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管理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2021-12-02 05:45
北京社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艺术文化

李 杰

(中国传媒大学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北京 100025)

一、引 言

随着物质文化不断丰富,中国社会群体的文化鉴赏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后,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标志着中国文化领域的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而在发展中加强艺术管理是文化产业创新的关键,艺术管理不仅有利于提升文化产业生产者的生产效率,提升文化产业消费者的鉴赏水平,更与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但现阶段中国关于艺术管理的认知尚显不足,现有研究发展和教育模式刚刚起步,中国艺术管理的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梳理国内外艺术管理的发展脉络,分析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厘清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及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的作用,可以对中国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二、艺术管理的发展脉络

从1945年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the Arts Council of Great Britain, ACGB)[1]成立开始,西方现代艺术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对艺术管理概念的引进与发展,最初可以追溯至1998年对《国际公共政策与管理百科全书》的引进翻译,认为艺术管理是传统管理的应用。[2](P128)

(一)艺术管理在国外的发展脉络

艺术管理在国外的发展历程较为漫长且发展比较完善。艺术管理最初并不是起源于一个学术概念,而是以1945年大不列颠成立艺术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开始的,即从一个与政府具有“一臂距离”的评审与裁定资助机构发展起来的。此后,艺术管理委员会也在建立艺术管理课程与鼓励企业参与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使艺术进入现代工业化领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也参照英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管理委员会。

而后,艺术管理作为一个概念逐渐进入学术探讨领域,逐渐从如何使人从艺术中获得愉悦,向如何从市场回报中获得愉悦演变。弗雷德里克·多里安(1964)在《文化的承诺》中指出,虽然私人赞助已经建立,但是私人难以独自负担对艺术的资助,这体现出成立专门资助机构的必要性。[3](P521)汉斯·哈克(Hans Haacke)(1986)对艺术管理内容进行分析,他发现艺术正在像产品一样被卖掉,就像其他营销物品一样。每一位管理者自身的艺术认知和想法,都会对实际管理产生作用。艺术管理者像技术人员一样通过训练提升技能水平,如同推广其他产品一样推广艺术品,对艺术本身的热爱之情没有了。[4](P303)

随着管理学发展,艺术管理中的“管理主义”迅速兴起。丹·马丁(Dan Martin)(1998)在《国际公共政策与管理百科全书》对于艺术管理的定义中,认为艺术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的应用。艺术管理是对管理的计划、组织、人事、监管和控制五项职能进行强化。艺术管理需要充分发挥这五项管理职能的作用,并且将其在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中展现出来。艺术管理在观众沟通、艺术创作过程中有意识、有步骤地施加影响,包括通过公共、非盈利机构或者是商业、盈利机构。其中公共、非盈利机构包括交响乐团、歌剧院等,商业、盈利机构包括商业剧院、流行音乐团体等。[5](P664)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文化和商业之间的逐步融合,单纯从管理学角度分析艺术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艺术管理需要从商业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沃克·基希贝格、塔索斯·塞穆贝拉斯(Volker Kirchberg、Tasos Zembylas)(2010)对艺术管理的任务进行了划分,他表示领导、财务、销售文化产品及服务都是艺术管理的工作重点。因为涉及到销售和管理等多方面学科,他们认为艺术管理需要从商业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社会学影响框架的存在,艺术管理的范围得到扩展,主要包括艺术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等。由此对于艺术管理的认知可以从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两个角度进行,从而将其看作艺术、文化活动和销售的结合。[6]

近10年来,艺术管理更多地被认为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对艺术品的生产、分销到消费越来越专业化,被明确认可成为一种产业经济流。德里克·张(2017)对艺术管理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提出艺术管理的三大概念即生产(艺术)、分销(市场)、消费(观众),并且现代艺术管理更加注重商业、市场领域。他提出了关于艺术管理的几个问题,即管理是什么、管理者是谁、管理者做什么、消费和消费者的角色是什么。艺术机构需要管理与重要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包括拥有人、消费者、雇员、供应方和社会,在利润动机缺乏(缺乏利益驱使)的情况下更重要。[7](P31)

