症性肠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一文中强调了在疾病早期尽量识别与避免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时诊断并快速干预对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其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董卫国教授撰写的《肠易激综合征与缓解期炎症性肠病:相似与鉴别》重点分析了肠易激综合征和缓解期炎症性肠病在临床症状和发病机制方面的相似点,并探讨了如何利用常用实验室指标鉴别两者,为避免肠易激综合征过度治疗或炎症性肠病延迟诊断提供指导;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时昭红教授的《中医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与治疗研究进展》从中医角度,对炎症性肠病的病因病机、辩证论证、中医外治及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吴开春教授撰写的《炎症性肠病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则对当下炎症性肠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总结。限于篇幅,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本期杂志“综述与讲座”栏目各篇文章。
您可登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及本刊官方网站(www.lcnkzz.com)搜索本期杂志。感谢您持续关注《临床内科杂志》!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