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教育价值观

2021-12-02 09:57顾明远
关键词:教育方针总书记发展

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87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各个领域都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其中,教育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领导中国人民把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发展到现在拥有2亿7千万人在校学习的教育大国。今天我们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一下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对于我们学习和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就提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发展教育事业。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1)《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第15页。新中国成立以后首先确立“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8页。。1951年的学制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把工农兵的学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改革开放后,在恢复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打好人才基础。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育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直接利益问题,是实现社会公平最基本的途径。他强调,教育乃民生之基,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通过教育,人才能提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才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为人类进步服务。

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论,历来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随着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我国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人才。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第231页。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我国初步进入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时期,教育逐步普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1956年还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4)《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03页。他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5月27日,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82.html,2021年7月16日。十分明确地提出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

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教育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报告再一次明确地阐明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他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6)《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0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2021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始终重视人才的培养,坚持把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7)《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第164页。十分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虽然表述中没有提到美育和劳动教育,但德智体诸方面发展中已有全面发展的内涵,特别是强调中国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当年在实施中也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在中学阶段设有生产技术课程,夏收秋收时,学生要到农村劳动,参加劳动实践。

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还阐明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他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这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8)《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03、107页。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给党的教育方针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是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提出来的。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我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教育上都落后于世界。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育就需要改革开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邓小平的讲话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教育科学走向现代化,建立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前夕,《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该“决定”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对跨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78.html,2021年7月16日。培养目标中加进了美育,本来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就包含了美育的内涵,但因为在表述中没有注明美育,在实际工作中就被大家忽略了。表述中加上了美育,大家就重视起来,以美化人,以美育人。

党的十九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2018年9月10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全面阐述了党的教育方针。他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根本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方针中重提劳动教育,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使教育方针更加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和要求。他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他要求学生在增强学识上下功夫,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他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修养(10)《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9月10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2021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1)《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2020年4月2日,http://edu.people.com.cn/n1/2020/0402/c1053-31658810.html,2021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既全面又具体,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指针,指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新征程。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其中第五条修改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在京闭幕 通过关于修改教育法的决定》,《中国教育报》,2021年4月30日。这就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

从新中国教育方针发展的历史看,教育方针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而不断发展丰富的。但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一以贯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研究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发展就是研究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实践创造的文明成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共产党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在1941年撰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严厉批评许多党员不重视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的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的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13)《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1页。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华,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4)《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全文)》,2014年12月20日,http://www.gov.cn/xinwen/2014-12/20/content_2794531.htm,2021年7月17日。中国教育发展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教育传统就是在中国文化这块沃土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教育现代化,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理论、新的制度、新的经验。

五、“四有”好老师的教师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改造旧学校,建设新学校,党和国家就十分重视师范教育的建设。在1949年12月23日至31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就讨论了改进北京师范大学和改进各地师范学校的意见。1950年1月,教育部又作出了《关于改革北京师范大学的决定》。以后逐步建立起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初中教师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培养高中教师的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在六大行政区建立了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形成了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发展培养了大批教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说: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他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5)《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9月10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2021年7月16日。什么样的人才能当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9日教师节前夕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提出“四有”好老师的主张,即做个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1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2014年9月10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409/t20140910_174733.html,2021年7月16日。。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说:“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教师要把“传道”放在第一位,主动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师要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说:“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并说:“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老师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习近平总书记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提出扎实学识,不只是学问,而且要有宽阔的视野,做智慧型教师。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他说:“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17)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2014年9月10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409/t20140910_174733.html,2021年7月16日。老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更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使学生充满自信,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好老师的标准,既有理论的论述、历史经验的解释,又有对现状的分析和具体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他的论述为教师教育研究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六、改革创新的科学发展观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后,首先进行了教育体制的改革。1985年5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当时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随后开始了教育管理改革,调整了教育结构,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18)《教育改革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7页。。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通过改革创新,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教育领域的改革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对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具体举措,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5日,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2021年7月1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捧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他对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以及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都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要求(20)《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9月10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2021年7月16日。。这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其中特别提到,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发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改革和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益。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构,有序引导社会参与学校治理。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推进高水平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完善注册学习和弹性学习制度,畅通不同类型学校成果的互认和转换渠道(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13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03/t20210315_519738.html,2021年7月16日。。

七、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教育要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就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一次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就要求各级党委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就要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22)《习近平: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6年12月9日,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6-12/09/c_135892530.htm,2021年7月16日。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使中国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始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总书记发展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美国音乐课程改革的三个流派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