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传播使用探析

2021-12-02 10:29:37李梅宇赵江民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李梅宇,赵江民

(1.新疆师范大学 青年政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语言文字承载着文化,传播着文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和文明。新疆作为四大文明、三大语系的交汇地,因特殊的区域、地理、民族结构特点,其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也呈现出独特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策支持、经济保障、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多维度的合力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得以广泛、有效传播。如今,各民族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早已“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七十多年的历史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传播使用工作于稳步推进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在传播路径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播使用的背景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传播使用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民族在原来自发交流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经济与生活发展的需要,开始更加自觉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播使用的新局面。新时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传播使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一)时代背景

1949 年10 月1 日,新中国成立,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经济上,转变了生产力水平落后的状况,人们贫困的生活得以全面改善;社会变得更加稳定、安宁、和谐;民族平等的政策促使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往更加密切;教育上,体现为创办了各类业余文化学校,各族群众受教育的水平明显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国力日趋强盛,新疆紧跟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层面实现了大发展。西部大开发旨在缩小西部与东部发展之间的差距,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并将新疆的区域文化置于全球化的视野当中。2017 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新疆呈现出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和谐稳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了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新疆也正朝着实现发展目标任务的方向上阔步前行。

(二)语言背景

新疆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民族之间交错杂居是常态。历史上,这里有30 多种语言被人们使用;有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存在;新疆自汉代以来就有屯垦移民人口迁入,老新疆人形成了“老新疆话”;新中国成立以后,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不断涌入,同时带来了各地方言和家乡土话,如新疆建设兵团的共同交际语“准河南话”。故而,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互相交流与交融,语言交际也就成为日常现象,语言互学应运而生;各民族之间的语言互学是自发的、自觉的、潜移默化的。各民族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是积极的、踊跃的。因为实践证明,人们使用某一种语言一定是出于生产生活与发展需要,各民族都是按需使用语言,而不是根据个人情感对语言进行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新疆各民族在语言的交流交往中一直是和谐包容的,人们对于语言的接纳能力亦是很强的,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局面。同时,各民族在语言上的平等地位在宪法中得以保障,国家从法律政策、学校教育等方面积极鼓励、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传播使用进程。

(三)社会背景

1949 年10 月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规划以及国家发展目标的转移,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迈入新的历史时期,过去落后、贫穷、封闭的状态也得以改善。1954 年,新疆建设兵团成立,来自五湖四海的农垦职工凝聚成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市场化经济也带动了文化的繁荣;大众媒介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信息沟通的春天。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国家加大了对西部的关注和投入。新疆交通网的建立,加快了地区之间的沟通;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进一步加强,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现代化。2013 年,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新疆从旅游、文化产品“走出去”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提升了区域影响力。2017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新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0 年,新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并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总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精神世界日益丰富,文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播使用情况分析

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进一步传播使用提供了机遇,各族群众深厚的自学基础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更加广泛的传播使用提供了条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政策法规的保障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各族群众的交流交往中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也为新疆的经济建设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本文按照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新时代的时间脉络,以各时期鲜明的特色作为依据,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传播使用情况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自发学习期(1949-1977 年)、政府倡导期(1978-1999年)、教育引领期(2000-2016 年)、全面发展新时期(2017 年至今)。每个时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都与该时期的时代背景、国家政策导向、经济社会发展境况相适应,进而形成了该时期的特色。

(一)自发学习期(1949-1977 年)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新疆各族群众自发自觉地学习、掌握与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因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主动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一种民族自觉自强的表现。

新疆各族群众进行语言学习的现象由来已久,历史上的主要原因有民族迁徙、通婚、经商、入侍、屯田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上对新疆的语言文字进行了规定,如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2 年《宪法》都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20 世纪50 至60 年代,各民族、各地方的人群在杂居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沟通交流的问题,因此,民汉互学与各种汉语方言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靠拢就成为了自发自觉的行为。互学中产生了词汇、语法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吸纳。在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这一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以自发学习为主,系统性不明显。生活需要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得以传播使用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1]因为,语言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基于社会需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早已成为人们必需的沟通工具,它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共同的语言基础,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交往也更加频繁、准确。可见,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是驱动新疆各族群众传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要力量,自发自觉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二)政府倡导期(1978-1999 年)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各民族之间语言的接触、使用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意味着新疆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民汉之间、各地来疆的汉族人们之间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

