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江
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形成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和抽象思维能力。在认识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时,形象思维仍然是学生采用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非常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乐于探究。
液体压强是力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它既是前面所学力、力与运动、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加深和拓展,又是学习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的基础,在初中力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本节难点是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其中隐含的物理规律,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首先通过实物创设认知表象,通过对表象的归纳引导学生认识液体的压强。再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组织学生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联系实际理解运用。结合学生及教材实际,采用“边探索、边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形式更富吸引力,课堂具有更多的生成性。在每一环节中均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准确、恰当、适时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自信,使整个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充分展示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用自制的针筒液压演示仪给学生玩一个“小魔术”,并提出问题,为学生设疑。
师:要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液体的压强。
教师演示将一固体放入容器内的橡皮膜上,学生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出。
师:为什么橡皮膜会向下凸出?
生:因为固体对橡皮膜有压力。
师:有压力,就会产生压强,看来固体有压强。那液体也有压强吗?
生:有。
师:有,这只是大家的猜测。老师在桌上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同学们可以自己先试着探究一下,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证明大家刚才的猜想。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拍照投影。)
师:我们来看一下,刚才不同的小组做了不同的实验,接下来请各小组同学上台来分享一下实验是如何做的。
(第一小组上台展示向底部包有橡皮膜的容器内倒水。)
师:刚才这组同学做的是往容器里倒水,我们发现橡皮膜向下凸。我们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橡皮膜向下凸,说明这个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压力,如果有压力就会产生压强,因此,我们可以证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第二小组展示水从量筒侧壁的小孔中流出。)
师:向量筒里倒水,水从量筒的侧壁流出,证明了液体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
(第三小组展示水压塑料薄膜手套。)
师:他感觉水把塑料薄膜手套紧压在手上,这说明水对塑料薄膜手套也有压力的存在,既然有压力的存在,也就有压强的存在。
师:通过同学们做的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内部是存在压强的。(板书——液体内部会存在压强)为什么液体内部会存在压强呢?
生:因为液体受到重力,所以对容器底部会产生压强。
师:液体为什么会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呢?
生: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对阻碍它流动的侧壁有压强。
师:(板书——1.重力;2.流动性)液体既然内部存在压强,那么这个压强会有什么特点呢?大家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或者你刚才的实验做出一些猜想。
(学生猜想:方向、深度、密度……)
(教师介绍液体压强计,并通过视频短片指导学生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师:这就是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大家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液体压强计之前先要检查气密性。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记得要把学案上的实验记录表完成。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实验。投影学生实验记录表,请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就越大;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就越大。)
(课件展示拦河大坝图,让学生思考和设计拦河大坝的剖面形状,并说说设计理由;观看“帕斯卡裂桶”实验,并解释。)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和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你们现在能不能解释一下,课前实验中小小的一杯水为什么能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开?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学生交流,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课件展示。
小组自制液压机械手。
本节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实验课。因此,实验要由学生独立完成,要让学生体验该实验的每个步骤,教师只需要在实验之后的总结时,帮助学生建立起液体压强的系统概念。虽说是以学生实验为主,但教师在教学引入时,还是要对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有系统而全面的把握。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教学中应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以实验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为线索,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把学生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充分展示这一年龄阶段学生所特有的求知欲、表现欲,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