(二)艺术管理在国内的发展脉络

中国对艺术管理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丹·马丁(Dan Martin)1998年在《国际公共政策与管理百科全书》中艺术管理定义的翻译和引进。艺术管理学在中国是一门崭新的学科,目前艺术管理学研究及发展尚处于探索时期,在艺术管理的应用及实践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索。[8](P387)2000年初,中国学术界开始对艺术管理的基本属性、形成环境、与市场的关系等方面做出初步讨论,李世葵(2003)认为艺术管理可以看作是艺术品的商品价值属性,艺术管理研究是着眼于目前经济条件和政策环境的。他表示,目前关于艺术品的销售是基于消费行为心理及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生成的。艺术管理有利于商品控制和管理机制的形成,是保证其市场分销渠道的主要因素。艺术管理是艺术市场与产品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艺术品市场推广的有效环节和途径。[9](P4)

成乔明(2004)认为艺术管理是政府主体或文化机构进行艺术宣传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艺术管理的理论体系应包括艺术行政、艺术产业、艺术事业及艺术中介等多方面的管理。艺术产业管理是政府管理机构和商业艺术管理机构的联系,艺术事业管理是政府管理机构和艺术行业的联系,艺术中介管理是艺术企业与艺术公益机构的联系。[10](P34)而吕艺生(2004)认为,艺术管理应当以工业化的形式和理念,形成对应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11](P10)田川流(2009)认为艺术管理研究应突出其跨学科的属性,艺术管理涉及内容众多,具备交叉专业特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体现更为缜密的研究模式。相关艺术院校艺术管理学科专业性的内涵和特色属性是较为接近艺术管理本质的。[12](P31)

卢育娟(2018)认为应把艺术管理与艺术管理研究区别开来。研究是从艺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将艺术作为管理主体,将管理作为艺术手段。并且主张可以将艺术和管理分别进行研究,在明确艺术核心的基础上,通过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主体、管理活动、管理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艺术管理的分析。

综上,可以了解到国外对艺术管理的应用与研究经过了比较漫长的过程,发展脉络更趋向于与市场、文化产业相融合。与管理学的相关研究联系比较密切,也有对于艺术管理过于商业化的批判。而中国对于艺术管理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还在对艺术管理及基本属性进行探讨。对于艺术管理是应该更趋向市场还是属于政府管理的基本手段还没有统一的认知。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一词首次出现在阿道尔诺(Adonor)与霍克海默(Horkheimer)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他们认为“文化产业”来自一般意义上的文化领域,但又具有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属性。当前对文化产业概念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也有不同的含义,在美国、日本和英国,文化产业分别被定性为“娱乐观光业”“版权产业”和“创意产业”。中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更偏向“生产文化”,更强调文化产业的市场属性。[13](P17)因此,通过对文化产业的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政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文化产业的生产主体正迈向人工智能时代

文化产业的创新时代已经到来,创新思维+现代化科技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生产的新趋势。AI、多元化智能技术为文化产业的生产者提供新模式。2019年11月舞蹈演员森山开次在表演中运用AI技术完成了演出。表演者的手腕和背部安装传感器,使得他在非接触的形式下进行钢琴演奏。他是将舞蹈动作转变为乐曲数据,通过传感器进行输入。这种人机结合有效地丰富了艺术表演方式,对于表演者及观众来讲都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体现。张婷婷教授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梅派唱腔的研究中,她希望通过智能技术开拓创造者的思维,更好地完成现代化梅派唱腔的研发。2019年Jukedeck音乐创业公司宣布实现了视频音乐的自动生成研究,该公司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本公司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改变了机械的思维方式,从而完成了视频音乐的自动生成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跨领域无距离无缝传播。抖音短视频平台进行中国功夫、刺绣、古琴等传统艺术的宣传。智能APP会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记录,并在后续浏览中进行匹配性的供给。这充分体现出多元化媒体与人工智能为生产者提供更新的手段和方式。

