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材史料的挖掘及拓宽策略
——以部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例

2021-12-02 07:14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盛燕莉
青年心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实物史料教学活动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盛燕莉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是选择性必修一教材,站在历史的角度,向学生展示了中外国家制度与治国思想的变化。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进程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只围绕教材开展的教学活动是苍白的,强调历史知识、历史材料在课堂上的综合应用,以史料为切入点,重新搜集历史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历史教学活动体现出新的价值。

一、史料的定义与教学功能分析

史料指的是在历史研究活动中,能够佐证历史真相、阐明历史发展过程的材料。现代历史研究将文本、口碑、实物等材料都纳入了史料的范围当中,进一步延伸了史料的价值。历史的探索、沿革,都离不开史料的支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对于历史教学的推进大有裨益。第一,其改变了教材、教师做主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史料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之后,学生能够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史料赋予了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第二,史料下的教学更加自由,对于枯燥教学内容的探究,转化为对于史料素材的探究,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多元化历史知识。第三,史料下的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在史料的支撑下,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当中,而是开始向着课外教学延伸,在帮助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史料下的教学,是生动开放的教学,也是帮助学生表达学习经验、发现历史故事的教学。

二、史料的挖掘与拓宽策略

(一)民间故事,在兴趣中挖掘史料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较为枯燥,趣味性较强的历史知识在课堂上的占比正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历史事件、国家制度。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活动失去了兴趣,在历史教学中,被动学习、完成任务的学习思想根深蒂固。当史料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不愿意主动对史料进行探究,也不愿意应用史料,对于学生来说,史料只是补充课堂的素材。在围绕史料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关教学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要让学生挖掘并拓宽史料,首先要改变史料的定位,以有趣为原则,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民间传说向学生展示史料,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民间传说,隋炀帝为了下扬州看琼花而修建了大运河,通人性的琼花不喜欢这位昏君,一夜之间全部凋零;而牡丹花盛产于洛阳,是因为武则天见百花园中只有牡丹没有盛开,将其贬到了洛阳。在对史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引出关键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两个民间故事都展示了皇帝与花之间的联系,其中的大运河与洛阳更是历史上的热门词汇,那么在隋唐时期,政治制度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在围绕相应的问题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向外拓展,将隋唐之后其他王朝的政治制度引入课堂当中,帮助学生思考民族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隋唐时期,天子之威不容侵犯;及至明清,内阁、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的政治管理。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史料只是一种帮助学生看见历史故事的手段,教师要为学生预留独立发挥的机会。

(二)历史典故,在真实中挖掘史料

提及史料,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真实的历史故事,而不是光怪陆离的民间传说。在学生“先入为主”的思想下,历史课上所使用的史料也要保留真实、全面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分享史料,让学生在探究史料知识的同时,形成唯物史观和历史素养。教师要强调历史的真实、客观,围绕历史的特点挖掘史料素材。

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教学中,便可通过史料引入教学活动。这一环节,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搜集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相关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构建新的学习模式。在《史记》《资治通鉴》中搜集资料,能够看见著名的“商鞅变法”,千古变法始于大秦帝国,秦的强盛,借由商鞅的“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同度量衡”开始。而在阅读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学生看见的则是用鲜血和生命完成的变法:辛亥革命。学生提出问题:变法与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商鞅变法”告诫学生,国力强盛,上下制度统一、执行统一,变法才能成功;辛亥革命的失败经历则告诉学生,改革要依靠人民的力量,上下一心。挖掘史料的过程中,可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提前布置探究任务,要求学生搜集史料素材。作为独立的个体,学生给出的史料远比教师给出的素材更为丰富,让学生搜集史料,能够有效优化教学过程。

(三)实物素材,在实物上探究历史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在世界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无数民众在这印记中游荡,总能寻找到历史中的文明的遗珠,这种遗珠,便是历史实物。在史料挖掘与拓宽环节应用实物素材,在帮助学生解读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唤醒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进而加深其对于历史课程的理解。作为教师,在要求学生挖掘、拓宽史料的过程中要学会放宽视野,将历史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史料、接触历史。

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教学中,某些板块的史料挖掘工作便可围绕实物史料展开。以“中国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有关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实物素材,将目光转移到上个年代的政治环境当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信息技术极为不发达的年代,没有对应的档案管理平台,也无法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考试,如何进行地方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工作?鼓励学生搜集实物素材。学生可在报纸、地方博物馆、长辈家中搜集史料资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了解中国近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近代官员的选拔多以“天梯制”为基本策略,地方选拔、上级选拔、国家选拔缺一不可;在对官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济调查、生活作风调查、民间走访是较为常见的管理手段。但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史料资源年代已久,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又会提出问题:不同地区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都是一样的吗?在学生提问之后,便可围绕史料的搜集、拓展进一步优化教学,在新的环境下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实物史料是提出问题的素材,也是引导学生探究的有效材料。

(四)历史典籍,在文字中解读历史

对于本土历史的研究可以从史料入手,但高中历史教学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整合起来,在无形中提升了教学难度。在围绕西方历史的发展特点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实物史料、民间传说都是不可用的。教师要及时改变教学平台,将史料重新确定在历史典籍这一内容上,通过对历史典籍的阅读、探究,在文字中解读历史,感受中西方的发展变革。

在学习西方历史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可选择古典文本作为探究材料,如经典的《罗马史》《极简欧洲史》等,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政治格局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化。如《极简欧洲史》中对德国的评价,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一个混乱的年代,各个国家基本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为何德国点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有关对象的政治制度、社会治理模式进行探究,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也可在线上平台为学生分享读物,如经典的《西方简史》等,感受在不同年代,国家的动荡与崎岖发展。在围绕历史典籍引入史料的过程中,要尝试借助历史典籍去深化历史,探究不同国家、地区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典籍可能是枯燥的,教师可借助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西方战争中的特洛伊之战是否存在”等,看见不一样的历史知识。

三、结语

应用史料,能够在丰富历史教学活动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在围绕历史教学活动导入史料素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民间传说、历史典籍、历史实物展开教学,让学生看见史料的多元性特点,进而形成主动探究历史真相的求知意识。有兴趣、有热情,历史教学才能更有意义,史料才能发挥出价值。

猜你喜欢
实物史料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浅论加强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史料二则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