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六金教授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撷萃*

2021-12-02 08:42刘娜骆雯雯张焱袁叶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熟地黄出血点血常规

刘娜 ,骆雯雯 ,张焱 ,袁叶

(1.山西中医药大学,太原 030024;2.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太原 030024)

贾六金教授系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提倡:1)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2)纵横识病,动态辨证。3)脏腑证治,突出肺脾。4)多法并举,善用清法、和法。精儿科,通全科,悬壶济世60余载,在诊治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临床常见的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其年发病率约为4~5/10万[1],多见于四肢,如易碰撞部位的皮肤、黏膜出现针尖样大小出血点,可伴有鼻衄或齿衄等其他出血现象,严重者有脑出血风险,同时有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的特点[2]。其临床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可见血小板计数减少并排除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伴见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产板巨核细胞减少等[3]。西医采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脾脏切除等方式治疗,但病情易反复,不良反应较多,费用较高[4]。此病可归于中医血证、紫斑、肌衄、虚劳等范畴,中医审证求因,治病求本,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贾六金教授提出以扶正祛邪,清补同施之法治疗ITP,疗效显著,现将贾六金教授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脾肾两虚,气血不足 人身之中,气为卫,血为营,营血为脾胃禀水谷之精所化生,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可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以灌溉一身。血与五脏相关,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生血,同时脾气统摄血液不溢出脉外。肾藏精,精血同源以化生,故血源于肾,如《张氏医通·诸血门》载:“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西医认为血小板来源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并直接参与人体的止血凝血机制。将西医与中医的观点融会贯通,可发现血小板的产生及其作用机制与中医血生于脾、源于肾、脾主统血等理论不谋而合。

小儿本有肺、脾、肾不足的生理特点,先天禀赋不足,或病后失调,脏腑损伤,脾虚无以化气血,营卫失其化生之源无力抗邪或肾虚精气匮乏,精血不足以互为化生,出现阴血不足,正气亏虚,外感诸邪致病。脾虚失其统摄血液之责,肾失封藏,精微外泄,长期慢性出血又可致血亏而精损,出现脾肾两虚。故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乃为病之本。西医认为ITP是由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使血小板被破坏出现血小板寿命缩短、数量减少导致出血,另外同抗血小板抗体作用于骨髓巨核细胞,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2]。其发病机制正与中医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相对应,中医与西医认识该病可谓殊途同归。

1.2 外邪侵袭,化热伤络 《幼科金针》言:“小儿稍有寒热,或生青紫斑点,大小不一,但有点而无头,色紫若葡萄。发于头面者点小,身上者点大,此表证相干,直中胃腑,邪毒传攻,必致牙宣。”可见小儿血证发生与邪毒侵袭有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实,极易感邪,且为纯阳之体,平素所患热病最多,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气留不行,血壅不濡,化热妄动,迫血妄行发为紫癜,如《景岳全书》言:“动血之初多由火。”诸般热邪皆可伤络导致血溢脉外,正如《黄帝内经》云:“不远热则热至,血溢、血泄之病生矣。”西医认为ITP多由病毒感染引发[2],而病毒感染等原因可归属于中医邪气范畴。

1.3 血失常道,变化瘀血 血妄行于脉外成离经之血,未得及时消散为瘀血,如《血证论》言:“离经之血虽清血,清血亦是瘀血。”且邪热焦灼津液,热与血结成瘀,或因久病气虚,血运无力而致瘀,或前医不明清解之法,见出血便用收涩敛血药物,也可致血滞不行。久病瘀血凝积不去,阻碍新血不生,阴血不得归经,又可致血溢于脉外。是以瘀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影响疾病的转归与发展,不可不顾。

贾六金教授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或邪毒耗伤气血,而余邪不尽者,病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如《医宗金鉴》言:“青紫斑点其色反淡,久则令人虚羸。”ITP病机当立足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为本,诸般邪气化热迫血妄行脉外是疾病的主要病因,离经之血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以热、虚、瘀为主要病机。

2 治则方药

贾六金教授治以清散余邪,补血养血,活血止血。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八珍汤加减,常用药物包括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太子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赤芍、牡丹皮、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紫花地丁等。