政府作为传播主体,通过规范、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传播使用,可以有机地将新疆各民族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促进国家的发展。由于新疆的语言文字情况是复杂的、多样的,为了使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形成统一的观念、立场、观点,从国家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1977 年以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在新疆的发展由自发自觉为主的模式转变为正规模式。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各级党政部门也更加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93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民汉互学语言文字提供了法律保障,并打开了新局面;1996 年,新疆政府号召全疆各族干部群众语言互学,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互学工作。汉族各方言群体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活动中,促使社会信息互通有无。这一时期培养出了大量的语言人才,这正是在政府倡导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直接表现;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人们都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且成效十分显著。

(三)教育引领阶段(2000-2016 年)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是为了改善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打破原先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推进西部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交通、信息、人才的全球化是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为了实现信息沟通与共享,语言文字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的重视。新疆的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主要通过语言教育规划来实施。[2]因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与提升人口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

有力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传播使用的重要路径之一是语言教育。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新疆为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事业,创新了办学模式和教学形式,实行了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覆盖面的政策。2000 年开始,新疆高中班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2 个经济发达城市的15 所学校开办;同年,新疆高校扩招力度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成为了各族学生入学后共同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 年1 月1 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从法律上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该法保障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汉语水平考试推动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工作。2009 年,新疆实现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人口素质全面、显著提高。2014 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指出要扎实做好各项教育工作,鼓励各族群众尤其是年轻人,不仅要学好还要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争取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四)全面发展新时期(2017 年至今)

2017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新的远景目标,也为新疆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在党的带领下,新疆的经济社会在和谐稳定中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也在大幅提高。这一时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在新疆的发展呈现出主体多元、路径多样、全面发展的总体态势。

新时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传播使用具有全面发展、全面开花的特点。从政策层面上看,国家对新疆的语言文字政策主要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工作密切相关,语言文字政策是落实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路径;在教育领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已经全面实现,并步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人们已经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扩大了各民族的交流交往空间,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在这全媒体时代,媒体传播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营造了积极的舆论环境,还为新疆的区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融入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调整了各族群众接收信息的内容与习惯,人人皆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新时代,国家、社会、个人、媒体多种传播路径形成合力,促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传播使用之路越来越宽广,成就也越来越明显。脱贫攻坚离不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通过语言文字教育这个重要抓手,提高了各族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充分挖掘了各民族的人力资源潜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传播使用的影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体表现为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景观,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愈加繁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并形成了鲜明的区域和时代特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和一种生产生活技能而被广泛需要,并能为人们带来切实的益处。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这为新疆吸引了众多生产要素;同时,产业走向融合发展,为更多的人创造了就业创业机会。截至2020 年底,新疆全区累计脱贫77.25 万户306.49 万人、退出3666 个贫困村、摘帽35 个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实现动态清零。这正是在新疆脱贫攻坚战役中,一直倡导扶贫先扶智、教育脱贫等政策导向的成果,而经济大发展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因历史、地理原因,新疆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大杂居、多民族、多语言、多种文化并存在的格局。新疆在各民族的相互交往与交融中形成了多元、互通、包容的文化景观。国家在政策上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保护,新疆以开阔的胸怀与强大的包容能力吸收、融合、创造着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主动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璀璨的瑰宝;同时,大力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多元的语言文化景观中倡导一体的中华文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了各民族交流交往工具的共同选择,因此,人们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沟通交流。各民族在交往中尊重差异,倡导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文明生活新风尚,增强了彼此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让中华文化之根牢牢扎在各民族的心中。长期以来,新疆各民族紧紧相依,形成了强有力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华文化深层的认同。

(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群众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传播使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脉相承的,因为语言相通,心意也相通,情感便有了依托,精神和心灵也就有了归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使各民族间加深了了解、彼此尊重、互相帮助、凝心聚力、民心相通。新疆持续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从领导干部到职工与各族基层群众结对认亲,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2016 年10 月,新疆启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通过进宿舍、进食堂、进班级,联系学生、联系学生家长,与学生交朋友,使教师与学生有了更多交流、交心的机会。各族群众在此类活动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根植于内心的爱国热情得以激发,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强化,使中华文化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创新。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播和使用,各民族将在互学互助中共同发展进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传播背景、进程与特点,阐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传播使用的内在需求与动力,解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传播使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意义,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明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折射出中国精神的光芒。传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助于推动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新疆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筑牢新疆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