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帅,宋彩凤,吐尔汗·阿力太,帕提古丽·阿加洪,王 瑛,王 凯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奎屯 833200)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特别是习总书记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尤其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指明了方向。新疆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包容互鉴、交融贯通,兵团红色文化植根于这片沃土,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兵团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挖掘兵团红色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力,以文润心,培根铸魂,让爱国主义精神根植灵魂深处,在高校教育阵地深入开展兵团红色文化润心工程。
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孕育了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的不竭力量源泉。为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优秀传统、坚定文化自信,党和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特别是2017 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前不久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纵深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新形势下,要牢牢抓住新契机,在大学生群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力和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创造形成宝贵而丰富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成果财富珍贵资源的总和”。1954 年10 月,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其他边疆地区兵团也相继建立。经过近七十年的屯垦戍边生产实践,凝聚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兵团红色文化。
兵团各项事业繁荣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甘于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奋力建设得来的。兵团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和爱国爱疆爱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红色”是其底色,也是兵团精神的内核,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兵团取得的成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吸收、继承和转化的结果。在当代,兵团依然体现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及安边固疆的稳定器作用。由此可见,兵团红色文化所呈现的政治立场、人格品质与精神价值具有极其强大的引领示范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兵团红色文化历史是党领导各族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奋斗史,其含蕴的兵团精神充分体现了马克主义国家观、共产主义道德观、无产阶级价值观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之中,在这个观念大碰撞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青年学子树立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文化价值观,促成个人命运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大交融,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兵团红色文化作为重要文化载体,是滋养青年大学生心灵的生动教材。结合党史教育,将兵团发展历史融入到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极大激发青年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增强政治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学习体悟研究兵团红色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厘清历史发展脉络,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想,传承践行兵团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一代代兵团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积极倡导下,以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党政军民勠力同心、开拓进取,艰难创业,取得了兵团事业的蓬勃发展。兵团红色文化则是在这种特定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下铸就而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也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新时代,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劳动精神是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尤其西方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的冲击,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格局。当代青年正值青春年华,思维活跃,也是人格塑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教育青年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辛勤劳动,奋发图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培育青年学生拼搏进取持续奋斗的劳动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也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标准依据。立德树人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培养青年拥有丰富学识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同时,也努力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作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点任务。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体系制度建设,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将兵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
广大师生对兵团红色文化都有正确的认知,对其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对兵团文化的起源、历史、发展变迁和体系构建及文化传承认知不够明清晰,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师生在了解学习、传承传播兵团红色文化的途径上较为传统单一,主动性较为缺乏;教师对兵团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动力不足;学校层面专项资金投入不足,体制机制建设和多方项目合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高校是青年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付诸社会实践培养提升能力的重要场所,大力弘扬兵团红色文化是新疆高校三全育人应有环节。
一方面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立足自身实际,做好育人环节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发展。如把兵团红色文化列入学校育人工作五年规划中去,作为全校年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推进项目等。会同所在地兵团文化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相应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实践教学和研究。另一方面,学校协同各部门,建立起完善的长效运行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多方位评价体系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发展目标,形成“国家政策导向+学校顶层设计+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班级主体落实+个体自律践行”自上而下的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教育合力。
兵团红色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育人十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资源。借助地缘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优势,积极探求多方平台合作项目,如与兵团文化部门合作开发建设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库,成立教学研一体化研学基地,促成专家与思政教师和文化研究类教师的合作共研,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反映兵团文化的博物馆、纪念馆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单位合作共建,成立兵团红色文化研学实践团、宣讲团、展演团等,采用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方式,引导青年学生学习传承践行兵团精神,辐射更多群体;充分发挥“五老”育人优势,开展道德文化讲堂等系列主题活动,邀请兵团有代表性的党史专家、老党员、劳动模范、文学创作者等先进群体入校园,进行兵团红色文化主题宣讲、理论阐释、互动对话等,教育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兵团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追根究底是一部党带领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兵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系列相关活动,要注重推进特色兵团红色文化类品牌项目建设,凝聚特色,优化布局,形成长效品牌影响力,共建共研共享合作成果。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打造“互联网+兵团红色文化”模式。如可以结合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制作短视频、微电影,贴近学生实际进行兵团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平台,结合学习强国及相关大学文化教育APP,开展生动的兵团红色文化云课堂,增设兵团红色文化课程、经典诵读等工程。
积极发挥朋辈示范效应。一方面利用青马工程、党团课学习,选拔优秀的学生,兼兵团文化部门党史馆、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深入学习后在学校组建兵团红色文化志愿服务团,深入到学生中间宣讲。另一方面选树典型,加大对实践研究兵团红色文化学生模范的评选推优宣传力度,利用音乐舞蹈系的专业优势,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宣传兵团红色文化的音乐团、歌舞团,在校内外开展生动的展演活动。在学生群体中掀起兵团红色文化的学习高潮,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根基。兵团红色文化所承载的兵团精神,在新时代依旧熠熠生辉。习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通过一系列路径探究,以兵团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引入育人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有助于师生深刻学习领会兵团满怀爱国之情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建设边疆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伟大祖国、中华文化的认同。自觉做兵团红色文化的传承践行者,努力为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经济繁荣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新疆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