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近年来,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经济在研发人工智能、开发工业互联网方面取得了飞速进步,智能制造产业也获得显著发展,成效颇丰。但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相互推进的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格局,对智能制造产业经济高端化发展提出新要求。因此,明晰经济新常态下智能制造产业面临的重点及难点,施以具有个性、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是下一阶段促进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智能制造产业的具体形式是智能化制造,具体分为数字化、智能制造及网络化等三个主要阶段。数字化是智能制造产业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网络化是智能制造产业经济发展的成长阶段;智能制造是智能制造产业经济发展的成熟及完善阶段。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智能制造概念,认为智能制造是通过技术知识、生产制造工程、机器人控制等三方面系统的集合。主要用来给生产工人的实践操作能力、业内专家研究的知识加以建模,实现自动化机器具有独立生产小批量产品能力的目的。中国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中,定义智能制造是以新一代信息化产业为基础,深入智能制造活动的全流程。由此,分析得出现有文献主要着重于智能技术,国家制造战略等,缺乏从智能制造产业角度加以研究。中国智能化制造业规模日趋扩大,国内构建创新型国家步伐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经济是整个社会的焦点话题。明晰智能制造产业经济的前因,深入了解智能制造产业的内涵,对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方式智能化,提升企业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具有积极影响。
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经济是制造企业生产技术、制造技术升级变革、构建全新生产模式及制造模式的强大推动力。企业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技术持续革新;高效推进企业内新技能知识的推广;还可以促进企业产品创新,连带生产动作创新、流程工艺研发全方面创新。从而提升企业产品设计升级、生产情况升级、控制及管理升级等三方面升级。推动企业从资源驱动型向信息驱动型转变,最终达到产业优化升级。另外,智能制造产业可以利用远程交流、维护创新性生产技术,实现企业间全新协作分工方式的形成,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智能制造产业对产品创新也有诸多积极影响。当前,大部分制造企业所使用的生产机器均已达到数字集智能化要求,智能数字化生产机器设备对产品性能的提高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均有正面意义。另外,智能制造业产业经济发展对企业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推进作用,并逐步创新、拓展出全新的智能产品、全新的智能制造技术及方法。这些新型的智能制造技术与传统工业生产加以糅合,衍生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系列服务供应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全新的智能化制造产业方面引发工业模式及价值链关系的进化。
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于2018年达到近20000美元/人,就制造业经济大国来讲,美、德、日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中国的3倍。并且中国制造业研究费用的投入产出比仍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整个智能制造产业具有以下特征,研发投入比低、企业生产专利较少、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小。同时,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还未能上榜,高消耗的生产不仅加大企业制造生产负担,同时催生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恶性发展模式;带来产品制造的高成本、降低制造企业经济效益;滞缓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流通,阻碍智能制造产业经济发展步伐。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当前面对复杂国际经济发展局,受到国际市场产业链双端的压迫,致使其原有传统规模的优势持续弱化。近年来,美、日、德等制造业强国发挥其技术创新优势将技术型经济高效益进行瓜分,以展示出其智能制造产业的强劲势力。制造业的后起国也在不断加强自身技术力量,持续扩张市场份额。放眼世界格局,国家需持续提升制造企业实力,才能在世界格局当中立稳脚跟,避免发达国家“卡脖子”。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在国际市场面临双端压迫局势,不断遭到外部环境的牵绊。如长时间难以摆脱现状将削弱中国制造业规模优势,进一步影响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当前,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经济仍处于世界中端水水准。因此,中国应不断精进制造企业技术的发展、持续加强教育培训、积极促进中国技术革新,以期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在国际市场舞台上的地位逐步提高。
首先,发展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可以推进智能技术的进步。早期就学者利用集成制造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提出智能制造技术。此项技术极大提高制造过程中,技术工人及制造设施的自学能力及自适应能力。千禧年以来,美、日、德等国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投资占比非常高。美国在2011年利用政府、企业及高校的合作,推动智能工厂技术创新、智能平台技术创新及智能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速度。欧美其他国家也逐步踏上智能化技术革新征程,推动实现国家智能化发展。欧美各国在积极促进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也逐步踏入智能制造技术革新开发新征程,以达到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的发展及升级。智能制造产业将和企业全新革命同步推进,企业利用智能制造技术升级企业内部产品,实现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双升级。其次,智能制造技术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传统制造、工程、AI、自动化等技术多位一体的综合性技术门类,涵盖设计、处理、单元等技术,帮助企业达到经营及产品的管理及销售。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进一步加速智能制造产业经济的发展、智能制造技术的进一步革新。综上,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对于智能制造产业经济的发展升级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
随着中国制造2050的相关政策出台,国家方面的支持及积极引导。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制造业大国相比仍具有明显差。发展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过程中仍旧面临发展及质量效率水平低、内外部环境压迫的问题。同时,国际形势多变复杂,持续发展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是长期且重复的投入,是巨大的阶段性系统工程。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保持现有成效,以现阶段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升级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进行针对性调整改革,并严格落实执行;多维度、多角度深入问题,关键探索问题短板,持续促进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的加速发展;进而引发制造业质的飞跃、变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当前,发展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是企业的自主开发性行为,但国家的顶层设计政策相关制度的扶持必不可少。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给予企业升级转型提供了适宜的生长土壤,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对制造业发展、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发展均起到积极正向的推动、促经作用。就当前制度来讲,仍有精进完善空间。
