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洁:以患者为中心 成就非凡影像医学

2021-12-02 07:58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临床医院

文/本刊记者 黄柳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由影像牵动的医疗模式变革正如火如荼。然而,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宣武医院”)副院长、放射与核医学科主任卢洁的职业生涯中,由她与团队主导的类似革新早已成为一种常态。

1999年,在宣武医院探索卒中绿色通道建设的最初阶段,卢洁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即参与其中,并在影像团队中最早提出将脑血管影像检查纳入常规流程,以CT脑灌注成像中的血流情况来决定是否对患者实施紧急溶栓治疗。

“此前,临床将患者卒中发生后3小时作为溶栓与否的时间分界线,但我们基于在急诊的临床经验以及大量的病例资料分析得出,单纯根据时间窗的标准并不合理。”卢洁向记者回顾,通过CT脑灌注成像这项当时还非常新的技术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能够做到个体化精准治疗,将卒中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以及溶栓手术的成功率大幅提升。

经过科技与团队力量的持续融合,管理与技术质控的同步进行,卢洁影像团队参与的卒中绿色通道建设取得卓越成绩,已成为行业标杆,在2018年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典礼上,宣武医院为此成为首个获得国家质量奖的医疗机构。

扎根教学医院 淬炼医者精神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直属医院,宣武医院是一家典型的医教研一体化运行的综合医院。做好医疗、教学与科研,也就是俗称的“铁人三项”是每位医生的基本功。

从一名懵懂的影像医学生成长成为站在神经科学前沿的业内专家,卢洁在青年医生阶段遍尝了个中艰辛。20多岁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作为北京本地姑娘,尽管家离医院也就十来公里,但卢洁经常一周6天不出医院大门,保持科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理论、钻临床、写文章一样不能落,“现在医院都有电子化的阅片平台,而我们当时学习读片,只能是从下了班就一头扎到如仓库般的片库,经常不到凌晨不出来……”卢洁还回忆,读研期间,自己每3天值一次夜班,而这一个晚上必须包揽从划价到扫描操作再到诊断报告,以及扫描间的打扫等全部工作。遇到急诊病人需要打印片子,她得一个人拖着50多斤重的匣子到暗室把片子洗出来。

凭借怎样的意志坚持了下来?卢洁回想,这首先得益于当时受长辈、前辈的影响,从思想上树立了踏实苦干的信念;其次,随着CT、MR、PET等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影像学科对临床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大,“我在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与总结能形成改进成果,既得到了同行认可,也对患者治疗有积极作用,这让我对影像医师的职业价值发自内心产生了认同!”

过去20年持续精益求精,在教学方面,卢洁在2013年获聘教授,2016年成为博士生导师,迄今已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40余人(含数名留学生),获得多项高级别教育教学课题。科研成绩同样有目共睹,今年4月,她就带领团队在神经学科国际顶级期刊BRAIN上发表论文,揭示了阿尔兹海默症患病存在性别差异,对进一步推动阿尔兹海默症的精准治疗提供指导。

当前,卢洁作为副院长在医院分管学科建设、教学等工作,她表示,实践出真知,临床工作是教学和科研的基础,教学相长,且需要循序渐进,“现在的年轻医生和研究生需要注重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让影像团队做好“医生的医生”

无论是改进脑卒中救治前的检查流程,还是在国内CT增强扫描检查时率先应用恒温箱加热对比剂,抑或是近年来围绕宣武医院的领先优势学科包括阿尔兹海默症、癫痫、帕金森病、脑胶质瘤等疑难病的救治,卢洁都带领团队不遗余力,以临床问题、患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改进、科研创新,推动影像及临床诊疗整体进步。

2015年,某国际知名厂商推出的一体化PET/MR设备,作为全中国第一台在宣武医院投入使用。“这台设备在当时可称得上是国内最先进的,但我们第一时间面对它却是陌生和茫然的。”卢洁带领只有3个人的团队攻坚克难,继而编著了国内首部PET/MR专著《一体化PET/MR操作规范和临床应用》。结合医院神经系统疾病的优势,增强影像学的强大支撑效能,她和团队对脑胶质瘤提出了影像学术前精准诊断方案,对小儿难治性癫痫病灶定位困难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减轻了患儿的创伤,并大幅节省了手术费用!在设备应用的引领以及学科发展需求的“双促进”中,卢洁提出将PET/MR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脑神经疾病的早诊早治以及心脑同治的理念,获得了多项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她表示,脑神经疾病的早诊早治是当前最有效的路径,而影像就是早诊最重要的无创方法。

临床的痛点也是科研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宣武医院整合放射与核医学成立放射与核医学科,卢洁带领的队伍日益壮大,能力也更加综合化,其中也包括了数量越来越多的理工科专业背景的高学历科研专职人员。当前,这支团队中就既有中科院、北大、北航等国内科研院所做完博士、博士后选择全职加入的高学历人才,也有毕业于英国、德国等知名高校的“海归”专业人才。

卢洁表示,尽管这在国内属于新趋势,但在国外其实是研究型医院的标配。2006—2008年,她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进修时,该院千人的放射科团队中,约30%都不是临床医生,他们是物理师、化学师和图像后处理等方面专家,但和影像科医生随时沟通和交流,快速实现临床成果转化。

海量的临床影像数据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价值,这正是卢洁深入思考的问题。她表示,人工智能必须针对临床痛点,解决临床问题,切实发挥辅助功能。2020年,她带领团队与数坤科技联合研发了头颈CTA血管分割的后处理系统,该技术节省了影像医生90%的后处理工作量,提高了检查效率,在全国多家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截至目前,这项研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头颈CTA血管扫描数据库,相关研究成果已在《Nature》杂志子刊发表,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认可。

由医疗机构牵头国家级医学中心的建设已成为政策明确指引,宣武医院就以强大的学科优势成立了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产学研融合贯通,今年4月,由卢洁教授与清华大学刘静教授团队合作的项目“新型液态金属临床手术影像定位装置”获得了第六届全国临床创新与发明大赛的一等奖。液态金属保留金属的高密度特性,具有轻便、柔软、可拉伸的特点,可用于制备定位装置,使影像指导病变定位、穿刺和治疗更加便捷和精准。未来,随着跨界合作的进一步深入,相信必将结出更多创新研究硕果,更好服务临床和广大患者。

过去20多年,卢洁教授带领团队不遗余力,以临床问题、患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改进、科研创新,推动影像及临床诊疗的整体进步。

猜你喜欢
临床医院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改良Beger手术的临床应用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