2.1 补先后之本,养气血 肾藏先天之精,为生命之源,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决》,可治小儿胎禀不足,补真阴,除百病。贾六金教授认为小儿肾脏常虚,肾阴肾阳未充盈、成熟,肾无实证之理,故擅长用地黄丸中“三补”治疗小儿肾虚诸证,本病亦然。其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秘气,山药补脾肾、补阴固精,肝、脾、肾并补,以补肾治本为主,此为“三补”,熟地黄更可大补精血,精血足则真阳自生,山药、山茱萸又可固气生阳,真阳生火旺脾以生气血,共奏先后天并补之功。

人之所赖以为生者,血与气也,阴血藉于阳气以运行周身。患儿脾肾不足或久病伤及气血,导致气血两虚,当以养其气血,固其正气。《黄帝内经》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此为治血之要旨。八珍汤为气血双补代表方,《医方考》言:“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血难成且易损,故治疗血病当求血药,血药亦有阴阳之属,如当归、川芎补血之阳,白芍、熟地黄益血之阴。复脾胃化生气血之职,当补虚除湿、行滞调气,人参、白术、茯苓补脾,白术燥湿,茯苓渗湿,人参大补元气,阳生阴自长,气壮可摄血。脾生血,统血归经,贾六金教授临床治疗血证不论阴阳,多以固护脾胃视为收工良策。

2.2 除诸般热邪,自然安 究其病因,源于邪毒外侵化热迫血妄行所致,余邪不尽,郁而不散。肾气丸为补水之剂,水足可济火,贾六金教授以“三补”滋真水以制贼火,又可防前医使用激素等药物致阴虚内热之象,以壮水制阳。再以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紫花地丁等紧追余邪,金银花与连翘为贾六金教授常用药对,辛凉透邪清热,又芳香避秽解毒,针对温热病,毒热未尽者,常相须为用,金银花素有补虚养血之功,牡丹皮善入血分,清透阴分伏邪,大青叶、紫花地丁清解血分热邪又可凉血消斑。诸般热邪皆除,血无所扰,可循行常道流行于全身。贾六金教授治疗该病补正不忘祛邪,邪气一去,补自可得力。

2.3 祛离经之血,安其道 旧血不去,新血难生,且旧血妄行已失常道,不祛瘀血,恐血以妄为常。贾六金教授以川芎通行上下、活血祛瘀,当归生新血又活血,牡丹皮、赤芍具活血祛瘀、清热凉血之功,可兼顾血中伏热。依证用仙鹤草、茜草、白茅根等凉血活血止血之品,此为贾六金教授常用药组,广泛用于多种出血证,尤白茅根疗效可靠、安全,性味甘甜。仙鹤草可增加血小板数目,促进血液凝固,且有补虚之功,临床各医家使用颇有成效[5]。贾六金教授治疗该病,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以期复血之常道。

3 典型病案

3.1 病案1 患儿男性,5个月,2020年8月17日初诊,主因双下肢皮肤出现出血点近2个月前来就诊。患儿2个月前因感冒后双下肢出现出血点,就诊于山西省儿童医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2.2×1010/L,骨髓涂片正常,排除继发性因素及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诊断为ITP。患儿先后3次住院,以丙种球蛋白、醋酸泼尼松片、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酚磺乙胺等治疗,血小板计数在2.0×1010~9.6×1010/L,2020年8月17日血小板计数7.9×1010/L。自发病以来,患儿纳食尚可,睡眠可,二便调。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少华,双下肢皮肤散见淡红色针尖大小出血点。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紫。诊断:紫癜。病机:气血不足,余邪不尽。方药:熟地黄6 g,山药 6 g,山茱萸 6 g,当归 6 g,川芎 6 g,赤芍6 g,党参 6 g,炒白术 6 g,茯苓 6 g,金银花 6 g,连翘6 g,大青叶 6 g,紫花地丁 6 g,甘草 6 g,10 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诊(2020年8月31日):2020年8月24日患儿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1.40×1011/L,双下肢出血点变淡,无其他不适,于首诊方加砂仁6 g,继服10剂。

3诊(2020年9月14日):2020年9月14日患儿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3.92×1011/L,双下肢出血点消退,近几日咳嗽,鼻流清涕,有痰未见咳出,未发烧,便糊状,每日3次,于首诊方加浙贝母6 g,紫苏叶6 g,辛夷6 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20年12 月21 日患儿因感冒复诊,当日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4.12×1011/L,已恢复正常。嘱患者家属定期复查血常规,避风寒,不适随诊。

