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恩玲中学 张引弟
课程内容是由课程实施纲领文件规定的。活动型课程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课程知识是交叉的、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在探究中以多种学习参与学习过程。可见,无论是从涉及知识、培养目标还是教学方式都体现了综合性。
课堂上单调缺乏变化和节奏的教学,久而久之,极容易引发学生关注力疲劳,进而影响课程效能的提升。加之活动型课程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需要教师精研学科素养目标,挖掘适合当前教学内容的恰当教学组织方式,如自主探究、观摩学习,只要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都可尝试,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某一种教学。
按照课程标准(2017版)的课程规划,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需要进行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的实施(即综合性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无疑是德育的主力军,但是其他学科也是德育功能的生力军。所以,在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留意学科知识的迁移和跨学科知识的迁移运用,拓展课程的广度。
不同于基于知识逻辑的浅层教学,当前思政教学活动,倡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立场互换,从而升华认识,实现认知水平发展。
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的高度一方面是指要关注党的教育方针和学科应达成的相关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应围绕学习者实际,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实践。可见,教学的原点是实践,终点也应回归实践,教学始于生活、复归生活切高于生活才是教学活动应有之义。
1.教师要处理好和课程的关系
教师应在认真研读课标和把握宏观教育政策的基础上,狠下功夫钻研教材,整合学科课程、相关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让课程内容活动中预设、生成,有的放矢地开展课程。
2.教师要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
在大力提倡核心素养的教学时代,人人都清楚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关键在于如何尊重并教师主导、教师主体的作用。
3.教师要处理好和活动的关系
在实施过程中,除了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和教参中的示范性案例,教师作为施教者的角色,其对课程的领悟、设计和组织等水平会影响生成性属性较强的思政课活动型课程。这就对教师从理念的蜕变还是能力的提升方面都提出了更大挑战。
1.活动的设计、组织以及评价方面都贯彻核心素养,指向学生发展
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活动中生成的。活动的质量关乎教学成效。高质量的问题是引领活动过程的钥匙,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并能贯穿活动化学习始末。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让学生展现真实的自己,并且让学生有提高能力、提升思维的欲望,实现深度学习。另外,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所处时代的社会就是一部具有无穷智慧的大书。教师在设计思想政治课程活动时,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巧妙引起学生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关注,从正在发生的实际生活中汲取营养。比如可以尝试通过议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问题的引领下运用学科知识。
2.注重思辨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
思辨式教学过程以议题为出发点。它可以指引行为倾向,体现价值取向,有一定的方向性。教师可以借助典型案例分析、呈现正反的不同观点,让学生在价值冲突深入思考,增强辨别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开阔眼界,提高认识。
3.倡导教学方式的多元性、综合性
时至今日,人类积累了诸如角色体验法、议题中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掌握多种教学策略,尝试找到当前执教的学科内容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方法,并且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注意综合使用,灵活运用。
4.注重教学情境的真实、复杂性
教学情境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而问题是深入分析情景,引领活动不断推进的钥匙。在核心素养时代,以真实复杂的生活情景为载体的课程内容的推进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像以往剥离知识和生活的基于知识逻辑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和生活实际。如果离开情景,知识仅是符号,对于思维层次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不仅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而且其学习过程也与国家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南辕北辙。所以,教师要注重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平台,让学生在情景中,以问题为指引,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
当前的课程评价强调生成性,指向发展,不仅要关注教学基本功,还要对活动本身进行评价。尤其是针对活动课程的评价。
评价要首先注意宏观和微观的评价相结合。一方面应关注高考,从宏观角度进行评价,同时也应关注微观教学活动,发挥评价促进人的发展功能。其次,注重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实行即时评价、延迟性评价(延时评价)、“档案袋”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并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分析其潜在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整体状态,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的引导,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再次,注重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统一。既要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否能够充分展示自身的价值判断,不简单追求单一的答案,又要看辨析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统一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正确的价值导向。与此同时,评价也需要注重导向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对各种问题及结论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