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峰
(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又称牛结节性疹病、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肤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农村部暂将其作为二类动物疫病进行管理[1]。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局部皮肤水肿并形成直径2~3 cm或更大的坚硬结节。牛感染该病后出现高热消瘦,发病率5%~85%,死亡率为20%[2],其中泌乳牛发病最严重,泌乳量严重下降;病牛皮张鞣制后结节处出现凹陷或孔洞,使其利用价值降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现将其流行状况、病原特征、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牛结节性皮肤病由痘病毒科(Poxviridae)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 GPV)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skindiseasevirus,LSDV)引起,其病毒与山羊痘病毒(Goatpoxvirus,GPV)和绵羊痘病毒(Sheeppoxvirus,SPV)同属痘病毒科的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CaPV)。该病毒粒子喜中性环境,在pH6.6~8.6环境中长期存活,在4℃甘油盐水和组织培养液内可存活4~6个月,在干燥痂皮中可存活1个月以上,在干燥棚舍中可存活几个月;病毒在-20℃以下保存可保持活力达几年之久,-80℃可保存10年。其对热敏感,55℃ 2 h或65℃ 30 min可灭活,对直射光、酸、碱和大多数常用消毒药(酒精、福尔马林、石炭酸等)均较敏感,对氯仿和乙醚也敏感。
牛结节性皮肤病于1929年发生于非洲北部的赞比亚,之后主要流行于撒哈拉和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和地区,1944年在德兰士瓦的马里科地区发生,且3年内造成800万头牛被传染,形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爆发性大流行。1989年和2006年在以色列发生,之后不断蔓延至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家,2015年先后在希腊和俄罗斯爆发,并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和叙利亚等中亚和欧洲国家传播。我国于2019年8月在新疆伊犁州首次确诊牛结节性皮肤病。LSD主要感染牛,各品种牛均易感,无明显品种特异性;家兔、绵羊、山羊、长颈鹿和黑羚羊等也易感,非人畜共患病。
节肢动物的机械传播是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吸血性节肢动物通过直接从动物血管中吸血,接种病毒到血液中,增强了病毒的感染力。病牛感染严重时其损伤的皮肤病毒浓度较高,为蚊子、厩螯蝇等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提供了污染来源。另外,结节性皮肤病死亡的病牛尸体,也可通过非叮咬的苍蝇及非洲硬蜱通过采食携带病毒后进行传播。还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但传播比例和传播效率相对较低,大型饲养共用水源能加大疫情传播的风险。有试验证实,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可通过母牛子宫、污染的牛奶或有损伤的母牛乳房、乳头和污染的公牛精液等传播,也可通过病牛污染的环境污染物如用具、饲料、垫草以及病牛的分泌物、粪便、毛皮和体外寄生虫等间接接触方式传播。
牛结节性皮肤病在自然条件下的潜伏期为2~4周,试验感染时其潜伏期为4~12 d。感染后病牛症状表现为流眼泪和流鼻涕,其头部、颈部、胸部、会阴、乳房和四肢皮肤出现1~5 cm圆形硬实结节,结节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可集聚成不规则肿块,最后坏死,牛体温升高可持续1周以上,最高可达41℃以上。病牛肩前、腹股沟外、股前、后肢和耳下浅表淋巴结肿大,眼、鼻、口腔、直肠、乳房和外生殖器等处黏膜也可形成结节和溃疡,溃疡严重时可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引起肺炎、乳腺炎等并发症。公牛通常不育,并通过精液长期排毒,怀孕母牛可能流产并持续数月不发情。剖检可见消化道、呼吸道及几乎所有内部器官表面结节性病变。
牛结节性皮肤病可通过观察病牛特异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但牛疱疹病毒-2(BHV-2)感染、昆虫叮咬、贝诺孢子虫病、盘尾丝虫病和嗜皮菌病引起的皮肤损伤与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症状极为相似,初步诊断时很难区分,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和血清学技术检测才能确诊。可通过采集渗出液、唾液和精液等,采用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或常规PCR方法病原学检测;采集全血进行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探针分析[3]等血清学检测进行确诊。
对疫情确诊后的所有病牛立即扑杀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对排泄物和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同群牛的临床监视;对扑杀病牛的同群牛进行隔离饲养、限制其移动和上市交易,隔离观察28 d,确认无临床症状且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准许进行活牛调运。
对养殖场、运输车辆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灭杀节肤动物及蚊蝇等传播媒介。加强隔离饲养同群牛场所和设施的消毒工作,3~5次/d,连续消毒7 d,之后消毒1次/d,至28 d后如无新增确诊病例,即可转为日常消毒工作。
采用国家批准的山羊痘弱痘活疫苗对疫情所在地的健康牛进行紧急免疫。参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农牧发(2019)26号〕规定,按照山羊的5倍剂量接种羊痘疫苗对牛群进行防疫。进行免疫时,小牛群免疫试验为10~20头,观察2 h;疫苗稀释按说明书进行,加生理盐水3 mL,每头牛0.3 mL,在尾根皮内褶皱注射。
牛结节性皮肤病在土耳其、俄罗斯等地的爆发给我国对该病的防控造成较大困难。对这种外来新发病,首先,要提高对牛结节性皮肤病认识。如果对其重视不够和疫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发病病牛按健康牛紧急接种疫苗,会导致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应重视并提高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认识,严格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和早处置的原则处理,参照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可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将风险扑灭在最初状态。其次,提高扑杀补偿标准。目前,最高补偿标准为6 000元/头,与奶牛市场价差距太大,导致养殖户不愿意扑杀病牛,因此有必要提高扑杀补偿标准,杜绝采用药物治疗、隐藏病牛或移动和宰杀出售病牛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