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颖
(前海人寿广西医院,广西 南宁,530001)
近年来在个人身体因素、社会压力上升、环境污染严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女性不孕症的患病比例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1]。相关数据统计,大多数女性不孕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46.4%、77.1%,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妊娠结局存在不良影响[2]。因此,了解目前女性不孕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现状,关注其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在现代医学中,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受到医学工作者的广泛认同和关注。通过对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利于减轻其心理压力,帮助其更好地面对疾病和治疗,从而对妊娠结局产生积极影响[3]。
不孕症的发生与夫妇双方均有联系,而心理因素是女性不孕症的原因之一,其中最为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为焦虑、抑郁。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着生殖周期,而大脑皮质又制约下丘脑的功能,当社会、心理因素刺激传入大脑后产生一定的情绪,情绪会调节中枢边缘系统,适当的负性情绪对适应环境有益,但长期的不良心理因素会影响激素水平而破坏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引发不孕状态,甚至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的紊乱、闭经等,并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4-5]。
胡萌萌[6]等发现,患者的抑郁(SDS)评分与教育程度呈负相关;焦虑(SAS)、SDS 评分与家庭收入呈负相关。该研究中指出,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不孕症有着更为理性、全面的认知与理解,获得的知识相对更准确、科学,故治疗依从性较高,对疾病症状的改善有着积极影响,同时也会进一步缓解知识缺乏带来的心理问题;不孕症的治疗会花费较多的费用,家庭收入较低的患者会出现心理负担。胡萌萌等研究中还指出,农村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深,对不孕症的理解上升至个性能力甚至是个人品行的攻击,导致患处于舆论攻击中,引发抑郁;与父母同住会常受到来自父母的催促,父母的不佳态度会影响患者的心理,造成家庭关系紧张,更易促使患者出现抑郁;体质量指数(BMI)过高或肥胖患者易出现抑郁情绪,可能与患者自卑、过度关注体型等有关,同时BMI 增加可减慢下丘脑的传导速度,降低激素水平而间接导致不孕。
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生育对于女性的家庭地位尤为重要,对不孕不育持有消极态度。张鑫[7]等发现焦虑与性压力、社会压力、夫妻关系、父母角色的需要、拒绝没有孩子的生活呈正相关。女性确诊为不孕症后,会出现一定的负性心理,通常会选择避而不谈的方式而加重心理问题。当不孕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被问及生育问题时,会采取各种方式回避而感到痛苦,进而影响社交。此外社会耻辱、性别歧视等问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障碍。
在目前的心理干预中,多倾向于利用科学的心理健康问卷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同时心理评估量表的使用还可用于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价。在实际生活中,女性不孕患者更倾向于对自己的主治医师进行情绪,而非心理医师或朋友。
CBT 主要包括暴露疗法及认知疗法,目前已被用于多种精神卫生疾病的治疗,其中前者是以情绪加工理论为依据的一种技术,常用于焦虑症的治疗;后者主要是结合人的认知可影响情绪和行为这一原理,通过改变认知而调节情绪、行为[8]。林慧[9]等以小组课程、微信群沟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CBT 治疗,结果发现该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且生育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但二者在妊娠结局方面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提示CBT 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及生育生活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妊娠结局产生积极影响。董玮[10]等认为团体CBT主要是以团体的形式帮助患者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利于增强其应对问题的心理及行为,在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方面均有着积极影响,最终改善治疗效果。
鄢雨英[11]等认为,信息支持是指为处于压力状态中的患者提供信息、建议、指导等,可满足其对于知识的需求,通过减轻压力而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其应对压力,调节压力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中通过互助式信息支持,即创建科室微信群,由治疗成功的患者担任群主,患者在群里分享科普知识、治疗心得、倾诉等,医护人员会不定期分享相关知识及给予专业指导,心理咨询师加强专业评估及干预,结果发现该组患者SAS、SDS 评分显著降低。其优势在于患者之间更易寻找共鸣,加强交流与沟通,利于内心情绪的宣泄,并得到专业的指导。
夫妻疗法强调夫妻关系、婚姻问题对生育的影响,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支持主要来源于配偶和家庭,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责任是提高婚姻治疗、创建良好社会结构的基础。邱世梅[12]等对夫妻进行共同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女性不孕症个体处于疾病压力期间,通过配偶的联合努力加强对患者的支持,强调夫妻双方互协助、相互促进,更好地应对应激事件,结果发现可改善夫妻双方的亲密关系。
赵晏[13]等认为共情干预的重点在于站在患者的角度帮助其解决问题,通过一对一的耐心倾听、换位思考、共情检验等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感知其内心世界,并对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进而给予专业的指导,结果发现能够降低SAS、SDS 评分,提升希望水平。
目前,临床上对于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方式包括电话、微信、面对面咨询、专家门诊等,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情、个体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可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心理干预流程,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尚需进行不断的研究。此外,心理干预对妊娠结局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还需加强该方面的研究。相信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将会建立其一套完整、系统、规范的心理干预方案,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