按语:患儿明确诊断为ITP,以西药连续治疗近2个月,病情反复,血小板计数停药复降。贾六金教授认为患儿气血已伤,余邪未尽,当补血活血,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病邪未尽,元气虚弱不堪重补,当从容和缓以补之,予六味地黄丸合八珍汤养血生髓,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清余邪,恐药物滋腻碍胃加砂仁佐之。贾六金教授常伍阿胶、龟甲、鳖甲之物,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可蕴养一身精血。《本草通玄》中称龟甲能益大肠,使人进食,用龟甲又少滋腻碍胃之弊。以黄精补益脾、肺、肾,非常符合小儿生理特点,其功同人参、黄芪而不燥,效同当归、白芍而不腻,故贾六金教授提出小儿虚证不离黄精。患儿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不断升高,维持在 3.52×1011~3.92×1011/L,纵使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感冒症状,血小板计数亦并未受病情变化而降低。2个月后患儿再次因感冒就诊,复查血小板计数已恢复正常。

3.2 病案2 患儿男性,13岁,2020年8月12日初诊,主因双下肢反复出现出血点近半年就诊。患儿半年前感冒后全身出现针尖样出血点,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8.0×109/L,骨髓涂片正常,确诊为ITP,既往经人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醋酸泼尼松片以及中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在8.0×109~4.0×1010/L,2020年7月28日查血小板计数为1.2×1010/L。自发病以来,患儿纳食可,睡眠可,二便调。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少华,双下肢皮肤可见针尖大小出血点,右膝可见1处黄豆大小瘀斑。诊断:紫癜。病机:气血不足,余邪未尽。方药:熟地黄12 g,山药12 g,山茱萸 12 g,当归 12 g,川芎 12 g,赤芍 12 g,党参 12 g,炒白术 12 g,茯苓 12 g,金银花 10 g,连翘10 g,大青叶 10 g,紫花地丁 10 g,甘草 6 g,10 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诊(2020年9月3日):2020年9月1日患儿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5.2×1010/L,出血点颜色变淡,右膝瘀斑消失,2 d前患儿晨起打喷嚏,于首诊方中加辛夷10 g,防风10 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3诊(2020年9月22日):2020年9月22日患儿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1.01×1011/L,现无出血点,无其他不适,于2诊方中去熟地黄、防风、辛夷,加生地黄12 g,牡丹皮12 g,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4诊(2021年1月21日):2020年12月27日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2.62×1011/L,家长诉近1个月连续监测血小板计数均高于2.0×1011/L,无出血现象,欲继续调养,于3诊方去党参,加太子参12 g,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并嘱其定期复查血常规。

近期患儿父亲因身体不适前来就诊,诉患儿停药近3个月,血小板计数维持在正常范围。

按语:患儿病程迁延近半年,时有出血现象,来诊时可见皮肤瘀点、瘀斑,病久气血愈虚,况尚有余邪潜伏,故以六味地黄丸合八珍汤补养气血,加入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紫花地丁清解余邪,凉血消斑,以求邪去气血得安。患儿有外感之象,加辛夷、防风以驱风固本。病程虽久,尚有余邪未清,以牡丹皮凉血祛瘀,继清血中伏邪,生地黄易熟地黄,滋阴养血,同时消瘀血、通经。贾六金教授认为阳盛则生阴病,即使未见临床症状,也应注重病情发展趋势,予性平、补气生津之太子参,可津血同源而相生,有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之理。贾六金教授临床注重正邪消长之势,参考ITP的临床分期,大抵分为新诊断ITP多重祛邪为安,持续性ITP当补正祛邪齐头并进,慢性ITP重在扶正,治疗全程不忘活血化瘀,临床效果理想,药简功著。

4 小结

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现代治疗方法短期疗效显著但病情易反复。贾六金教授将中医、西医融会贯通认识ITP。脾肾两虚为本,血失统摄溢出脉外,气血化生不足,以六味地黄丸合八珍汤治疗,共成先、后天同补之功。邪毒化热为标,热迫血行于脉外,祛其热,血不治自归经。消散离经瘀血贯穿疾病治疗始终,以安常道。临证判断病期、病位、病性、病机,把握“热、虚、瘀”的病机变化,注重邪正消长之势,虚实之间的转化,并权衡清补两法,标本同治,临床常收获奇效。

猜你喜欢
熟地黄出血点血常规
良药熟地黄,让你的秋天更加滋润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冬日进补试试阿胶和熟地黄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血常规解读
熟地黄膏缓解震颤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