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1-12-02 03:44江苏省海门市长春初级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视图所学深度

江苏省海门市长春初级中学 黄 英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新课讲解、巩固知识、理解所学、拓展思维等。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应采取相关措施,认真落实融合细节,不断提高课堂授课质量与水平,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一、深度整合信息技术,实现有效学习新课

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课讲解中可创设很多有趣的情境,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播放授课视频或动态情景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深思,而后自然地引出要讲解的知识点,以获得良好的新课讲解效果。

例如,“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心对称图形,要求学生回顾过往所学知识,而后将图像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原点和对称中心重合,并在图形上任取若干点,让学生找出中心对称的点,写出相应的点的坐标。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对应点的坐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要求学生思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心对称的另一点的坐标与原坐标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观察与总结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则其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二、深度整合信息技术,实现有效巩固知识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入记忆与理解所学知识。一方面,通过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认真分析与汇总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围绕讲解的数学知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问题,鼓励其分析、判断,而后给予针对性指引,深化理解。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动态化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应用所学解答问题的机会,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例如,“投影与视图”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可考虑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及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图形的不同视图,并且标明相关参数,要求学生根据参数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需要观察视图,画出相应的原图形。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各个视图转化为立体几何图形,让学生能更清晰地观察到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降低求解难度。可以说,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可化静止为动态,为实现良好的知识巩固效果,结合具体习题,动态地展示变化过程,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真正实现快速求解。

三、深度整合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理解难点

“理解”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信息技术有着强大的视频播放与控制功能,可展示较为抽象与复杂的问题情景,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应注重将信息技术和知识教学相融合。一方面,打牢基础。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剖析基础知识,使其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更要能够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概念成立的条件,为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演示过程。讲解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动态地演示具体转化过程,使其直观感受图形间的位置关系,深化理解。

例如,“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难点,为深化学生理解,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该部分内容的讲解中,即,给出一个函数表达式以及具体的平移操作,要求学生求出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如抛物线y=3x²,通过下述条件的平移,写出相应的抛物线解析式:①向右移动2 个单位;②向左移动1 个单位;③先左移1 个单位,再右移4 个单位。结合学生的操作,授课中可借助信息技术绘制出已知函数的图像,而后动态地完成平移操作,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函数平移的本质以及在平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总之,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授课工作深度融合,应认真分析授课环节,结合以往授课经验,将信息技术和新课讲解、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拓展思维等环节进行深度融合,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保证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视图所学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非所学
非所学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投影与视图》单元测试题
Django 框架中通用类视图的用法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