通过人机交互形式可以有效缩短文化生产者的工作效率,节约成本。使用大数据AI技术对目标市场需求分析,并通过抓取消费者的行为数据,分析产品使用规律,将繁琐工作自动化。舍恩伯格曾对大数据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大数据就像望远镜,人们应用大数据改善生活就像望远镜观察宇宙,他表示大数据将会成为众多创新和服务发展的动力。由此可以看出,大数据正在以智能和便捷的特征为艺术管理提供全新的思维模式,这极大地满足了艺术工作者创新的需求。

(二)文化产业的消费主体正迈进大众化时代

与传统舞蹈、歌剧、交响乐等文化产品对消费者具有较高门槛相比,数字化发展及新媒体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使文化产业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同时,消费者对抖音、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趣超过了传统媒体,这也对文化产业的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数字化的文化产品需求激增。近些年来,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数字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增加。在2004—2017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速是GDP增速的2倍,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03—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3.26万亿元。[14]

同时,文化产业消费主体与一般消费主体具有明显的区别,消费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审美属性,消费者产生了对文化产品及艺术产品的审美再创造,形成了文化、艺术消费行为区别于一般消费者行为的特殊之处。[15](P12)而数字技术不仅可以让大众更快地接触到文化产品,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评论功能,加快审美再创造的过程。

(三)文化产业的管理主体(政府)正表现出新形态

文化产业作为新的创新增长点,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使得文化产业的管理者(政府)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政府立足文化产业服务的功能定位,依托手机应用程序、微信平台、抖音、微博等线上方式进行文化产业相关事项的审批、服务及宣传工作。

同时,政府也直接参与到文化产业的营销中来。例如,天津市曾鼓励民众观看艺术演出,特推出网上办理“天津文化惠民卡”活动。观众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办理“天津文化惠民卡”,办理者只需要支付100元即可获得政府提供价值500元的优惠卡用于购票。天津政府充分体现出“受众中心”的传播目标。由政府提供400元补助,鼓励群众观看优质的文艺汇演。网络途径的办理渠道也具备便捷性的特点。上海也多次举办文艺节庆活动,并且坚持民众第一原则举办了“艺术天空”“艺术教育”活动,并以艺术板块为基准制定“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上海政府不断加大文艺事业投入力度,希望打造全员参与的艺术项目,达到“文艺生活就在身边,每一个群众都是文艺者”的目的。2020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就通过“云签约”的形式与多国艺术团体签订合作备忘,这种形式促进了双方甚至多方的交流需求。

四、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分析

艺术管理主要是以现代管理观念为重要理论基础,在全面了解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按照文化市场需求,对艺术活动实施管理活动。而文化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中国物质、文化、精神的发展。[16]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是后续研究的基础。

(一)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生产主体之间的关系

艺术管理有利于提升艺术机构的文化素养。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是以艺术机构作为主要参与者, 可以将其理解为社会群众欣赏艺术的媒介。通过艺术管理有利于提升艺术机构从业者的艺术水平、审美情趣、精神追求,打开创作思路、抓住创作精髓、更好满足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生活和产品的需求,从而更有利于优化艺术机构的文化传播、提高其传播与发展效率。

1.艺术管理有利于促进艺术组织的规范化发展

第一,通过管理可以促进艺术生产主体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增强彼此之间的连接。艺术的发展和传播需要满足沟通和交流的需要, 每一位艺术传播者都会重视与其他人的交流, 以此构成连接的艺术组织, 可以达到提升传播效率的目的,更好地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求。第二,通过管理可以让不同艺术组织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使得艺术作品、产品生产流程更加完整,流通、发行渠道更加顺畅。

2.艺术管理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发展

艺术管理涉及多种学科内容, 每一位管理人员要想保证自身的艺术管理效率和质量, 必然需要满足职业素养和专业需求。加强艺术管理,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必然需要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而这些人才也正是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为此, 艺术管理通过建立相关责任机制, 绩效评价等方式优化专业人才结构, 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和水平,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3.艺术管理有利于发挥市场的作用

