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道教授临床使用鱼际穴(LU10)经验谈

2021-12-02 08:42姜海伦李志道杨俊涛杜宇征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太阴肺经李教授

姜海伦 ,李志道 ,杨俊涛 ,杜宇征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1;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4.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 610075)

李志道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临证善用针药,尤善针砭,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研读经典,师古而不泥古,精诚治学。笔者有幸于李教授左右侍诊数载,受益颇多,今日将平素所见李教授针刺鱼际穴(LU10)经验试述,浅谈其临床应用。

1 鱼际穴是肺经腧穴治疗肺系疾病的第一要穴

《灵枢·经脉》记载手太阴肺经经脉“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经别“入走肺,循喉咙”,经筋“散贯贲(膈肌),合贲下”,可见手太阴肺经经脉与胸中、咽喉、贲(膈肌)的联系颇为密切。然而手太阴肺经经脉上的腧穴主治多有相同之处,临证选穴须熟加思考,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李教授多年的临床探索发现手太阴肺经经脉上治疗肺系疾病最有效的穴位即为鱼际穴,针刺时应多紧贴掌骨的赤白肉际缘,直刺0.3~0.5寸(同身寸),泻法浅留针。

1.1 虚实喘咳皆可疗 鱼际穴具有双向调节性,兼有补虚与泻实之功。在临床上,咳喘因肺气宣发肃降失调为最常见病机。鱼际穴治疗外感发热或素体气阴两虚的咳痰喘嗽效果突出,无论虚实均可应用本穴。

1.1.1 实证喘咳 外感风寒,肺气壅闭,不得宣降,若素体有痰,郁而化热者,痰多黏稠,咳喘气急,治宜宣肺降气为主,佐以清热化痰,鱼际穴不仅可宣降肺气、疏风清热,更兼有化痰平喘之功,运用鱼际可以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1.1.2 虚证喘咳 久病肺脏气阴两虚者,肃降失职,阴虚则生内热,煎灼津液,干咳无痰或少痰,久咳易伤阴耗血,均治以止咳养阴清肺,鱼际穴清热以养阴,化痰以生津,故也可用于虚性喘咳的治疗。

1.2 咽喉肿痛尤擅治 治疗咽喉肿痛,多认为少商穴采用刺络出血以疗实热证为首选,然肺阴虚证所致的咽喉肿痛亦不少见。虚证或实证的咽喉肿痛均可用毫针针刺鱼际穴利咽消肿,效果立竿见影。

1.2.1 金实不鸣 外感之邪客于肺,壅闭肺窍,失于清肃,邪郁而热盛津伤,熏灼咽喉,故咽干灼痛,可见咽喉红肿,又闻金实不鸣,运用鱼际疏外风、清肺热之功以清利咽喉。

1.2.2 金破不鸣 肺阴亏虚,津液因受虚火煎灼失濡润之功,加之咽喉之娇嫩易为虚火灼伤,故咽喉干痒疼痛,则见咽喉红嫩肿胀,金破不鸣故而闻及声音嘶哑,针刺鱼际穴清虚热、养肺阴、生肺津以达润咽利喉之效。

1.3 行气解郁效可居 《灵素节注类编》记载手太阴之络脉:“散入于鱼际,盖经脉止于鱼际……病虚则欠,谓气少不足以息也……皆气不能敷布收摄也。”胸为气海,肺在志为忧,气机郁遏或肺气不足均易因肺气不宣导致情志抑郁,兼有胸闷、气短、心悸等表现。鱼际穴顺调胸中气机,缓解抑郁的功效在手太阴肺经经脉的腧穴中最为突出。

2 鱼际穴是治疗拇指功能障碍主穴之一

2.1 中医经络学角度 《灵枢·经脉》记载手太阴肺经经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灵枢·邪客》记载手太阴肺经经脉“内屈与诸阴络会于鱼际,数脉并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荥输治外经。”表明了荥穴和输穴主治经脉在体表所过之处的病证,手太阴经脉“内屈与诸阴络会于鱼际”,其经筋“结于鱼后”,其络脉“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均为鱼际穴治疗拇指功能活动不利的经络学基础,是指导治疗的关键。尤其络脉“散入于鱼际”,更注重的是经络在鱼际肌整体广泛且深入的分布,对恢复鱼际肌的对指功能比经脉在体表的“上鱼”具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李教授认为手太阴肺经经脉与“数脉并注”于鱼际穴,不仅仅在经络学角度将多条阴经与鱼际穴联系起来,更体现了现代解剖学中3条神经与鱼际穴的联系。