第一,我国应健全市场保护机制,全面发挥市场调控作用,摸索政府管理市场行为的合理界限。在保证智能制造产业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市场氛围下,促进制造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以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进一步优化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发展。
第二,秉持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固有优势,宏观调控社会资源,贯彻并加强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反馈工作。利用政府引导作用,帮助智能制造企业进一步发展,规避不必要的问题。在降低其经济发展成本的同时,保障社会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发展。
第三,就新兴制造产业及传统制造产业施以不同政策引导措施,及时跟进调整退出机制,防止过度扶持形成企业依赖。政府可考虑采用一定财政补贴促进新兴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及升级,对传统企业也应实施政策性鼓励。通过系列政策措施完善智能制造产业经济发展体系,建立健全有效政府,培养良性市场竞争氛围,加强产业自身优化调整,达到建立公平竞争的良性透明市场环境。
人才资本是智能制造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因而政府需鼓励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加强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深入对核心技术的探究,深化企业创新由国家主导到人才主导演变。采用政府、企业、研发机构三者联合的机制,协同激励科研创新活力之脉。聚焦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多维度人才培养系统。关注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及高素质专业、专家人才培养。另外,企业方面还要注意对重要智能化制造产业工人进行智能化相关技能的培训,提升其创新、创造能力。企业内部需建立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引导“匠人”精神,促进工人树立正确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普及形成。政府方面也应就有人才引进政策进行制定,以提供完备的政治基础保证,同时鼓励企业及研发机构吸收高素质人才。对有创业意向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毕业人才实行特殊应招规则,最大程度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帮助高校级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生产应用紧密的联合。最后,政府以市场为主导,经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入制度支持等政策手段,持续开发引导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创新研发活动,进一步构建高校产学研一体的协同创新系统。在知识、技术等全方位层面推进中国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发展升级,多角度,多维度深化协同合作,全面引领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的深度发展。
“多角度,多方位”开放能够促进智能制造产业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外部强大力量源泉。新经济体制的构建,帮助产业更为主动实施开放战略,推动促进各方面经济合作,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隔断性,减少地理空间、区域资源禀赋等方面的自然束缚、依赖性。打破原有自然性地理集聚,推动转变为网络虚拟集聚,利用政府、各地金融机构减税降费等对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推进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经济实现小微企业集聚网络发展布局,发挥金融聚合辐射效应,带动小微制造企业的升级转型。政府还应加速布局经济体制改革,规范健全银行业竞争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率。采用引资驻资、引财驻财等多样手段吸引外资金融机构、中小微金融机构入驻并设计,平衡政府、制造业金融机构多者关系,真正发展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可能遇到的融资难、风险大等问题,引导财政社会资金向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发展倾斜。
当前,中国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发展整体协调度低。究其根本,是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不显著。因此,制度保护商用推进,能够帮助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发展,并将其中的有益知识转化为物质财富是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擎轴。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在智能制造视域下科技科学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规章,不断深入相关政策体系建设,约束并规范制造业内外自律、合法发展。
其次,也要对广大公众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普及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法。提升企业、社会、个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有效管理专利权商品商标,营造社会范围内重视技术创新、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
再次,政府还应明晰各职责部门职责权限,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实施,给予需要帮助者多元、规范、专业等全面覆盖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从政府到个人形成上下合力,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速落实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机制,将知识产权使用权成果处置权收益权完善更革作为基点,把握关键的知识产权保护核心,落实科技成果保障,进一步破除高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法制规章障碍,提升高科技技术成果的溢出效应。
最后,就已经研发并商用推广的相关信息技术成果而言,要逐步构建专业化、专门化风险评估及专项基金职能管理部门,保证技术人才利益最大化。尚未转型成功的科研技术成果需采用专业、专门产业孵化器,科技转换组织协调,并配合相应的保障制度,对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困厄加以解决,进一步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保障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推向市场,最终达到智能化制造产业经济升级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