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镜子,也是最能体现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标尺。通过市场调控和需求满足来验证艺术管理的效果,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对于艺术管理领域的研究较晚,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受限于市场规模影响, 尚未构建完善的行业管理程序和标准, 社会各界对这方面的认知尚显不足。 为此, 结合市场情况进行艺术管理分析, 尊重文化差异, 明确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更能有效激活市场活力。

(二)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消费主体之间的关系

文化艺术产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大众的文化艺术水平。 但文化产业与工业等营利产业不同, 其创造出的文化产品要通过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对于精神境界和艺术品位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 中国的文化产业种类比较丰富, 但由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时间短, 仍然缺少适当的文化经营方式。 由于消费者自身的审美属性, 文化产业难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手段, 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要。 通过艺术管理可以更好培养消费者的审美意识、鉴赏水平,对消费者进行艺术熏陶,从而增加文化产品与消费者的匹配性,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艺术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消费者文化艺术素养。例如:歌舞、园艺、 体育、 书画等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消费者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组织是落实各类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也能够通过艺术管理加强文化活动与消费者的适应性,从而在满足其审美需求的基础上提升消费者的艺术鉴赏水平。

(三)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艺术管理与优秀文化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调整性,在促进本土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和安全性,避免受到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其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新的指导意义。艺术领域与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是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艺术的管理则保证了中国精神文明事业的规范化进程,不仅可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可以提高艺术传播效果,帮助艺术从业者进行沟通和选择,从而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同时,能够避免文化产业生产者过分逐利,避免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五、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作用分析

艺术管理通过作用于文化产业的生产者、消费者与管理者,深刻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艺术机构或组织所生产的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鲜明意识形态的属性和导向功能,在为服务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方面发挥着强大作用。[17]

(一)艺术管理有助于提升文化产业生产主体的生产效率

艺术管理专业可以从市场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管理中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完善企业文化管理,提升企业的凝聚力。[18]只有全面加强文化艺术的管理,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进行科学的管理活动,才能够保证各项事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19]

艺术管理可以提高艺术生产机构的沟通效度。要想加强艺术管理效率,各对应管理机构和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发挥合力。但目前中国艺术管理机构呈现出分散局面,在资金、秩序等方面未能形成统一,严重降低了管理的效度。艺术管理可以充当各管理机构沟通的桥梁,帮助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满足多样化宣传和建设的需求,借助人才和技术因素进行市场的扩展。

通过艺术管理,可以建立统一开放、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准则,可以让各领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强化产业链内的分工协作。推动文化产业市场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产业内的共建、共享、共赢,进而提升文化产业生产主体的效率。

(二)艺术管理有助于提升文化产业消费主体的鉴赏水平

文化领域的发展是国家和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 中国是具有悠久灿烂文化传统的国家, 无论是先秦的百家争鸣, 还是后世文艺领域的创新思潮, 都对社会变革产生过一定促进作用。不同时代的文化艺术作品会深刻影响消费者的思想和行为,培养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识进而形成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道德风尚。中国现阶段文化产业大致包括视觉艺术和手工艺术,表演、庆祝活动,书籍、音像、报刊交互媒体,各种文娱场所和创意服务等9个大类、43个中类、146个小类。中国正由生产型社会逐步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消费者打开了新空间,消费者对文化诉求的严格标准还未完全形成。优秀文化产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宣传载体,这类产品能够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和灵魂深处的联系。通过艺术管理,可以在各领域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好制作符合“标准”的文化艺术产品,保证文化艺术产品自身具有较高品质。消费者通过不同形式购买或享受较高品质的文化艺术产品服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鉴赏品味是消费主体与文化产品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通过艺术管理可以在文化产品中加入预设性和牵引性的标准,而消费主体通过自身对文化产品的审美过程,自己去领会和创造,进而提升自身的鉴赏品味。同时,与其他产品有很大不同,文化产品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品不仅能提升个体消费者的鉴赏品味,甚至还能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的鉴赏水平。

