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思维:最核心的语文素养

2021-12-02 11:08徐德湖
初中生世界 2021年44期
关键词:言语乡愁规律

■徐德湖 王 敏

理解文本,就是理解语言中的思想。言语生成的过程,就是言语思维的过程。言语传达出来的心意,就是言语思维的内容。读者凭借文本语言,与作者思想(思维)碰撞、融合,理解出来的东西就叫作思想内容。这个思想内容,就是读者还原出来的、具有个人经验色彩的作者言语思维的内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本理解要遵循言语思维方法、言语思维路径、言语思维规律。其中言语思维规律最为重要。文本用词、造句、构段、结篇,各有其丰富多样的言语思维规律。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最基本的言语思维规律,通过教学实例加以简要说明。

一、重复渲染规律

由意到言是一个由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的过程。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内部语言是自明的、简略的,别人无法理解的“成语”;而外部语言需要明人,感人,服人。因而文本生成过程,总是围绕内部语言的基本语义加以扩展,重复表达,重复渲染,以达到交际目的。余光中谈《乡愁》写作时说:“虽然只用20 分钟写出来,这种感情却在我心中酝酿了20年。”20年萦绕在作者心中的是一种笼统的情思,它的基本语义就是乡愁。“乡愁”一词凝结诗人所有有关生离死别的人生体验。作为内部语言的“乡愁”,读者是无法理解的。所以作者选取人生四个阶段,创造四个比喻意象,描写四重人生阻隔,构成四个相似段落,重复渲染,令人动容。课堂上,学生通过发现相似之处,练习快速背诵;接下来将相似语句组合、叠加,深入品读。如此,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受,领略了重复渲染的艺术。如:四个时间语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组合在一起,让人感觉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绵长深远、苦无绝期。

四句乡愁比喻。“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组合在一起,让人感觉诗人经历了复杂的乡愁;反复点题,强化了乡愁;每个比喻句都是段落中最长的句子,让人感觉乡愁十分地悠长。

四重空间阻隔。“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组合在一起,让人感觉诗人经历了重重人生阻隔,经历了种种生离死别;由个人到国家,让人感觉到诗人家国情怀中乡愁深重;“我在这(外)头”,“母亲在那(里)头”,语句对称、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弥漫在字里行间的乡愁,也弥漫到读者的心上。

二、语境制约规律

由内部语言扩展为外部语言,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语境。作者之所以要将内部语言重复渲染,就是为了追求表达上的明人,感人,服人。就阅读教学而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读者意识最为重要,即要努力体会作者为了读者理解、接受、信服自己的思想,在言语表达上所做出的努力。

诸葛亮出师伐魏前,感到刘禅暗弱,想要上书劝诫。怎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劝诫效果?诸葛亮必须考虑言说的语境因素。首先是言说目的,即劝诫刘禅采纳自己的建议。其次是言说对象。刘禅虽为君主,却暗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这既是诸葛亮的劝诫原因,也是制约话语方式的主要因素。再次是自己以什么身份言说。他虽为相父,却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表明忠心。最后是话语方式。选择“表”这种文体陈情言事,以“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情感笼罩全文。诸葛亮对自己两次称“愚”,十一次称臣;而称刘禅都是“陛下”,共七次;称“先帝”十三次。全文议论叙事,言辞恳切,感动人心。

教学中,笔者由杜甫的《蜀相》引入“老臣心”,并设计主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诸葛亮的 心),并通过品析课文语言加以说明。再设计主问题二:刘禅读完《出师表》,会怎么评价诸葛亮呢?写一段推测性文字。最后,笔者把两个主问题关联起来,让学生思考:刘禅为什么如此评价诸葛亮?

三、相似思维规律

语文世界中的相似思维无处不在。象形、会意的造字方法,拟声造词的方法,诗歌的立象尽意,散文的托物寓意等,都要运用相似思维;乃至说明文中分类别、议论文中论据使用、小说中典型人物塑造等,也都离不开相似思维。言语生成过程中,作者围绕语句、段落、篇章的基本语义重复渲染,其中的各种成分或各个部分,大都具有语义内涵的相似性。掌握这种思维规律,对理解和运用语言,都十分重要。笔者在《驿路梨花》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1.品读物与物的相似性,深刻体会小茅屋主人的热情。

师:作者写到了小茅屋里的多种事物,如“火 塘”“竹 床”“稻 草”“竹 筒”“水”“干 柴”“米”“盐巴”“辣子”等。假如小茅屋中的每一种事物都会说话,请以其中某一种事物的身份,对“我”和老余说几句表达心意的话。

生:火塘会说,你们好,你们一定是累了吧。快些将我点燃,取取暖吧。我希望每一个过路人都能从我这里得到温暖。

生:竹筒会说,来此歇脚的旅人,你们好!我的主人在我们的肚子里放了米、盐巴和辣子,就是为了帮助过往行人,所以请你们安心享用。

……

师:这些事物的态度有何共同特点?

