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科新征程上的质控议题

2021-12-02 07:58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19期
关键词:麻醉学麻醉科科室

文/本刊记者 黄柳

“这反映出我们医者的内心是炽红炽红的!”谈及知名麻醉学专家刘进教授将1亿元人民币的科研成果转化个人所得捐赠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设立专项规培发展基金,本期“质量进阶”栏目有受访嘉宾表示,科研转化的利好让更多怀有赤诚之心的学者、专家可以为医学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一份份心意、力量的汇聚,定能推动我们的事业持续前行!”

5位受访专家一致认为,自2018年国家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21号文”)以来,“麻醉学科迎来了来自政府、行业以及公众的更多支持与关注,麻醉学科应该抓住历史机遇期,练强内功,图谋长足发展。”

服务扩面 麻醉从业人员练强内功

采访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书记李天佐教授阐述,社会及政府长期呼吁的是麻醉学科服务能力的提升,而服务能力的内涵绝非单一的技术,“服务永远是一个体系。”

“技术、管理、学科建设对于服务能力提升都很重要,但人才这一项却是排位第一的矛盾所在。”他表示,“21号文”等政策发布后,麻醉被纳入紧缺专业的行列,在用人等方面获得了倾斜,但多维度的需求增长让人才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因此,在医院管理、科室管理中尤其需要做好资源布局,让人力等各项资源高效率地发挥效能。

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随着舒适化医疗的需求日渐增强,麻醉作为平台科室从以往支撑外科及1/3内科科室的业务到现在已经扩展到了全部的科室,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医院麻醉科主任于泳浩教授介绍,这是麻醉技术、安全性提升以及各学科发展需求推动而呈现的普遍趋势,科室长期积极开拓渠道、创新形式强化青年医生与见习医学生的能力培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林献忠教授则表示,“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工作时长是医院大部分麻醉医生的常态,高强度、高负荷不言而喻,因此科室的质控体系必须持续强化,为医疗安全保驾护航。”

院内质控管理,在强化培训、持续优化流程并创新管理举措的同时,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主任张惠教授特别强调了质量安全文化建设的突出重要性。

帮扶基层 组织与信息系统协同发力

李天佐教授同时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镇痛分会主任委员等重要行业职务,在激励青年麻醉医生、帮扶基层等工作上长期倾注心力。他履职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二届主任委员期间,就积极推动青年委员会工作,并持续倡导联系基层的“牵手行动”、加强省际交流,推动京津冀麻醉学协同发展走向成熟。

作为黑龙江省麻醉质控中心主任,李文志教授介绍,针对基层医院麻醉科主任培训,黑龙江省保持着每年至少两次的频率,自2016年开始,由他发起在全省每年举办一次麻醉住院医师的病例大赛,“有一年曾出现了地市医院参赛队伍成绩逆袭超越两家省级医院的情况,这说明平台搭建对基层能力提升意义重大。”

信息化的质控平台重要性也与日俱增,福建省的麻醉医学质控中心就设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围绕省级系统的运行,林献忠教授阐述,麻醉学科是相对年轻的学科,尽管数据量大,但数据相对规范,在数据的获取、信息汇总上有一定优势,而福建全省的三级医院基本上都建立了麻醉信息系统。他呼吁在政策的推动与支持下,更多基层机构接入,让数据积少成多发挥效用,让质控平台运转得更好。

猜你喜欢
麻醉学麻醉科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基层医院麻醉科工作是怎样的
爱紧张的猫大夫
麻醉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