2.2 现代解剖学、生理学角度 在手的功能中,最重要的是拇指的功能,尤其体现在对指运动中。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来看,对指的肌群通过与手部其他肌群的协调配合,才能准确地完成对指运动,发挥其捏持作用。而鱼际肌就由支配拇指对指运动的重要短肌肌肉群组成,包括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

一旦外周神经遭受嵌压或直接损伤,如颈椎病、腕管综合征、骨折后畸形愈合等压迫外周神经,或因中风使大脑的部分神经元受到损害,与大脑受损神经元对应外周神经所支配的鱼际肌则先会因为神经-肌肉接头处营养因子的代谢发生障碍,而发生失神经骨骼肌萎缩[1],久之因鱼际肌失去运动,出现血和氧气的供应不足,导致肌肉蛋白质合成与降解失衡,线粒体功能改变,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水平增强等,直至出现废用性萎缩[2],尤以肢体远端肌肉萎缩最为明显,如鱼际肌。

2.3 针刺方法 治疗拇指功能活动不利时,不仅要选择与拇指肌群活动最相关的穴位——鱼际穴,还要根据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分布选择相应的穴位,减少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发生。针刺时,在第一掌骨的桡侧缘赤白肉际缘,用指尖由远心向近心方向往返循按,力量逐增,范围渐小,当指尖抠动至一凹陷(由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形成)处时,即为该穴[3]。李教授总结的“肌腹针刺法”,证明了针刺肌腹用于治疗关节活动不利和疼痛卓有成效,使用鱼际穴刺激肌腹,是治疗拇指功能障碍不可或缺的要穴[4]。为达到刺激多块肌腹的目的,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分别选用“透刺法”和“合谷刺法”。“透刺法”即向鱼际肌的内侧缘透刺1~1.5寸,在“透穴”(进针穴)和“达穴”(透向穴)有“双得气”的针感,针体在肌腹正中,以指腹感到皮下有针尖为度,轻刺深留,使大鱼际肌整体出现酸胀感,扩大了鱼际穴针刺的治疗范围,提高了疗效[5]。患者耐受度较好时也可以选用“合谷刺法”。“合谷刺法”即先直刺鱼际穴,得气后方可提针至皮下,分别向左右行45°斜刺,形成鸡爪之势,针尖所穿越的区域分别作用于不同的肌肉,解除肌痹效果突出[6],扩大了鱼际穴的治疗范围,提高了疗效。

3 典型病案

3.1 病案1 患者女性,24岁,2019年4月3日初诊,症见:发热恶风,鼻塞流浊涕,咽喉红肿明显,吞咽时灼痛难忍,舌红苔薄黄,脉数。针刺鱼际穴,嘱缓慢饮水并捻转提插3 min,饮水毕起针,刻见:自述鼻通,吞咽唾沫时,咽喉部灼痛明显减轻。次日复诊,无发热,鼻通,仅见咽喉部淡红稍肿,自述咽喉稍有异物感而灼痛不明显。

按语:李教授采用互动式针刺法[7-8],医者意守病所,患者配合主动吞咽,用以治疗因外邪郁而化热,燔灼咽喉所致的咽喉肿痛,强调医患要共同“守神”,医者做到令志在针,患者宁神凝意。

3.2 病案2 患者男性,67岁,2016年9月13日初诊,症见:左侧肢体活动不利5年余,痉挛且屈伸不利,左上肢僵硬,5指固握于胸前,左下肢呈痉挛偏瘫步态,不能久行,稍行则乏力伴汗出,遂于李教授门诊运用平衡阴阳法连续针灸治疗1年余,2017年11月14日来诊,症见:左侧肢体大关节活动恢复良好,可自主屈伸,5指仍固握僵硬,难以平展,于李教授门诊针刺四肢穴位,起针后取坐位加针刺三商(少商、中商、老商)[9]、神门、内关、鱼际,鱼际穴采用“合谷刺法”,连续治疗3个月,2018年2月23日症见:左侧5指痉挛僵硬状态明显减轻,嘱用力捏持医者示指后,可缓慢松开,并再次捏持白纸,并再次缓慢松开,可使用拇指与其余4指一一对指。

按语:鱼际合谷刺,加内关、神门,是将手太阴肺经经脉“数脉并注”于鱼际穴并使其联系起来,正符合“诸阴络所聚”。治疗拇指对中风后手指及脚趾活动不利时,应放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治疗后,待大关节功能有所恢复之后,再进行连续的精细治疗,方可突出疗效。

猜你喜欢
太阴肺经李教授
黄帝内经
从六气“标本中气”学说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和证治原则*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Thirty-Six Stratagems (1)
育槐
中正平和,调摄肺经
厨子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