生:都显得十分热情。

师:能不能少写其中几个事物?

生:少写几种就不能充分渲染主人的热情和周到。

2.品读人与人的相似性,走进作品深层结构。

师:请给小说中的人物分类(“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解放军叔叔)。

生: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

生:可以分为过路人、猎户、山民、军人。

生:还可分为男人和女人。

师:说说这些人物的异同。

生:不同点有他们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也不同;相同点是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都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师: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作者虚构的,如果将文中瑶族老人和哈尼小姑娘分别换成瑶族青年和瑶族少年好不好?

生:不好。小说这样虚构人物,说明了每一代人都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从而形象表达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这一主题。

3.品读物与人的相似性,领悟文题的象征意义。

师:文章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何表达作用?

生:“驿路梨花”照应题目,象征美丽的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处处开”象征助人为乐的精神蔚然成风,发扬光大;“驿路”象征助人为乐精神像驿路在延伸,像驿站一站接着一站,代代相传。

四、张力思维规律

行文富于变化,思维具有张力,文章才有魅力。经典文本的内容和形式都会有丰富多彩的变化。《社戏》一文叙述“我”盼望看社戏,可是没有船的故事。这一矛盾设计,一波三折,富有张力和魅力。一方面,文章借助这个矛盾平台,各种人物形象得以展现,人物心理得以展露;另一方面,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参与作品意义建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标出文中描写几次波折的句子,画出其中描写各种人物表现的语句,并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他们对“我”的情感。这样,学生大致就可以理解作者的言语意图。

1.几次波折。

一是社戏日期到了,却叫不到船。二是到邻村去问,也没有船。三是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外祖母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觉得要是叫大人一起去,不合情理。四是双喜说出“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后,外祖母和母亲同意了。

2.人物表现与对“我”的情感。

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从中可体会到对“我”的宠爱。

母亲:“很为难,没法子想”,这里可见对“我”的疼爱。

小伙伴:“都叹息而且表同情”,最终他们想方设法解决了矛盾,这可以说是对“我”的友爱。

五、具象思维规律

具象思维是中国人最显著的思维特点。也就是说,中国人擅长运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一个意象,如“黄叶”象征人生衰老;一则寓言故事,如蒲松龄的《狼》隐喻狡诈贪婪的人必定自食其果;一部著作,如《水浒传》诠释“忠义”二字。所有这些都是具象思维的言语创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品析形象的内涵,习得具象思维规律。周敦颐的《爱莲说》借莲花象征君子品格,所以笔者在课堂上重点突出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

1.找出文眼并翻译(莲,花之君子者也)。

2.仿写例句。

例句:君子就像莲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

学生仿句:君子就像莲濯清涟而不妖,矜持庄重;君子就像莲中通外直,思想通达,虚怀若谷,为人正直;君子就像莲不蔓不枝,为人磊落,不攀附权贵。

六、分析综合规律

言语生成过程中,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离不开分析与综合思维。语句、段落、篇章都有其基本语义,或者说句旨、段旨、篇旨,遣词造句、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谋篇布局,能否渲染基本语义,达到交际目的,都要经过分析与综合。在具体文本中,综合的结果常常蕴含或灌注在文眼之中,这个文眼也就成了思维的凝结点;分析的结果则包含在材料的选择与修辞之中,所以文本不同层次的语言点就成了分析思维的发散点。阅读教学抓住思维的凝结点,设计主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向文本各个层次的语言点发散,也就成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老王》一文的思维凝结点就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教师在解读这个文眼时,需要引导学生将思维发散至“我”与老王交往的若干事情中,理解“幸运”与“不幸”的含义,这样就体会到了“愧怍”的情感。从老王送冰等事情中,可以体会出老王的善良、厚道及对“我”的热情、关怀、体贴;尤其是送香油和鸡蛋一事,更体现了对“我”的感激、信任。在那个特殊年代,这对“我”来说,是多么幸运!老王的不幸,诚然有自身的处境因素,但更在于“我”对老王缺乏尊重的情感态度,以至于老王临终的愿望也完全被“我”忽略。

发展学生言语思维有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因文悟道,还原言语思维内容;因道解文,还原言语思维过程;品析文章思路,感受言语思维方法;品读文章形式,参透言语思维规律;利用思维导图,参透思维路径;读写结合,内化言语思维图式;等等。其中,参透言语思维规律最为重要。

阅读教学以发展学生言语思维为核心,教师可以努力深入动态的言语心理过程中,发掘、转化文本言语思维方法、路径和规律,使语文阅读教学贴近言语生成的心理实际,构建学生言语思维图式,发展学生隐性的言语思维,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言语乡愁规律
乡愁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乡愁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九月的乡愁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回头一望是乡愁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