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蕾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16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年轻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留守农村的大多为老人与儿童。农村留守老人指年龄在60 岁及以上,有农村子女离开户籍所在地外出务工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的老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
据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的留守老人约0.65 亿,占全国农村总人口10.08%。2018 年,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 万余人,与2016 年相比,总数下降22.9%,其中,96%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4%农村留守儿童由其他亲戚朋友监护。
对于隔代型留守家庭来说,因中青年一代前往城镇务工,使得农村留守老人承担了孙辈抚育教育责任。从生活照料来看,加大了老年人的生活压力,增添劳动强度,且由于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大多不高,基本无法辅导小孩学习,更别说从小培养学习习惯,是的老年人对孙辈教育会产生心理负担,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病几率会增加,但成年子女的外出使老年人“留守化”,难为父母提供实质性照料。另外,子女作为代际情感的纽带,不仅连接着父辈还紧扣着下一代,但由于长期外出务工,成年子女只能通过通讯工具与留守父母、留守儿童交流,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代际间的情感交流,使得老幼双方处于情感缺失、精神慰藉丧失状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东西文化产生强烈碰撞,孝道和尊老爱老传统美德弱化。对至亲的冷漠、金钱的诱惑使得很多农村子女常年外出打工,很少回家看望父母,与父母的交流也不多,导致留守老年人晚年生活孤独无助,留守儿童教育缺失。
老年人+幼儿相结合的养教模式旨在提供一个老幼共处的空间,通过老幼互动交流来消除老年人孤独和无聊,同时培养幼儿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美国圣文森特代际学习中心(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Center,ILC)是一家位于西雅图普罗维登斯山圣文森特的一个养老机构,于1991 年中内设了非营利性的儿童保育中心和幼儿园,占地约27 870 m2,主打“养老院+幼儿园”的老幼结合模式。该中心有幼儿约125 名,年龄为0~5 岁,老年人约400 余名,平均年龄为82 岁,内心较为脆弱,需要在现有养老服务基础上给予更多的精神慰藉。事实证明,老幼结合模式不仅在空间上构建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场所,也在老幼的心灵上建造了一座情感流通的桥梁,不仅降低了老年人孤独感,还有助于帮助幼儿消除老年歧视,培养良好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
圣文森特代际学习中心经验如下:(1)每日以“面对面”代际学习方式组织老幼活动,加强自发性交流互动,老幼共处一室参与讨论、画画、舞蹈、唱歌、讲故事等。(2)不定期邀请当地文艺工作者举办公益活动,传播本地民族文化,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老幼双方互动。(3)由一名专业人士对应多名老人和幼儿,营造出良好代际学习气氛,诱发老幼学习积极性。
“夕阳红”+“乐儿巴学园”老幼结合机构是贵州省贵阳市小河镇四方河路段开办的一家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该院于1996 年9 月开始运营,旨为部分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基础生活照料服务。成立初期,养老院工作人员仅4人(院长兼保健医师1名,护理人员2名,炊事员1名),养老床位20张,入住老人仅5 人。历经21 年,在国家养老政策支持及贵阳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下,2017 年,“夕阳红”养老院工作人员增至32名,养老床位数201张,入住老人达107 位,累计入住老年人约3 800余人。2006 年,在养老院建立一座约1 300 m2的“乐儿巴学园”,采用上下空间结合设计,2~5 楼打造为4 000 m2养老院,老幼双方共用室外面积约1 000 m2。借鉴圣文森特代际学习中心“养老育儿”模式,从筹办、建成到投入运营,整整花了8年。目前“乐儿巴学园”由最初的3位留守儿童增加到现在的45位,工作人员与专业教师共5位。
“夕阳红”+“乐儿巴学园”为贵州省农村地区第一家“养老院+幼儿园”的老幼结合机构,也是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大胆创新。为探究我国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发展养教模式实施路径,借鉴了国外老幼结合养教经验,搭建了连接老幼双方的桥梁,提出了新型的养教服务理念,既缓解留守老年人的孤独无助感,又培养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增进代际互动和交流,弘扬尊老爱幼、多代和睦共处的传统美德,提升老年人群体的晚年幸福感。
考虑到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特点,活动范围,生活需求,情感交流等多方面因素,将农村老幼结合养教互动方式分为2种:间接式和直接式。
3.3.1 间接互动
老幼结合机构内设多个出入口,方便农村老年人与儿童进出。机构园区内,老人的生活区域与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区域相对独立,公共设施区域老人和儿童资源共享,明确划分使用时段。每日清晨,儿童们都会按照既定的时间在幼师的带领下进行早操活动,老年人乐呵呵的说着笑着,随手比划着,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淳朴本性为整个院子带来了生机,每天早晨的一声问候、一个笑容都能给老人们带来愉悦与期盼。
3.3.2 直接互动
每周开展一次“老幼互动”课程,由专业教师设计课程内容,包括烘焙、手工、绘画、书法等,然后选择部分身体健康、生活自理、乐于同儿童参与互动的老人加入至课程中,互动课程由多老人与幼儿共同协作。为确保整个活动过程中老人和孩子的安全,机构工作人员全程陪伴。此外,定期安排一些老幼联欢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老幼互动”实践课程。通过课程中教与学的角色互动,老幼间接触、交流、磨合,使农村孩子从最初的抵触、不适应到慢慢地接受甚至喜欢上老人。同时也缓解老人农村老年人的孤独感。
自古以来,中国人比较注重血缘亲情、家庭和睦。中老年群体无疑是家庭中的主力军,担任着抚养子女、赡养父母的责任,不能因为进城务工而忽略留守老人与小孩。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代际关系是通过抚养和赡养而实现,因此,老年人可通过照看孙辈获得子女的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多代交往会增加老年人的微笑和交谈量,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缓解孤独感、神经衰弱等。因此,有必要提倡代际融合理念。
引入国外代际学习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学习增进代际情感,帮助留守儿童了解生活知识、提高社会适应力。在农村老幼结合机构中,幼师以及护理工作人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留守老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身体素质不佳,无法给孩子形成良好习惯,需要专业人士制定系统的、适合我国农村本土的代际学习项目,引导老幼群体参与到有阶段性、层次性的代际学习中。
转变社会现有思想观念,针对当前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可借鉴国外老幼结合成功经验,鼓励农村地区发展老幼养教模式。对老幼结合机构给予相应财政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多元化主体利益,加大专业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培养。同时,加大农村老幼结合养教模式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扩大社会影响力与认可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老幼结合养教工作,全面提升人们对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