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文 刘养卉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消费倾向逐渐朝着营养保健的方向发展。鲜食玉米中含有大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且口感清甜、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广东地区鲜食玉米的生产技术趋于标准化,近年来不断推出各类新品种,在产业化发展加速推进的过程中种植面积增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获得了显著提升。
鲜食玉米最为主要的两个种类就是糯玉米和甜玉米,甜玉米起源于美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广东地区的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 709 000 hm2,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60%,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10%;糯玉米的种植面积在2010 年也达到了314 000 hm2。一直以来,甜食玉米的生产、消费、加工和贸易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甜玉米因具有生产周期短、复种率高、种植效益佳、市场价格优等特征广泛的占据了市场份额,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东地区鲜食玉米的市场消费和生产发展,让销售市场迅速的从珠三角蔓延至其他地区和省市[1]。因此,各级农业部门将鲜食玉米作为重点发展粮食作物来抓,推动广东地区鲜食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生产技术趋于标准化。在2005 年1 月广东省颁布并实施了《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随之在2008 年10 月颁布实施了《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地方标准,广东地区鲜食玉米技术从2005 年开始,连续5 年被评为该地区的农业部主推技术,在2009 年还被评为全国的农业主推技术[2]。除此之外,广东省各个地区也针对性的提出了栽培的技术,这些都让广东地区的鲜食玉米生产技术逐渐趋于标准化和科学化。
第二,新品种的不断出现。随着鲜食玉米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鲜食玉米的品种、产量、品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广东地区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超过了10 个,而通过广东省审定的则高达60 余种,现今主导的品种有‘金风5 号’‘广甜2 号’‘粤甜15 号’‘广糯1 号’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新组合,广东地区的良种覆盖超过了95%。
第三,产业化发展加速推进。广东地区近年来建成投产日处理加工玉米50 t以上的企业有三十多家,还有的企业能够达到150 t 左右。加工的产品种类较少,但是一经加工价格就会增值一倍,真空包装和礼品包装增值更高,所以,加工的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第四,种植面积增大。从1995 年鲜食玉米发展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并且种植的面积也在不断的增大,由最初的珠三角不断的向两边渗透,种植逐步从广州、潮州、肇庆等优势产业带向河源、韶关等中部山区扩张。
第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鲜食玉米不仅营养丰富、口感好、风味独特,其生产的周期时间较短,复种的指数较高。市场对于鲜食玉米的需求量较大,一般日常情况下鲜穗1.6~2.0元/kg,在秋冬季节浮动到2.2元左右,种植效益较好,冬季种植会比平时种植效益更高[3]。另外,鲜食玉米在贸易和加工上的带动和增值也较为显著,通过加工可以增加收益15 000元/hm2左右。
在鲜食玉米种子市场上普遍存在着多、杂、乱的问题。种子生产经营的品牌和种类较多,但优质、品性强的种子不多,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品牌更是少之又少。尽管有的国内品种在区试审定阶段取得了成功,但是在进入市场推广期后,种子的优势在多种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削弱,甚至导致市场出现一些混乱现象,还有部分无良商贩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秩序。产业的发展与品牌的力量有着紧密的联系,缺乏品牌支撑力量的农产品企业是难以获得持续性发展,这个问题也会限制产业健康发展。
任何一种品性良好的种子,要想最大化的发挥种子的品性优势都要以高水平的栽培技术为基础,很多农民对于鲜食玉米的特征还不够了解,在栽培管理方面呈现出较为粗放的状态,还有的农民仍旧沿用传统的栽培方法,由于选用的栽培方式与种子生长发育需求无法契合而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度、生产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化的普及力度还需提升。
有关鲜食玉米的区域化生产还处于发展初期,距离产业化经营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目前的生产经营模式以水果、蔬菜市场销售为主,这大概占据了总产量的70%,而鲜穗加工生产规模仅为30%。除此以外,加工产品的品类较少,深加工产品种类和数量也相对欠缺,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相关企业生产活动过于分散,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都有待提升。
在广东地区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制定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建设和规划,充分的将鲜食玉米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让其逐渐形成广东地区的优势产业[3]。与此同时,还要将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作为重点的发展对象,因为这些地方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且闲置土地较多,是冬种鲜食玉米的最佳地区条件。另外,还要不断的扩展鲜食玉米生产基地,以此来确保鲜食玉米产业的全年生产量和市场供应量。在不断的推进鲜食玉米优势地区的规划和发展的同时扩大鲜食玉米产业,将广东地区的鲜食玉米行业做大做强。
鲜食玉米要致力于积极引进和培养优质品种,提高选育标准,选择高产、品质佳、抗病性强、适宜环境生长的品种,为鲜食玉米的种植和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组织和安排好鲜食玉米品种的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和环境试验工作,在短期内选出加工型、出口型、适合环境的优质品种满足市场的要求,解决鲜食玉米全年生产的问题,推进玉米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新品种的引进和创新基础上要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依据《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甜玉米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等农业主推技术规程与要求,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玉米技术的创新[4]。首先,要建立鲜食玉米绿色食品标准生产体系和优质无公害标准化系统,加大技术推广和普及力度,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栽培转化为实际行动,让鲜食玉米的生产技术更具科学性,进而提升单位的生产质量和产量。其次,要加强鲜食玉米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完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鲜食玉米的栽培技术,并积极的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最后,要构建健全的培训和推广服务系统,定期开展有关农技人员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活动,可以通过QQ、企业微信等互联网软件开展线上培训,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刊物、培训资料包等深入基层指导培训,进而提升农技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
加强鲜食玉米的加工流通系统建设,需要从网络营销、利益风险共享、培育龙头企业和鼓励企业加入四个方面入手。网络营销建设就是鼓励相关各类成分组织开展营销的服务,让各类商品流通机构、农业公司、个体经营者都参与到营销中,充分的发挥出销售的作用,进而促进鲜食玉米商品的流通营销性[5]。利益风险共享建设,就是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利益、风险共享的机制,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一起发展订单农业。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就是加强培育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让加工生产更加的标准,朝着规模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通过企业、基地、农户一条连贯的生产经营线,促进鲜食玉米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进而提升产业化的生产质量和水平。鼓励企业的加入建设,吸引有实力的外商、出口加工厂和生产基地等加入农产品产业化建设,协力开展有关产品的保鲜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和新产品试制等研究工作,进而扩张加工企业的规模,加强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鲜食玉米产业的稳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