(三)艺术管理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1.艺术管理有利于营造健康的文化艺术发展环境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满足健康需求,这也是进行艺术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文化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对健康文化进行宣传,对非健康文化进行剔除,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艺术管理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将不良文化阻挡在门外,从而引导人民群众健康的文化追求。在这种背景下,艺术管理有利于营造健康的文化艺术环境,通过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保障文化组织和机构的正常经营,促进积极文化作品的产出。

2.艺术管理有利于保障传播内容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产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不断发展进步的。但是,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部分文化工作者在利益驱使下丧失初心,生产快餐式、机械式,甚至是低俗恶劣的文化作品。这些作品的产出,影响到整个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艺术机构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对于社会发展及变革会产生深远影响,甚至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局面。低劣的文化产品将会严重污染人民群众的文化认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背离的。通过艺术管理可以保证文化作品具备弘扬正能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具备正确的导向意义。如此,传播内容才能更加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需求,才能促进文化产业长远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3.艺术管理有利于政府(文化产业管理主体)发挥作用

政府在艺术管理中扮演着主体角色,其他社会组织和艺术单位积极配合,共同构建了中国文化领域的管理防线。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主体积极制定文化管理政策和标准,但在实践中受到传统理念和行为观念的影响,部分法规条例不够完善,相关标准未能体现细化原则,在管理中存在着重叠现象。因此,进行艺术管理是加强艺术主体管理规范性的选择。

对于部分艺术机构来讲,艺术管理需要体现内外监督,对外以管理部门的监督为主,对内需要进行组织的自我管理。但部分艺术机构存在着体制和艺术资源的不同,致使相关管理机构在面对国有、民营、合资等问题时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所以,需要进行艺术管理帮助艺术机构建设管理体制和发展战略,在人才管理与培养、组织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强化,增加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发展直接决定着组织的生存和灭亡,从艺术角度来讲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为此,艺术管理主体需要注重艺术工作者品德、价值、意识的培养,满足其可持续的发展需求。

艺术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方式的体现,会通过相关管理标准和程序为艺术创作主体做出行为控制,通过限制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主体的规范化建设。

六、结论与展望

中国对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还有很多的相关概念需要厘清。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产业生产主体、消费主体和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了解到艺术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属性和实践需求。为此,要想提高艺术管理认知,各管理机构和院校需要加大管理投入,尤其注重艺术管理的力度和水平,明确对应人才培养标准,促进文化艺术的丰富和发展。希望不断加强有利于丰富中国理论界关于艺术管理的研究,明确艺术管理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更好地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注释:

[1]大不列颠艺术管理委员会的突出特点包括与政府“一臂之距”的关系,以及采用同行评审作为裁定资助资金的方法,这被作为一种模式为其他工业化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美国出现的艺术委员会所采用。此外,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在关于艺术管理课程创建与鼓励企业广泛参与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2]Dan Martin. 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M].Westview Press 1998.

[3]Frederick Dorian. Commitment to Culture: Art Patronage in Europe, Its Significance for America[M].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64.

[4]Hans Haacke, Rosalyn Deutsche. Documentary Sources in Contemporary Art Series[M].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1986.

[5]Jay Shafritz.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ume 1[M]. Avalon Publishing, 1998.

[6]Volker Kirchberg, Tasos ZembylasArts Management: A Sociological Inquiry[J].The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and Society, ,2010,40(1).

[7][加拿大]德里克·张(Derrick Chang)著, 方华译. 艺术管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

[8]王文章著.汇真集[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

[9]李世葵.艺术管理中的主客体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3.

[10]成乔明.艺术产业管理[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4.

[11]吕艺生.艺术管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12]刘伟冬主编. 艺术管理学研究(第1卷)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

[13]郝晨. 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

[14]左惠.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论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

[15]董泽奎. 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艺术市场细分研究[D].海南大学硕士论文,2020.

[16]李茁.文化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性[J].智库时代,2019(51).

[17]范周.艺术管理中的产业化与事业性的区别和辨析[J].艺术管理(中英文),2020(1).

[18]刘敏.浅谈艺术管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文化产业,2020(35).

[19]刘建生.文化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9(4).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